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名企网立足企业资讯传播,解读企业政策,传递企业相关经济资讯,交流最新商业信息!为所有中国企业服务的专业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中国大公司的“融合”之年:小米与华为竞争又共鸣

中国大公司的“融合”之年:小米与华为竞争又共鸣

来源:全球名企网作者:卢子班更新时间:2020-08-28 06:24:03阅读:

本篇文章2130字,读完约5分钟

在过去的2014年里,华为和小米继续在各自的专业领域相互交流,但与此同时,相互融合的学习已经开始。乍看之下,小米和华为完全不同,但双方都在取长补短。小米在互联网服务和渠道运营方面继续长袖善舞,并开始积累不足以补充生态链;另一方面,华为正转向向小米学习,同时取得稳步进展。

中国大公司的“融合”之年:小米与华为竞争又共鸣

本周,小米和华为相继发布了收入数据。2014年,小米的税前收入为119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华为的bg消费业务收入为118亿美元,同比增长32%。

乍一看,小米与华为截然不同。前者是一家拥抱互联网思维的轻资产技术公司,而后者以优秀的工程师为核心竞争力。

然而,在2014年,他们表现出了一些共鸣。

持续竞争:工程师精神与网络思维

从手机业务的收入规模来看,他们已经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2014年,华为的收入相当于世界第一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其销售收入预计接近3000亿元。华为的顶级工程师精神再次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可以说,华为的手机业务自诞生以来就承载着世界顶尖华为工程师的基因,其技术背景极其雄厚。以手机核心技术芯片为例,2014年7月,华为子公司HiSilicon发布了全球最快的4g智能手机芯片麒麟920,标志着华为在手机核心竞争力上开始赶超高通等国际巨头。

中国大公司的“融合”之年:小米与华为竞争又共鸣

华为的芯片布局历史悠久。华为誓言投资4亿美元和2万人来冲击芯片领域。1991年,华为开始开发自己的通信芯片。2006年,第一款智能手机芯片k3v1问世。到目前为止,HiSilicon已经成功开发了10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

正是过去技术的积累和大量的成本投入,使得麒麟920成为智能手机的主流芯片,并拥有核心技术在未来继续超越的资本。

与华为专注于硬件相比,小米更像是一家专注于软件和服务的互联网公司。正如雷军所说,小米更像亚马逊,而不是苹果。

2014年,小米围绕miui系统推出了手镯智能服装、路由器、电视、空气体净化器等产品,并向美的集团投资12.66亿元。未来,它将与美的集团共同启动智能家居产业链的全面协调发展。回顾2014年的小米事件,我们可以看到,三井抱着小米将进入任何领域、打造小米的希望

中国大公司的“融合”之年:小米与华为竞争又共鸣

此外,小米的电子商务营销方式在2014年变得更加成熟,互联网思维深深渗透到电子商务渠道运作中。例如,小米加入了qq空房间,推出了红米笔记本,创下了1000多万次预订的记录。双十一售出116万部手机,总销售额达15.6亿元,创下多项第一。

中国大公司的“融合”之年:小米与华为竞争又共鸣

与华为强调通过运营商渠道间接接触消费者不同,小米与终端消费者的沟通更加顺畅。根据行业评估,小米的交通-渠道-手机-系统-增值收益是互联网手机最理想的模式。

微妙的变化:向你的对手学习

相互竞争的公司通常是彼此最好的老师。

回顾2014年,华为和小米这两家基因如此不同的公司开始在业务战略上相互学习。

例如,华为开始发挥其作为独立电子商务品牌的荣耀,并努力实现其原有销售渠道的深刻变革,从间接2c通过合作运营商渠道转变为直接2c。

2014年,华为荣耀电子商务先后发布了荣耀游戏4x、荣耀手环、荣耀6&6plus、荣耀盒等新产品。光辉系列销量达到2000万部,年销售额近3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0倍,成为全球市场增长最快的互联网手机品牌。

此外,在国内手机市场增长放缓的趋势下,华为在2014年也效仿小米,推出了路由器和智能电视等产品,并向智能家居等更广泛的市场扩张。华为还针对小米miui 6发布了操作系统emui3.0,进一步打造了华为消费类移动终端的生态基础和核心竞争力,支持华为未来在移动终端上拓展支付、电子商务、游戏等多元化盈利模式。

中国大公司的“融合”之年:小米与华为竞争又共鸣

据华为消费电子董事长于成东介绍,2014年,华为用户注册账户达到1亿,相当于小米用户。

与此同时,小米意识到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不足,开始向华为学习,逐渐弥补芯片、专利和国际渠道方面的不足。

在芯片方面,小米科技的子公司北京郭颂收购了大唐电信的全资子公司连欣科技开发并拥有的sdr1860平台技术,开始涉足新手机制造领域;在专利方面,2014年底,小米遭遇了国际巨头爱立信挥舞的专利大棒,雷军将其比作小米的成人仪式。

中国大公司的“融合”之年:小米与华为竞争又共鸣

小米预计未来专利申请量将每年翻一番,2015年将申请1300项发明专利,其中包括300项国际发明专利。

虽然与华为的22000多项专利总数相差甚远,但小米一直在积极准备捍卫长城的专利;在国际化方面,小米手机继续在印度和东南亚等国际市场进行测试。截至2014年底,小米已进入7个国家和地区,在印度市场的销量超过100万部。小米正努力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手机巨头。

中国大公司的“融合”之年:小米与华为竞争又共鸣

综上所述,华为多年来深入移动通信产业链,拥有工程师精神的传统硬件优势和畅通的国际渠道,但缺乏互联网背景下的敏锐触觉。作为移动互联网的生力军,小米正在颠覆传统it厂商的运营逻辑,但它依靠电子商务营销和整体生态建设,缺乏硬件核心专利的护航,国际化之路将面临挑战。

中国大公司的“融合”之年:小米与华为竞争又共鸣

在过去的2014年里,华为和小米继续在各自的专业领域相互合作,相互融合的学习已经开始。互联网创新从未停止,渠道变革从未停止,技术创新从未停止。

没有一成不变的优势,学习是伟大企业的最大公分母。2015年,将是华为和小米移动终端展开国际竞争的第一年,预计它们将正式冲击全球前三名。

标题:中国大公司的“融合”之年:小米与华为竞争又共鸣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4675.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