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生产土地规模经济测算
本篇文章2742字,读完约7分钟
农业研究调查(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规模经济发展研究组
该研究小组获得了2011年至2013年全国范围内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涉及28个省(区、市)农户的粮食生产和经营情况,有效问卷3063份。数据显示,中国传统的粮食生产和管理模式面临着耕地管理面积过小、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与小规模种植者相比,大型粮食种植者和家庭农场等新的商业实体通过大规模土地管理优化了土地、农业机械、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配置,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要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促进农业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结合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地区的粮食生产和经营现状。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省。中部地区包括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和安徽省。中国东北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东、中、西、东北地区分别有502户、1512户、789户和260户,分别占总样本的16.39%、49.36%、25.76%和8.49%。
样本农户的土地管理规模差异很大。平均粮食种植面积25亩,其中最低为0.5亩,最高为7000亩。区域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平均粮食种植面积为36亩,中部地区为28亩,西部地区为5.66亩,东北部地区为44亩。
样本农户平均粮食产量为782公斤/亩,平均每亩利润为516元,平均每亩材料成本为422.8元,平均每亩劳动力和土地流转成本为174.0元。根据农户特征变量,样本农户户主平均年龄为50.67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54年,表明老龄农户已成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主力军,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存在老龄化和教育水平低的问题。
根据表中受访农户粮食产量和利润的比较,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粮食种植户的单位面积产量水平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当农户经营规模为100-150亩和150-200亩时,单位面积产量分别达到1056公斤/亩和978公斤/亩。在这个区间内,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最高。谷物种植者每亩平均利润也是如此。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当农户经营规模在100-150亩之间时,每亩平均利润为546元/亩,然后迅速下降。通过比较亩产量和亩产利润的总体变化趋势,发现与经营规模为0-50亩的农户相比,200亩以上的粮食种植户增产162公斤/亩;然而,每亩平均利润也下降了111元/亩。
从农户种粮利润来看,当农户经营规模达到100-150亩、150-200亩和200亩以上时,农户种粮利润分别达到67771元、79705元和249681元。根据粮食主产区4.2户受访农户(其中农民工0.9户,农民3.3户)的计算,农户人均粮食种植利润分别为20537元、24153元和75661元。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农民工年人均纯收入为20604元(农民工月人均收入为2609元,月人均消费支出为892元)。可以看出,当农民经营规模达到100-150亩时,在家务农的收入大致相当于外出打工的收入。
随着农民粮食生产规模的扩大,成本利润率有急剧下降的趋势。农户经营规模为0-50亩时,粮食生产成本利润率最高,但农户经营规模扩大到100-150亩时,利润率下降,继续扩大到200亩以上时,利润率继续下降。这是因为与小农相比,大规模种植者更依赖于转让的土地和外部劳动力,这导致更多的材料成本和其他营运资本投资。
总的来说,考虑到粮食产量和利润最大化的双重目标,以及农民收入和农民工收入的关系,被调查农户的粮食种植规模应在150亩左右。目前,每户耕地面积只有25亩,这意味着要实现这一适度规模,80%以上的农业劳动力需要转移出去,难度可想而知。
政策启示
本文以粮食种植和稻、麦、玉米种植者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相关变量的统计分析和产量与利润的回归分析,对当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重要结论:
首先,在粮食种植的产出水平或规模效益的目标导向下,理论上存在企业规模适度的问题。随着农户经营面积的扩大,当规模达到一定水平时,农户粮食(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将呈现更加明显的下降趋势。虽然现阶段,过度分散的农业超小规模经营不符合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迫切需要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但经营规模越大越好。应特别注意把握尺度。
第二,谷物(大米、小麦和玉米)生产的规模收益在统计上显著增加。在不同地区,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不同,规模经济存在地区差异。通过比较粮食生产规模收益系数和利润规模收益系数,我们可以发现,总体而言,粮食利润规模收益系数较大。这说明规模经营不仅可以达到增加粮食产量的目的,而且可以有效节约成本。稻麦规模经营也可以节约成本,使利润的规模报酬系数大于种植的规模报酬系数。
第三,我们应该权衡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产量和利润最大化的双重目标,并考虑农民收入和农民工之间的关系。农民种植粮食(水稻、小麦和玉米)的适宜规模应在100-200亩左右,但不同地区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具体来说,粮食种植的适宜规模应在150-200亩之间,水稻种植的适宜规模应在100亩左右,小麦种植的适宜规模应在100亩左右,玉米种植的适宜规模应在150亩左右。从土地资源禀赋的角度来看,按照促进规模化经营的适宜程度,排序为东北、中部、东部和西部。中国东北土地资源丰富。目前,随着非农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农业劳动力的逐步转移,将是第一个实现理想适度规模经营目标的地区。
应该强调的是,适度规模经营的推广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使作为条件成熟的东北地区,就目前的现实而言,仍有必要转移一半以上的农业劳动力,任务依然艰巨。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吸纳就业,不搞“一刀切”的行政命令。
第四,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为正,这表明随着大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或在当地从事非农产业,中国农业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因此,必须加快农业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促进我国农业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第五,从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户主的生产经验对产出的弹性很小,边际收益下降。虽然当前农业劳动力面临老龄化问题,新生代农民农业生产经验和技能不足,但现阶段没有必要过多担心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问题。当然,我们必须正视农业劳动力素质不高的现实,积极培育新的商业实体,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课题组负责人、项目报告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周博士)
标题:我国粮食生产土地规模经济测算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5283.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如何看待农业规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