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崛起进行时:华侨试验区是新引擎
本篇文章5642字,读完约14分钟
从汕头市区往东开车20分钟,机器轰鸣声在方圆海边2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响起,工人们正忙着在这个填海区修路架桥。在离建筑工地不远的地方,一些现代建筑拔地而起。城市设计师在这里为未来的城市中心绘制了蓝图。这是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华侨试验区”)的核心部分。
这是全国唯一以华侨为核心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在汕头,侨乡的痕迹随处可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约有5000万华侨,其中潮汕华侨近1500万,人数最多,其中汕头华侨超过340万。如今,汕头已成为中国数量和资源最大的“侨乡”之一,其海外侨乡的美誉也使其闻名海外。
让汕头人骄傲的著名侨商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中国人李嘉诚,他最近在家乡领导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建设。他还希望将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迁至华侨经济文化合作实验区(以下简称“华侨实验区”),这将成为未来三至五年推动汕头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现在这里有一张白纸,供人们画画."5月20日,华侨试验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副局长陈满斌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同一天下午,这个海滨蓝图又增添了一个亮点:第一批华侨板交易融资层企业上市仪式在汕头华侨试验区举行。汕头市政府副秘书长、华侨实验区副主任刘俊义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华侨城是我们的金融服务平台。该平台真正唱响的是未来将在试点地区孵化的基金、保险、银行和证券等上层企业和金融机构。
早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汕头就和深圳、珠海一样,成为国家的经济特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汕头一度错失了发展机遇。
十八大后,汕头人民渴望去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
2013年,广东省实施粤东、粤西振兴发展战略,汕头被定位为粤东中心城市,因此有必要“努力成为支撑广东新一轮发展的区域增长极”。2014年9月15日,华侨实验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战略发展平台。回复文件提到:“充分发挥侨资优势,把建设试验区作为汕头经济特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重大举措。”
根据计划,跨境金融是华侨试验区的重点产业之一。去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来到华侨实验区东部沿海新城建设工地进行考察。他的信息是:我希望汕头在金融创新和总部园区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打造汕头版的陆家嘴(报价:600663,购买)。
华侨城开业
“潮汕有很多民间资本,但一直没有与企业联系的平台。现在汕头市政府和华侨试验区都搞了华侨板,这是对我们汕头企业的一个支持。”万安纸业董事长郑康举告诉《时代周刊》记者。他的公司是5月20日在华侨板交易融资层上市的四家公司之一。
2015年9月15日,在华侨试验区挂牌一周年之际,华侨板股权交易平台成立,这被认为是华侨试验区成立以来最重要的记录。又一年即将过去,华侨板交易融资层开始启动,这在汕头逐渐形成共识:华侨板正在为试验区的发展奠定金融基础。
第一批在海外华人板交易融资层上市的四家企业是从汕头300多家本土企业中挑选出来的“种子选手”。四家企业的代表,在汕头华侨实验区和广东金融高新区产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广东产权交易中心”)主要领导的见证下,敲响了警钟。随后,四家企业的基本信息和融资需求以红色文字显示在大屏幕上,象征着汕头华侨城从此正式开业。
然而,在此之前,由于汕头经济规模小,很多人对设立股权交易中心并不乐观,认为很难成功。“积极和消极的观望目光都集中在海外华人董事会。”刘俊义对《时代周刊》记者直言不讳。他之前在广东金融学院从事金融研究,6个月前来到汕头华侨实验区,负责华侨实验区的金融工作。从研究员到临时政府官员,这一角色的转变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早些时候,年轻的林焕楷从广州搬到了华侨实验区。他来自潮汕。他曾在广州工作,由于熟悉当地语言,被派往汕头担任华侨办汕头运营中心副总经理。他认为,华侨板正是汕头企业家所需要的:“潮汕有很多民营企业,但当地没有这样的股权交易平台。目前,潮汕企业的融资产品大多非常单一,但实际上他们的融资需求非常强烈。我们的优势在于广东产权交易中心的技术和团队,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
展望未来,林焕楷和华侨板的运营团队“工作效率很高”。华侨委员会成立的头两个月,他们每天晚上工作到10: 00和11: 00。现在,由于交易融资层的开始,他们必须工作到晚上9: 00。“刚开始,所以很忙。既然我们希望实现业务增长,就必须使融资服务多样化,并体现转移功能。”林焕楷说道。
