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减速慢行 市场份额稳定
本篇文章6310字,读完约16分钟
2016年,世界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缓慢复苏期,世界贸易活动正在下降,中国进出口将低速增长。预计中国出口将略有增加,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基本稳定。
一,中国当前外贸经营的主要特点
1.进出口增长下降,结构性改善趋势继续
自2015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呈现加速下滑趋势。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进出口总值分别同比下降6.2%、8.1%和9.2%。2015年1月至11月,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7.8%,其中出口下降2.2%;进口下降了14.4%。国际商品价格下跌导致进口大幅下降,衰退型贸易顺差扩大,1月至11月达到3.34万亿元,同比增长63%。第四季度,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出口年均增长19.5%和出口年均增长20%左右相比,今年外贸增速明显放缓。
■
图1:2014年以来中国外贸进出口月度增长
虽然对外贸易增速明显下降,但结构转型继续推进。
首先,贸易伙伴的多样化取得了成果。2015年1月至11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的出口增长保持良好态势,对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以色列等沿线国家的出口增长迅速;对东盟、印度、拉丁美洲和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继续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两个百分点。
二是贸易方式结构优化,一般贸易出口持续增长。1-11月,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贸易总额的54.2%,比去年同期增长0.3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增长1.9%,比出口增速高出4.1个百分点。
第三,主要出口产品持续增长。1-11月,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0%,占同期中国出口总额的57.6%,其中轨道交通设备、手机、医疗器械和仪器出口增长较快。
第四,自主贸易实力增强,民营企业比重比去年同期增长2.2个百分点,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已逐步由外商投资向国内企业转化,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第五,贸易价格条件有所改善。从2015年1月到10月,中国的贸易价格条件指数为112.8,这意味着12.8%的进口商品可以换成一定数量的出口商品,这意味着对外贸易的效益有所提高。
2.传统的比较优势被削弱,商业问题凸显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缓慢、适度增长新常态,国内经济增长进入从高速向中高速过渡的新阶段,中国对外贸易呈现减速和结构转型的特点,经营困难、产品竞争力弱、贸易价格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
(1)产品竞争力弱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贸易主要凭借低要素成本获得国际价格优势,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较大,机电产品附加值较低。金融危机后,全球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国际贸易增长率下降,海外市场竞争激烈。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使技术进步和创新更加集中在这些国家手中,并加速了一些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制造业的回归。
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但企业生产的大部分产品,尤其是高科技产品,往往是按照其他国家设计的,这抑制了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导致全球贸易转型过程中高端产品出口受阻。与此同时,周边发展中国家凭借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不断侵蚀中国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加工贸易市场,抢占订单,替代中国相关出口产品。
(2)外贸企业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经营成本正在全面上升。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中国的劳动力、原材料、能源、土地、环境等因素正面临着持续的成本上涨,企业的经营利润被挤压在///////////之间,大量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积累
3.2015年外贸负增长格局难以改变
由于2015年世界经济增速低于预期,增速可能比上年有所下降。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势头不足,中国传统出口市场的需求放缓并没有减少;新兴经济体受美国加息预期影响,资本外流现象突出,经济放缓不可避免,市场需求不足现象突出。产能过剩是中国的一个严重问题,投资正在迅速下降,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将放缓。随着国际和国内需求的普遍下降,预计全年中国进出口将保持下降趋势,出口下降2%,进口下降14%左右。
第二,客观认识现阶段对外贸易的趋势
虽然中国对外贸易明显放缓,但我们应该从全球视野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世界最大贸易大国的地位是稳定的
自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国际需求萎缩,全球贸易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再次将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下调至3.1%,并不断下调预测值。国际需求疲软导致贸易放缓。根据wto数据,2015年1-9月,全球货物贸易出口额下降11.1%,明显高于中国。美国、欧盟、印度、南非和巴西的出口分别下跌6.2%、12.8%、16.6%、7.9%和16.8%。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在世界市场中的比重没有下降,而是适度增加,目前已从2014年底的12.4%增加到13%左右,保持了世界最大贸易国的地位。
2.价格因素降低了名义增长率
2015年,国际商品价格在2014年继续呈下降趋势,原油价格一度从2014年的每桶100美元左右降至40美元以下,铁矿石进口价格从2014年的每吨130美元降至60美元左右。国际商品价格的崩溃不仅降低了中国的进口价格,也限制了制成品的世界市场价格。
2015年前三个季度,中国进口价格总体下降11.6%,出口价格总体下降3.5%。排除价格影响,中国实际进口增长率仅下降3.8%,而出口实际增长率为1.8%,明显好于名义增长率。2015年1月至11月,原油、铁矿石等11种大宗商品的进口价格有升有降,累计减少外汇支付1820多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能源和原材料成本降低,有利于缓解企业目前的困难,提高企业效率。
■
图2:2014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趋势
3.对外贸易进入了低增长的历史阶段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外贸增长的本质优势和环境优势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国货物贸易快速增长期已基本结束,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新常态下虽然仍有许多有利于中国外贸增长的因素,但未来的制约因素不容忽视。外贸出口的传统比较优势不断丧失,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普遍上升,国际市场逐渐缩小,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过快,贸易制裁越来越多。
