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能源供求与分布仍将不平衡
本篇文章1872字,读完约5分钟
本报记者范
3月19日,在中国发展论坛2016年年会经济峰会上,组织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了“未来五年能源供需新动向”小组。壳牌集团CEO范博登、神华集团董事长张玉卓、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长兼CEO赵国华、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强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局局长威廉·马格伍德等就原油价格、地缘政治、气候变化等相关议题进行了讨论。
油价将波动越来越大
范博登表示,未来五年,世界能源供需关系和市场分布将非常不平衡和不可预测。目前,原油价格正在下降,但从长期来看会上升,但不会直线上升或下降,未来趋势不容易预测。
“我们相信原油价格的波动会越来越大,这与能源市场、石油市场和地缘政治密切相关。所以我在这里给出的关键词是波动。”范博登说,例如,叙利亚冲突、中东局部战争导致难民涌入欧盟,以及美国大选,这将使石油供应更加不稳定。此外,缺乏可预测性也将发生,即中国的转型。作为世界上最大和最重要的经济引擎,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还不确定。
范博登认为,从全球角度来看,能源需求将继续增加,据估计,到2040年,能源需求将再增加三分之一,因此我们仍然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这方面,各国的情况不同。例如,可再生能源是一种解决方案。
新能源将在未来能源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
张玉琢表示,全球经济放缓使得能源需求低迷,因此当前能源价格相对较低,而油价是一个突出表现,但煤炭价格也很低。世界能源正从高碳向低碳转变,非化石能源将在未来能源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新一轮能源技术改革正在孕育之中,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增长速度仍相对较快。分布式能源、储能和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正在测试和推广。
当前,中国能源转型面临的挑战是:化石能源使用较多,煤炭使用较多,能源利用效率普遍较低,能源安全形势严峻。因此,中国应该进行一场能源革命。
张玉卓认为,能源供应的绿色转型是推动能源领域供方改革的重要手段:要解决能源领域产能过剩问题,还必须增加清洁能源供应的比重,即化石能源要清洁,非化石能源要规模化。化石能源应该清洁使用,而中国主要是清洁使用煤炭。清洁能源规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降低成本,增加可再生能源的规模。
张玉卓表示,神华希望建立一个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即将不同的能源纳入一个能源体系,因为可再生能源价格昂贵,可以通过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有机结合,以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我希望建立一个清洁、高效、低碳的绿色能源体系,实现能源、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煤炭仍将是中国的主要能源消耗者
林表示,中国的煤炭消费占能源结构的64%,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石油约占18%;在非化石能源中,水力发电一直非常稳定,近年来一直稳定在8.5%左右。
林表示,未来中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应该是一个煤炭和清洁发展的过程,除政府政策外,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源需求的增长。如果能源需求增长为零,煤炭替代就更容易;如果能源增长1%,就意味着清洁能源需要增长20%来替代煤炭,所以这种替代非常困难;如果一次能源需求增加2%,基本上可以得出煤炭消耗必须增加的结论,因为清洁能源所能提供的太少,基本上起不到任何作用。
林提醒说,如果中国经济真的进入转型时期,从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到较低的发展速度,也就是说,未来五年gdp平均增长率将达到6.5%,这可能伴随着较低的能源增长,因此能源企业必须对此有所准备。
威廉·马格伍德说,世界上核电厂的数量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三分之一的新建核电厂位于中国。未来,到2050年,电力需求将增加三倍。如果我们想把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我们必须在各个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包括新能源开发。“如果在核领域不能取得突破,其他清洁能源应尽快取得突破,以实现气候变化方面的全球目标。”
用两种颠覆性技术重建能源市场
赵国华说,有两种颠覆性技术将重建能源市场,一种是物联网和整个能源价值链的数字化,另一种是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这将对整个能量的再生产和再分配产生巨大的影响。
首先,与最初相比,能源行业的整个世界将变得更加数字化。未来五年最大的变化是,全球将有约4000万台设备接入互联网,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相互交流的方式,并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的消费方式。通过控制这些机器的电机,可以节约30%到40%的能源。事实上,这种方法也很简单,可以利用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来提高各个环节的效率。
其次,由于可再生能源和数字化的发展,世界将变得越来越分散和分散。传统电网将逐步成为异地微型电网,可以降低发电价格、输电价格和用电价格。
标题:未来能源供求与分布仍将不平衡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8582.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中国未来五年五大趋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