今年3月,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欧盟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11届中欧地区政策高层研讨会在汕头举行。当时,负责会议的华侨实验区的许多工人每天都赶着去取材料和准备,经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最后,两个人患了高血压。本次研讨会也是国内外政治家和嘉宾最满意的一次。汕头的企业家们,包括那些参加华侨委员会的人,感叹道:“他们(试验区)的辛勤工作让我觉得汕头有希望。”
在5月20日交易融资层开始运作之前,华侨城只有一个“展示孵化层”。“展示什么样的企业是好的。例如,这些企业有股权转让的意图和发行债券的意图。这只是信息披露。”华侨城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华侨城在起步阶段只能做非常有限的事情,但通过逐步开拓该地区,与汕头当地的商人沟通,“现在股权投资、债券投资和孵化应该一步一步来。”
今年3月和4月,汕头市政府和华侨试验区管理委员会组织一个代表团前往东南亚和迪拜,与潮汕商会代表会面,并向华侨委员会介绍他们。刘俊义说:“与其他侨乡不同,潮汕侨乡资源最丰富。”“他们经常做交易,但是随着他们自己资金的扩张,如何保持和增加他们资产的价值已经成为一个问题。他需要投资于销售-生产链的上游,这是他们一直想做的,但他们总是苦于没有一个平台来连接。有了华侨板,海外资本可以注入中国,销售渠道与生产渠道重叠。”
“每个人(海外华人)都认为华侨董事会是件好事,但他们不敢先吃螃蟹。感谢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刘俊义说。他认为,此次签约合作的前四家上市公司、私募股权基金、资产管理机构、银行和保险公司是“吃螃蟹者”:“这四家公司的债券产品计划发行2000多万元,将在近期发行。这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参与海外华人委员会。”得到更多关注后,刘俊义有了一个影响深远的计划。在他看来,除了吸引海外华人资本和搭建平台之外,海外华人委员会还有很多可以提供的。
特区跨境金融
长期以来,潮汕地区一直被认为是“藏富于民”的地方,这里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商人,甚至是亚洲乃至全国的首富。在潮汕地区,几乎每个当地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华侨亲属。潮汕人出国很常见,这给人的印象是潮汕人很富有。
历史上,汕头经济曾在广东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二,现在已落后于茂名和湛江,低于粤东的揭阳;近年来,汕头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低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平均水平,且差距逐年扩大。
为了振兴汕头经济,汕头市政府提出在2012年建设新的湾区,并在新的湾区基础上,提出在2013年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华侨实验区,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地方,在广东省和汕头市都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它能成为刺激汕头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长期萧条的经济特区的“转机”。根据汕头市的部署,到202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9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1540元,赶上全省平均水平。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邓江年参与了华侨实验区的总体设计。他的团队对华侨实验区的规划有很高的定位:“当时我想成为广东省的‘3+1’,3个是前海、南沙、横琴自由贸易区,1个是华侨实验区。后来,华侨实验区也获得了民族品牌和规格更高。”他认为,华侨试验区在整体模式上复制了自由贸易区,并根据华侨的特点进行了改进。
华侨试验区和自由贸易区如何区别和区别?在他上任之初,这个问题就一直在刘俊义的脑海里。“中国有六个自由贸易区。汕头能和其他城市相比什么?地理上的不便一直是汕头发展的症结所在。”在他看来,华侨是汕头最有利的资源,从中我们可以找到一条不同于自由贸易区的路线。
汕头虽然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中部,但要分享两大经济带发展带来的利益却并不容易。刘俊义认为,现代社会的沟通效率越来越高,金融的配套成本越来越低:“这使汕头面临一个机遇:做金融。金融不仅仅依赖当地实体经济,尤其是跨境金融需要联系。汕头有1500万华侨和1500万潮汕人。这个地方有做金融的先决条件。”
《泰晤士报》记者在华侨实验区的规划地图上看到,这两栋被指定用于金融业的建筑面向大海,位于东海岸新城的门户。这与试验区的产业布局是一致的:在国务院关于设立华侨试验区的批复中,跨境金融服务业在试验区的主要发展产业中排名第一。
邓江年认为,汕头在跨境金融方面有两大优势。他的团队已经做了研究,结果如预期。潮汕华侨有强烈的乡土观念,愿意投资建设家乡;另一个优势在于,前海已成为金融领域的一个参考对象。“现在试点地区的金融业可以模仿前海模式。不同的是,需要根据华侨华人的特点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调整。”
