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名企网立足企业资讯传播,解读企业政策,传递企业相关经济资讯,交流最新商业信息!为所有中国企业服务的专业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专家建言:刺激政策应充分考虑挤出效应

专家建言:刺激政策应充分考虑挤出效应

来源:全球名企网作者:卢子班更新时间:2020-09-06 03:58:02阅读:

本篇文章1684字,读完约4分钟

“如果我们把高中教育作为分水岭,我们就把我们的劳动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高中和大学文凭(即高技能工人),另一部分是教育水平较低的人(即低技能工人)。我们的研究发现了这样一个结果:2009年之前,工资溢价一直在上升,也就是说,高技能工人的工资增长很快;2009年后,高技能工人的工资增长缓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拐点?为什么在这个时间节点有一个拐点?”

专家建言:刺激政策应充分考虑挤出效应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3月2日在“2016年中美央行高层对话”上发表演讲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非补贴行业受到挤压

“工资的技术溢价在2009年显示出一个转折点,几乎与经济刺激计划同时出现。在此之前和之后,投资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我认为可能是投资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工资的技术溢价下降。”白重恩认为,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产生了更大的挤出效应,这使得不享受政府补贴的市场部门的资本成本更高,并使市场部门增长更慢。

专家建言:刺激政策应充分考虑挤出效应

白重恩建议,我们在考虑未来类似的刺激计划时,应该注意挤出效应。他还表示,为了刺激消费,除了制定刺激计划外,还可以考虑用更多的财政资源支持社会保险,更多的支出可以转移到家庭部门。

他进一步解释说,2009年后,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行业获得了更多的政府补贴,从而获得了更多的投资,并增加了对低技能工人的需求,因此低技能工人的工资迅速增加。同时,由于这些补贴行业消耗大量资源,包括资本和劳动力,非补贴行业受到挤压。因此,补贴行业的工资资本更高,即低技能工人的工资成本更高,这给受过高等教育和高技能工人的工资造成了下行压力。

专家建言:刺激政策应充分考虑挤出效应

政府补贴应尽可能受到限制

“中国经济面临的长期问题是如何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与此同时,它还伴随着制度和体制扭曲,并存在某些金融和财政风险。”华夏新供应研究所所长康佳表示,这要求决策者提高供应方改革的效率。此外,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仍需要合理协调。虽然政府补贴不能完全取消,但应该尽可能地加以限制。

专家建言:刺激政策应充分考虑挤出效应

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表示,传统方式是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来刺激经济需求,从而刺激就业和其他相关需求。但是,目前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也应该相应改变。

如果将社会经济行业分为基础设施建设补贴行业和非补贴行业,银行会为其提供资本,但有一个扭曲因素,即银行会给补贴行业较低的利率作为政策工具。白重恩表示,刺激政策的另一个结果是,当政府补贴增加时,补贴行业将占据更多资本,而市场利率,即非补贴行业的利率,也将上升。因此,非补贴行业只能相应地支付更多利息。

专家建言:刺激政策应充分考虑挤出效应

白重恩表示,近年来,投资回报在下降,但实际利率在上升,因此这实际上是一个结构性问题。

“作为银行行长,我希望在实体经济中有更多的客户,在市场部门有更多的客户,但我们基层银行的资源仍然更多地投资于基础设施部门,这不仅涉及供应方改革,还涉及金融体系。和金融机制改革的问题。”刘晓春说。

刘晓春认为,一方面,政府补贴和支持的目的应该是激活商品部门,而不仅仅是提供补贴,而且有必要找到新的传导机制,更有效地将补贴转化为生产动力;另一方面,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也有必要考虑银行将资源投资于市场部门或商品部门的机制。

专家建言:刺激政策应充分考虑挤出效应

“这不仅关系到利率,而且还关系到行政命令本身。它需要更好的收入、安全性和资产评估,以便银行有更多的动力将资源投资于市场部门,从而使整个经济能够更平稳地运行。”刘晓春说。

财政补贴应该

更多的转移到家庭部门

此外,白重恩还表示,自2008年以来,一些经济指标确实有所改善,近年来劳动和消费比重有所上升,家庭可支配收入占国内收入的比重也有所上升。至于改善背后的原因,白重恩认为劳动力比例的增加是由经济刺激计划引起的,而劳动力市场的改善也是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原因,而这些积极的改善是高成本政策的结果。

专家建言:刺激政策应充分考虑挤出效应

因此,如果刺激停止,劳动力的比例会继续提高吗?家庭可支配收入能继续增长吗?白重恩说,这仍然是一个结构性问题。

"为了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和刺激消费,我们应该考虑其他项目."白重恩说,可以提供更多的财政资源来支持社会保险,更多的支出可以转移到家庭部门。

标题:专家建言:刺激政策应充分考虑挤出效应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0019.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