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关村的金融创新说起
本篇文章1736字,读完约4分钟
如何满足中小科技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而带动就业,是商业银行多年来一直寻求突破的课题。
近日,记者在中关村接受采访时看到,中国银行的金融创新已经产生了可喜的成果。今年以来,以中关村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为代表,中国银行通过创新探索解决融资难的新途径。
有一个创新叫做“中关村模式”
在以科技创新著称的北京中关村,许多中小科技企业不仅熟悉它,而且也是这一金融创新的受益者。这也是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以新模式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问题的法宝。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立以来,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在信贷机制、营销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根据中关村中小科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如起步阶段、快速成长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2010年底,在“中国银行信贷工厂”的基础上,“中关村模式”这一专门面向中小科技企业的创新服务模式成功登陆。
据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创新模式是基于对中关村产业布局、发展特征、行业特征、企业特征、投融资政策等的情景分析。按照标准化流程经营信贷业务,批量处理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申请,所有业务环节在同一个部门完成,贷款环节较少,专业化程度较高。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它大大缩短了业务流程,提高了客户体验满意度。如今,“中关村模式”已经成为中国银行科技型中小企业新金融服务模式的代名词。
创新不止于此。为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服务覆盖面,提高科技金融服务水平,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全面对接中关村园区,先后建立了10个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4个中小企业专业服务团队。
Sbu是战略业务单元,是中国银行根据业务市场和中小企业客户的分布和发展趋势,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专业团队。目前,中国银行在北京设立了四个中小企业战略联盟,重点是中关村核心区、望京电子城、总部基地、上地等重点中小科技企业集群。
通过专业团队和专业组织建设,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中小企业的专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赢得了监管部门和客户的好评。
有一种叫做“跨境匹配”的特殊服务
中小科技企业如何快速成长?中国银行有自己独特的诀窍:将中外企业的“联姻”与其跨境优势相匹配。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帮助国内中小企业“走出去”,帮助国外优质中小企业“引进来”,中国银行创新推出了跨境投资匹配服务,通过组织交易会等跨境活动,帮助国内外中小企业做好科技资源对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管理和资本,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截至2015年底,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组织或参与了16项中小企业跨境活动,104家企业参与跨境活动,有效帮助企业“走出去”,拓展全球业务,提升核心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本行依托中银集团多元化的业务优势,创新推出“新三板”综合金融服务,并与中银国际证券合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股份制改造、新三板上市指导、私募等综合增值服务。截至今年3月底,本行已为218家新三板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
特别是中国银行积极推进“宏观审慎外债试点业务”,借助外债试点优惠政策,帮助中关村科技企业通过海外渠道获得融资支持。截至目前,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继续开展“宏观审慎外债试点业务”,规模相当于29.26亿元人民币,有效满足了中小科技企业低成本、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有一个结果叫做“精确支持”
满足中小科技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不仅是金融创新的目的,也是中行的难点。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与各级政府部门紧密合作,共享企业资源,深入挖掘市场需求,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精准支持。
近日,为了聚焦北京“高科技、高端、高端”的中小企业,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积极成为2016年北京中小企业促进专项调查组织的成员,并接受北京市科委的委托,调动辖内数百家机构的力量,短短几天内成功完成了近200个科技创新创业项目的专家评审和实地考察。
据悉,根据众多企业在股权投资、债务融资、个人信贷、上市计划等方面的需求,中行将通过全方位、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帮助科技创新创业型企业成长发展。
此外,我行还与北京市国家税务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入开展“银税互动”业务,将客户的纳税情况作为我行综合评价企业信用优良程度的重要参考,将企业的纳税信用作为中小企业的信贷资产,进一步提升纳税信用的“含金量”。
标题:从中关村的金融创新说起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4806.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