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网络风险 大数据如何“下药”
本篇文章1959字,读完约5分钟
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的创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电子银行交易和网上购物支付也越来越普及。然而,随着个人信息披露的日益严重,网上欺诈呈上升趋势,类型多样,分工明确,形成了“一站式”的产业链欺诈模式。
可见,犯罪分子肆意利用网络钓鱼网站、伪基站、木马植入等欺诈手段,通过积分兑换、淘宝退款、二维码、qq红包等工具精心策划各种骗局,诱使客户上当受骗。随着信息泄露的规范化和欺诈手段的不断变化,网上支付等网上欺诈风险已经成为高风险领域。
在严峻的外部欺诈形势下,如何更好地保护客户利益?经过不断努力,一些银行机构取得了显著成效。记者从建行了解到,该行通过大数据智能风险控制模式,构建了“防控赔偿”一体化的全过程电子银行反欺诈体系。
数据显示,五年来,建行积极排查5000多万个可疑网站,关闭近9万个钓鱼网站,有效控制了外部欺诈风险,为网上金融用户的金融安全保驾护航。
事前防范,加强客户安全教育和反钓鱼
为什么顾客会落入骗子的陷阱?一些专家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客户识别欺诈的能力低有关。
2015年,为打造专业、专注的服务形象,建行专门打造了“蓝色卫士”作为反欺诈卫士的卡通形象,并在微信、微博、网站等互联网渠道上以“蓝色卫士”为主题,针对当前典型的信息泄露、伪基站等高风险风险进行了多轮宣传教育,从如何识别钓鱼网站、保护个人信息和密码信息的角度对客户进行了正确引导。
针对欺诈手段,犯罪分子通过网络钓鱼网站窃取受害者输入的敏感个人信息,然后冒充受害者进行欺诈性金融交易以获取经济利益。自2011年以来,建行成立了专门的反钓鱼团队,启动了钓鱼网站24小时主动搜索和调查机制,不断分析钓鱼网站的规律,实现了调查与防范相结合。
2016年,中国建设银行自主研发的“反钓鱼监控系统及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通过提高钓鱼网站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增加高风险和重点钓鱼网站的检测频率,钓鱼网站处理的数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此外,建行还与中国互联网应急管理中心、公安机关、腾讯、360安全中心等外部机构建立了数据共享机制,拓宽了钓鱼网站的来源渠道,鼓励行业积极举报钓鱼网站,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关闭,努力为用户提供安全的网上支付环境。
事件监控以建立大数据智能风险控制
五年前,建行率先在中国建立了网上金融反欺诈平台,依托全行统一的跨渠道网上金融反欺诈系统,实现了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网上支付等电子渠道交易的7×24小时全面风险监控,并在实时阻断高风险交易后进行人工分析、呼出电话验证和黑名单等操作。
近年来,一方面,建行通过研究典型欺诈案件的特点,结合客户的历史交易习惯,部署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措施,并进行动态调整;另一方面,通过定位服务、终端识别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优化监控策略的有效性,将高命中率的监控模型应用到智能自动防控系统中。
建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依托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风险引擎,实时快速分析客户在网上金融渠道的交易行为细节,建立电子化、精简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对比选择海量数据,主动识别异常行为,收集异常行为数据,实时分析判断,挖掘诈骗团伙的特点和规律,根据风险情况的变化实时动态部署智能监控策略,扩大风险控制的覆盖面和拦截半径。
保护客户权益的事后补偿
建行借鉴国外先进银行的经验,建立了网络金融风险快速补偿机制。对于遵守网上金融客户服务协议并履行了一定的安全和托管义务,但因第三方非法入侵和挪用而遭受直接经济损失的客户,建行将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客户挽回损失。
同时,建行积极推进联动防控生态系统建设,加强与第三方商户的联动,通过资源交流和风险态势共享,共同实现行业内上下游风险的联动防控。
记者了解到,2016年,为进一步丰富与商户风险控制合作的模式和内容,拓展商户合作的新领域,丰富防控维度,建行创新开发了第三方合作支付商户风险评级模型,采取了有针对性的一户一策差异化合作策略。根据商户风险评级模型的结果,结合商户自身风险控制的完善程度和防控能力,将商户划分为不同的合作层次,制定分类合作方案。合作商户之间交流先进经验,分享风险信息和风险信息
此外,总行、分行、网点共同参与建设了包括建行、合作商户、公安机关等单位在内的联合防控合作机制,努力构建以银行为核心的网络欺诈防控生态圈。
有专家评论称,建设银行综合网上金融反欺诈风险管理系统的创新实践在保障客户资金安全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是建设银行服务民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有益实践,受到了客户、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建行表示,下一步,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公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将积极与金融同行合作,积极加强企业级反欺诈防控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应对网络欺诈风险的能力,在保护客户权益、营造良好金融生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标题:针对网络风险 大数据如何“下药”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4809.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