东北特钢和龙煤们的隐喻
本篇文章1459字,读完约4分钟
148
上周,东北特钢集团有限公司短期融资券到期未能还本付息,构成重大违约。这是当地国有企业首次出现债券违约。这一事件将如何发展仍有待债权人会议回答。即使我们度过了这个难关,这个喊出“拯救生命”口号的国有企业,也将面临今年到期的30多亿元债券。
东北特钢的困境不是孤立的。黑龙江龙梅集团也在通过人员分流和资产出售进行自救。值得注意的是,东北特钢和龙梅都有着上一轮国企改革的强烈印记。龙梅被黑龙江省四大煤炭企业重组,而东北特钢则是地方钢铁企业跨省整合的罕见案例。毫无例外,两家公司都经历了人员和资产的剥离以及落后产能的不断淘汰。东北特钢也是最后一轮债转股的受益者,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仍是其股东之一。
没有人愿意看到他们面临这样的考验,更不用说每个企业背后的数万甚至数十万员工了。在过去的几年里,地方政府多次试图帮助龙梅摆脱困境,实现自我转型。在沉重的财务压力下,东北特钢也努力运用各种融资方式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在董事长意外死亡和债务违约后,公司仍在“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全力组织生产市场急需的盈利产品。”我们很难判断这些企业的未来,但归根结底,市场最终决定了它们的命运。祝他们好运。
也许这种情况所反映的历史逻辑值得质疑。钢铁和煤炭是高度周期性的行业。当经济好的时候,企业很容易利用这种情况;否则,它们可能面临产能过剩和库存扩张的影响。龙梅和东北特钢于2004年重组为企业集团。也是在2003年,中国经济在1998年之后完全脱离了徘徊期,进入了黄金时代,连续多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不是巧合,这是充满激情的一年,龙梅的年利润超过了10亿元,东北特钢从此开始扩大产能。它是中国500强企业的常客,这家被称为“特钢航母”的企业在今天的一些主导产品上仍有很强的竞争力。
也许这种现象不能完全被视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周期效应,但这正是让人感到尴尬的地方。不用说,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成绩,但仍有许多企业曾经扭亏为盈,走出了困境,现在正在“返贫”,等待救助。这些企业似乎在过去十年中经历了一次“过山车”。除了指责经济和工业的周期性变化之外,我们应该更深入地思考吗?
从这个意义上说,东北特钢和龙梅可能是某些领域国有企业改革的缩影。改革的初衷是通过推进产权和公司治理改革,使市场和企业家精神成为推动国有企业成长的动能。许多年前,一位银行业监管官员表示,检验银行业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是,这些银行能否安全地度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这意味着它们能够抓住经济快速增长的机遇,在经济降温时度过冬天。对于其他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道理大概是一样的。然而,许多现实案例告诉我们,当市场意志不能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时,高昂的成本并不能帮助企业获得一颗市场的心。
因此,许多似乎正在进行改革的企业只能顺风而不是逆水行舟。他们可能会成为顺周期的宠儿,但他们不是市场的孩子。在这方面,一些国有企业当前的困难与其说是市场疾病,不如说是国有企业未完成改革留下的症状。这当然不是历史的简单重复和轮回,尽管我们仍将为此付出代价——我们将为改革付出多少代价以及代价有多大可能还不清楚——这不仅是财政意义上的,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的命运和选择。
目前,新一轮国有及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拉开帷幕,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积极稳步推进,新一轮产能削减正在逐步启动。我们愿意将这一过程视为一个重塑的过程,中国经济的升级和全新的企业集团在痛苦中诞生。历史图片通常隐藏着对未来最清晰的隐喻。幸运的是,我们正站在靠近历史的窗口。我们应该能够清楚地看到并更加确定未来的改革道路。
标题:东北特钢和龙煤们的隐喻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6437.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