总体而言,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速将从高速增长向中低增长转变,进出口增速将越来越接近世界贸易平均增长水平。此外,在宏观调控更加注重科学发展、结构调整、质量提高和效率提高的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贸发展的重点将从注重外贸进出口的数量和增长率转向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率、规模与水平并重,速度不再是主要追求的目标。
第三,预计中国的对外贸易将疲软而良好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关键一年。世界经济继续低速增长,国际贸易环境恶化;短期风险集中在国内经济,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中国外贸增速放缓的趋势难以改变,结构调整和转型仍将继续。
1.世界经济进入“新平庸”,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趋紧
(1)世界经济正在低速增长
2016年,世界经济将保持温和复苏趋势,主要经济体继续分化,发达经济体改善,新兴经济体进一步恶化。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机构一再降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美国房地产市场正在复苏,制造业正在扩张,就业指标正在改善,居民的消费能力和预期正在提高。预计2016年增长率将略有上升。受低原油价格、欧元疲软和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欧元区摆脱衰退的基础进一步加强。日本面临通缩风险,经济增长缓慢。新兴经济体减速趋势难以逆转,巴西、俄罗斯等资源型国家gdp负增长态势保持不变,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形势严峻。
(2)全球贸易难以改变
金融危机后,由于发达国家实施的再工业化政策和发展中国家推行的出口导向战略,海外市场成为各国争夺的重点领域,贸易保护趋势不断增强。此外,世贸组织的规则被搁置,新一轮面向区域的全球贸易规则正在建立,这极大地影响了国际贸易的活力。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以消费需求和服务业为主,而中国等主要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和产业结构正在升级,全球需求正逐步从实物商品向非贸易服务商品转变。在全球需求变化的过程中,世界贸易将继续放缓。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6年全球贸易将增长4.5%,但考虑到2015年世界贸易大幅下滑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影响贸易活动的各种因素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高估贸易增长率的可能性,预计实际增长率将低于预期。
(3)国际商品价格波动小
受供求因素影响,2016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难以大幅反弹。然而,由于油价和铁矿石价格基本处于底部,它们不太可能继续快速下跌。预计全年趋势将基本呈现低波动。首先,国际市场上原油、铁矿石和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供应依然宽松;二是美元即将进入加息周期,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相对下跌;第三,俄罗斯对叙利亚反对派发动空袭击,而伊拉克内战仍难以平息,其他地缘政治因素将增加国际原油和其他产品价格趋势的不确定性。根据目前国际商品价格水平,预计2016年价格波动将是有限的,这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名义增长。
(4)贸易和投资规则的变化
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采取了重建国际贸易秩序的战略,并开始就《国际服务贸易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进行谈判。其中,以美国为首的tpp谈判在10月取得实质性进展,涉及零关税,包括货物和服务的自由流动,并成为覆盖亚太地区大多数国家的区域贸易协定。该协议将中国排除在外,这将对外贸企业下一步拓展业务产生重要影响。相关研究表明,tpp导致的出口转移和利益损失将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2.2%。尽管tpp最终协议的签署需要大约一年的时间,但tpp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已经显现。2015年,美国在中国的投资下降了约20%。2016年,tpp将通过影响外资在中国的利用,间接影响货物贸易。
2.国内经济机遇和挑战并存,对外贸易领域的支持有所增加
2016年,中国经济的长期积极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全面改革,其红利不断释放。但是,经济运行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下行压力仍然比较大。外贸发展的环境喜忧参半。
(1)外贸企业的传统比较优势被削弱
首先,劳动力成本上升了。目前,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8000美元左右,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劳动工资和相关福利也相应大幅提高。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初,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为6869元,2013年,人均年收入为28844元,增长320%。据估计,中国就业人口年均工资增长率已达到10%以上,高于oecd国家的平均工资增长水平。同时,国家重视改善民生,最低工资和基本福利水平逐年提高。企业需要承担的职工“五险一金”成本负担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印尼、缅甸、越南、泰国等周边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均低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全年基本保持稳定。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急剧上升严重降低了外贸企业的利润,传统的价格优势受到了挑战。
其次,土地使用成本上升了。土地购买、租赁和厂房建设成本是贸易企业从事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支出。从2003年底到2014年底,中国的土地收购价格上涨了约460%。在经济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土地资源逐渐成为稀缺因素,企业的土地成本和租赁成本显著增加。
第三,支持环境因素的能力被削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出口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中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对外贸易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资源、能源、土地和环境等有形要素的投入,这相应地导致了国内资源和能源供应的短缺、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环境承载力的下降。根据新常态理论,从资源环境约束的角度来看,空过去的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对较大,现在的环境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这意味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企业的进出口行为不能继续忽视生态和环境成本,当务之急是推进清洁生产,加强预防,后端治理等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措施,这将导致产品生产的额外成本增加,价格优势下降,企业利润下降。
(2)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
