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名企网立足企业资讯传播,解读企业政策,传递企业相关经济资讯,交流最新商业信息!为所有中国企业服务的专业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中粮全产业链去留

中粮全产业链去留

来源:全球名企网作者:卢子班更新时间:2020-09-04 17:28:03阅读:

本篇文章1647字,读完约4分钟

1月5日,中粮集团董事长宁下台告别时,宁写了一篇写得很好、感情很深的《如果…》,中粮集团部分员工看了之后哭了一下午。

宁高宁写道:“如果有什么值得期待的,我真的希望看到中粮集团成为一个拥有完整产业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型国际粮商。”

你所期待和想要看到的也是一些没有实现的东西。

2009年,中粮集团正式提出“全产业链”战略。目前,中粮集团的业务涵盖广泛的市场领域,从大米、面条和油到肉类、糖和牛奶。农产品年综合加工能力(报价000061,买入)达到8400万吨(截至2014年底);通过覆盖全中国的230万个终端销售网点,它与亿万中国人的餐桌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中粮全产业链去留

然而,宁在那一年为设定的目标还没有达到敬酒的时候。宁在2009年提出:“整个产业链要求各个环节强强联合,而不是长期通过产业链保护弱者。”

农产品产业链的下游通向城市消费者,这就要求企业具有极高的品牌运营能力。在宁于2004年底接管中粮之前,中粮已在小包装食用油、小包装面粉和巧克力休闲食品领域建立了多个品牌。这些年来,这些品牌的销量都有所增加,但市场影响力不容乐观。

中粮全产业链去留

以小包装食用油为例,近年来国内消费者的健康意识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小包装食用油,整个市场规模有所上升。中粮集团的销售额大幅增长,但其市场份额非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2004年,涪陵食用油的市场份额为20%。据《中国商报》记者估计,目前涪陵门食用油市场份额已降至13%左右。

中粮全产业链去留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整个产业链战略也是如此。中粮旗下许多终端品牌的市场表现黯淡。中粮集团的葡萄酒、巧克力、小包装大米等业务近年来都遭受了损失。

跨国公司有不同的方式来扩展整个产业链。嘉吉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供应商。它在中国市场已经存在了大约40年。基本上,它还没有引进或建立一个面向消费者的品牌。它坚持b2b业务方向,并尽最大努力进行农产品贸易和加工。

中粮全产业链去留

一位市场人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嘉吉没有成为终端品牌,主要是因为b2b和b2c是不同的玩法,面对不同的市场竞争、客户需求、供应链等方面。嘉吉没有制造最终消费品所需的人才储备和知识。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嘉吉食品原料的许多客户都是消费品,他们不愿意与客户竞争,客户也不喜欢。中粮集团可能认为终端消费品的利润很高,所以加强它是一个好主意。然而,资源和精力是有限的,做好一件事是好的。”

中粮全产业链去留

农产品产业链的上游与农民和土地相连。

一位资深人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整个产业链必须垂直发展。在过去的历史中,中粮集团在纵向发展方面基本没有取得任何成绩。以农产品中的粮油产品为例,我们没有认真投资种植、种子、土壤改良、农具等必要的方向。中粮集团多年来一直横向发展。”

中粮全产业链去留

中粮集团很难在上游有所作为。中国土地高度敏感,与农民收入和社会保障密切相关。土地不能集中,农业生产的规模和现代化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瓶颈。此外,中国一些重点农产品以市场购买或临时储存的形式进行干预,导致农产品作为原材料的成本较高,增加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经营压力。

中粮全产业链去留

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市场机制相对完善,国际市场已经成为中粮集团在产业链上游的努力方向。中粮集团于2014年收购了来宝农业和老牌跨国粮商Nidera的股权,并于2015年收购了来宝农业的剩余股权,这使得中国首次拥有了在国际农业市场施加影响的独立平台,并创造了历史。

中粮全产业链去留

不幸的是,国际农产品市场正处于低迷时期,收购来宝农业和荷兰国际集团削弱了中粮集团的利润表现。2004年底,接管中粮集团时,中粮集团的净利润约为10亿元。截至2014年底,尽管资产滚雪球般增长至近2500亿元,但利润仅为9.8亿元。截至2015年9月的9个月中,中粮亏损3.56亿元,主要原因是海外资产表现不佳。

中粮全产业链去留

市场参与者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中粮集团有这样的机会和条件发展整个产业链,但没有取得理想的突破和改善。主要原因是战略方向不明确,不够坚定。市场化引进的人才由于机制原因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如何打破这一局面仍有待宁的继任者决定。

标题:中粮全产业链去留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9170.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中国手机企业 谁能“啃下”美国市场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