《泰晤士报》记者了解到,华侨试验区最近在金融方面动作频繁:首先,它打算获得国家金融许可证,目前正在申请过程中,从酝酿阶段到准备审批材料,整个过程只花了三个月时间。
“每个人都习惯说深圳的速度;现在我们也可以说,汕头和华侨实验区的速度也很快。”华侨实验区的人们自豪地说。
二是中外合资证券公司。根据华侨试验区的初步设想,合资证券公司可以通过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解决中国的一些金融问题。
海外华人也给空带来了更丰富的想象空间。“在股市低迷的情况下,许多企业无法在传统的二级市场获得资本。通过海外华人的接触和我们的运作,我们甚至可以让汕头企业走出国门上市。例如,在澳大利亚,投资相对稳定,不会受到汇率的很大影响。如果我们的公司在澳大利亚上市,市盈率将非常稳定。”刘俊义预见到了。接下来,他打算让汕头的本土资本通过华侨局进行海外投资,以达到资本自由进出的目的。
汕头新希望(报价000876,购买)
五月的汕头,春天刚刚结束。在城西的小公园里,建于清末民初的西式拱廊经历了多次风雨。斑驳、长满青苔的墙壁和凌乱的电线杆让它看起来有点破旧。不过,拱廊上也有精美的砖雕和精致的柱子,似乎在诉说汕头过去作为贸易港口的黄金时代。民国时期,汕头是中国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在当时出版的《中国地理·全志》中,汕头港被提到:“港、厦、福、港、沪等港口经常有轮船往来,交通十分发达。”“它的商业和经济影响非常大。”该书将汕头港列为当时中国第七大港口,仅次于广州。
汕头和汕头港的昔日辉煌与潮汕商人有着很大的关系。"潮汕人驾驶帆船,无论风吹到哪里,他们都会定居下来."华侨试验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陈满斌告诉《时代周刊》记者,由于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大部分从汕头出海的潮汕人首先在东南亚定居,然后漂流到世界各地。
邓江年在规划实验区时发现了“海外华人认同”的概念。“侨批”是指当年在海外谋生的潮汕华侨向家人寄钱的行为。邓江年认为,“这是一项非常有趣的金融活动。”该方案将“海外华人认同”与“一带一路”联系起来,将华侨实验区的金融业冠以“21世纪海外华人认同”的文化内涵。
根据邓江年和其他开拓者的说法,华侨试验区可以获得批准,因为汕头拥有丰富的华侨资源,吸引海外华人资本和海外青年在中国创业需要文化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华侨实验区的特点也突出了“文化”一词。在试验区计划中,一个方向是“海外华人文化交流和对外交流的基地”,在那里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需要融合。
另一方面,该项目设计并建立了一所海外华人国际学校。刘俊义认为,创办这所学校不仅是为了培养海外华人子女的教育归属感,也有其经济意义。“必须有跨国金融参与的国际学校。”
为了营造潮汕华侨的归属感,试验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准备建立一个养老中心,方便老年华侨回乡;建立华侨创意园,吸引华侨儿童回国创业;铸造了一批关于潮汕文化的电影,并建立了一个国际华侨文化展览中心。
“文化不仅要吸引富有的海外华人,还要让经济困难的海外华人找到归属感。我们正在与中缅友好协会对接。在缅甸,有许多海外华人流离失所,没有身份,生活非常艰苦。有些孩子甚至不能去当地学校上学。我们将在国际学校为这些孩子设立一些学位。虽然投资很大,但给海外华人带来的归属感却不同。”刘俊义说。
对于郑康举来说,海外华人董事会给他带来了希望。目前,他已经通过海外华人委员会与两三个投资者进行了谈判,其中一些人有海外华人背景。“我对(海外华人委员会)的未来趋势持乐观态度。汕头之所以建立这个平台,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潮汕侨资能够回归潮汕,当地民间资本能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陈满斌对华侨实验区的建设充满信心。他告诉《时代周刊》记者,东海岸新区土地复垦投资金额达到200亿元,采用ppp模式,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负责融资建设,现已进入加速收尾阶段。“汕头没有一条可以直接看到大海的景观大道。填海后,汕头将有一个直接面对大海的土地,这里的风景将非常美丽。”他介绍说,连接新区的滨海大道将于今年年底竣工。
为了重现昔日的辉煌,汕头的城市建设者们辛勤工作。华侨实验区的发动机功率必须更充足。华侨实验区正试图改变一些机构的效率。试点地区将提供一揽子服务,包括工商、税收和上市咨询,所有程序均可在一栋楼内完成。为了防止潮汕地区的饮茶习惯耽误时间,华侨实验区领导要求所有办公室停止使用功夫茶具。
自2012年海湾新区建设以来,华侨试验区已逐步探索九大产业,包括跨境金融、商务会展、资源与能源贸易、文化创意、旅游休闲、教育培训、医疗服务、信息与海洋。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网站数据,截至目前,华侨试验区已有2000多家注册企业,注册资本总额近200亿元。陈满斌介绍说,在注册企业中,有中国海运、中国交通建设、华润、华融等大型国有企业。
“很多土地可以马上交付。”陈曼斌说:“但现在我们正在有节奏、有计划地转让土地,我们希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扩大的空空间。”
标题:汕头崛起进行时:华侨试验区是新引擎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6378.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