汇率变动直接影响进出口商品的成本和收益,是影响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市场化程度,扩大市场汇率的实际操作范围,更好地发挥汇率对外汇供求的调节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人民币中间价对美元的报价。2015年8月10日以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下降,有效汇率指数继续波动。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渐增强,早期贬值对出口的滞后效应将略有显现。然而,自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进入了长期单边升值通道,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超过了30%。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自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了55.5%。汇率升值对对外贸易的长期影响不容忽视。
(3)新的竞争优势逐渐形成
尽管中国的传统比较优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支持贸易升级的新优势正在逐步形成和显现。
首先,人力资本的优势得到提高。近年来,我国就业人员的教育水平稳步提高,每年新增劳动力中有近一半从高校毕业,尤其是2005年以后,得益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就业人员教育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加快。与此同时,高端人才不断回归,2004年有2万多人回归,2008年有5万多人回归,2013年有34.5万人回归。
二是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增强。中国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产业支撑能力较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科技创新不断深化,带动相关产品和技术进出口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外贸企业出口综合优势进一步增强。
第三,外国投资带来新的贸易机会。金融危机后,中国大型企业积极开展海外资产并购、重组等活动,为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良好机遇。其中,欧美企业的并购不仅获得了先进技术、R&D能力、国际品牌和国际销售渠道,而且对企业提升现有技术能力、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将在下一步稳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发挥AIIB的作用,帮助外贸企业开拓新兴市场,促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制成品出口。
(4)稳定外贸调控政策
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实施“三互通关”政策、加快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改革、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企业收费等政策的实施和落实,将不断优化外贸发展环境,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实施过程中,跨境电子商务、高铁等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这将为中国外贸企业提高竞争力提供新的机遇;中国加快改革开放,出口基地产业集聚功能增强,专业市场对外贸易能力增强,这些都将为外贸增长提供竞争力。
3.2016年预测
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仍面临巨大压力,全球贸易呈现放缓趋势,国内劳动力、土地、环保等成本继续上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大幅升值,中国对外贸易经历了减速和转移的阶段性变化,增速逐步接近全球贸易,但国际市场份额预计将保持稳定。据初步预测,2016年中国对外贸易将略有增长或为零。
四.政策取向与对策
1.大力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企业是外贸发展的主体,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稳定外贸增长的基础和核心。
一是继续减轻外贸企业负担。释放改革红利,维护市场稳定,最重要的是激发微观主体企业的活力和动力。一方面,企业承担的劳动力、土地、环境等因素的成本是刚性的,很难通过政策来减轻负担。下一步,我们可以考虑将政策重点放在降低企业的交易和运营成本、减少外贸企业的审批、清理不必要的税费、降低企业的管理费用、加强国际贸易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帮助企业规避贸易风险,减少贸易壁垒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结合盘活金融资金存量的机遇,加大金融资金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出口退税返还,适当降低外贸企业税收,在公共服务方面给予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金融优惠。
第二,鼓励外贸企业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大企业创新优势。政府在发挥监管作用的过程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社会力量为基础,降低企业创新成本,鼓励大企业集中R&D和创新,通过形成创新联盟在重点领域实施合作创新。同时,借鉴国际经验,鼓励外贸企业重视集成创新,关注核心先进制造产品,不断完善零部件、辅助设施和配套服务等创新活动的基础、细微和差异化细节,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创新实力。
2.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推动对外贸易新业务形式的发展和跨境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有利于拓展海外市场,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一是鼓励实力雄厚的电子商务公司走出去,配合实体外贸的拓展,在海外建立分支机构和营销服务体系,借助国际信息化建设覆盖全球的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和物流、仓储、运营系统,探索中国外贸发展的新途径。
二是加大金融、税收和信贷激励,支持重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大众创新和创业的目标。
三是建立和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构建系统化服务和监管管理体系,选择部分地区试点建设跨境电子商务通关、商检、结汇、退税“单一窗口”综合服务体系,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3.积极应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影响
Tpp国家已经达成协议,但对中国对外贸易的短期影响并不显著,但长期影响不容忽视。
第一,积极开展与亚太国家的双边合作,规避tpp的作用。与亚太地区周边国家特别是tpp成员国保持密切联系,增进政治互信,挖掘合作潜力,加强经济、贸易、投资、金融、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人力资源和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合作,通过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和投资协定,降低tpp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与东盟、智利等22个国家和地区全面提升了10多项自由贸易协定,与相关国家共同推进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逐步构建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降低tpp的影响。
第二,充分发挥亚洲投资银行的作用,支持国内实力雄厚的外贸企业投资建厂、承接项目、提供服务,扎实稳步推进占领海外市场战略。
标题:外贸减速慢行 市场份额稳定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8906.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