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十二五”我国利用外资迈上新台阶
本篇文章1847字,读完约5分钟
“十二五”期间,中国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开放领域,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利用外资再上新台阶。
(1)外商投资规模稳步增长。2015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1262.7亿美元(不含金融,下同),同比增长5.6%,规模创历史新高。“十二五”期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911.5亿美元,比“十一五”增长37.9%。外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了中国近1/2的对外贸易、1/4的工业产值、1/7的城市就业和1/5的税收。
(二)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比例超过制造业。中国服务业利用外资增长迅速,超过制造业,成为利用外资的最大领域。2011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552.43亿美元,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47.6%,首次超过制造业的44.9%。此后,规模和比例逐年增加。2015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771.8亿美元,占中国利用外资总额的61.1%,比2011年增长13.5个百分点,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增长点。
(3)制造业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等高端制造业利用外资持续增长,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日益形成。2015年,高技术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制造业利用外资总额的23.8%,接近四分之一。“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实施了一批大型项目。三星12英寸闪存芯片项目、LG 8.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项目和SMIC 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的投资额分别达到70亿美元、40亿美元和36亿美元。
(4)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增长迅速。“十二五”期间,中国大力推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引导外商扩大在中西部地区的投资,促进相关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快速增长,从“十一五”末的158.8亿美元,增长到“十二五”末的203.9亿美元,增长28.4%。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取得重大进展。电子、汽车、航空空航天、医药制造、现代农业等高端产业和服务外包等新的商业形式也已初具规模,并在一些领域开始与东部地区同步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比例进一步提高,目前达到16.2%。
(e)利用外资的方式更加多样化。首先,M&A的外国投资正在增加。2015年,通过并购方式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466家,实际利用外资177.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4%和137.1%。M&A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上升到14.1%。二是外资投资人民币证券资产规模扩大。截至2015年底,qfii规模达到811亿美元,是“十一五”期末的8.1倍。第三,海外上市融资继续保持高位。2011年至2015年7月,共有48家增资发行企业和56家海外新上市企业,融资金额为1099.2亿美元。第四,国外风险投资发展迅速。据有关机构统计,外资投入的风险资本超过中国风险资本总额的四分之一,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创新创业企业的融资环境,促进了中国高科技创业企业的成长。
(6)大力改善外商投资环境。首先,进一步开放。对外国投资的准入大大放宽了。“十二五”期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了两次修订。与2007年的目录相比,受限制物品的数量减少了56%,与所需物品相比,库存数量减少了49%。放开冶金、石化、机械设备等一般制造业和贸易物流等服务业的准入限制,促进金融、文化等服务业有序开放。第二,积极引导外商在中西部地区投资。2013年,《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修订发布,调整优化了中西部地区的鼓励重点和方向,充分发挥了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提升了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和利用外资规模。第三,进一步提高投资便利性。2014年,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制定了外商投资项目审批和备案管理办法。外商投资项目管理由综合审批转变为一般备案和有限审批,95%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由地方主管部门办理。第四,积极开展对外开放试点工作。“十二五”期间,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了负面清单试点,不仅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开放,也为进一步探索和实施入境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积累了有益经验。根据贸发会议发布的《2015年世界投资报告》,从2015年到2017年,中国是跨国公司最有希望的市场。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的总体部署,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促进国内外法律法规的统一,保持外商投资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和可预测性,推进投资环境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法制, 国际化和便捷的商业环境,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使中国将继续成为外商投资的首选。
标题:发改委:“十二五”我国利用外资迈上新台阶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4165.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