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名企网立足企业资讯传播,解读企业政策,传递企业相关经济资讯,交流最新商业信息!为所有中国企业服务的专业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我国文化产业结束“热运行”回归“常态化”

我国文化产业结束“热运行”回归“常态化”

来源:全球名企网作者:卢子班更新时间:2020-09-17 16:38:29阅读:

本篇文章2563字,读完约6分钟

我们的记者徐卫兵

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编写的《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蓝皮书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新常态,十年来文化产业发展的“热运行”态势持续放缓;“十三五”将是中国文化产业进入“新常态”的关键时期。中国迫切需要制定“外国文化发展战略”,以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弥补中国全球发展战略中的“文化缺陷”;有必要在国际领域推广“共享价值”,以填补价值的缺失;此外,要以“外来文化发展战略”为目标,以构建新的文化治理体系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国内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我国文化产业结束“热运行”回归“常态化”

回到“正常化”

根据蓝皮书,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报告,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135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3%。其中,文化产业法人增加值20081亿元,比2012年增长2010亿元,增长11.1%,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个百分点。相比之下,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法人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同比增长6.8个百分点。2013年,文化产业增速再次明显回落,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持平。现在,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长期以来大大超过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增长,是一种“异常状态”。从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这种增长与文化体制改革和伴随改革而出台的激励政策密切相关,因此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政府提供的“外生力”。随着改革的结束,政策效果将下降,产业发展的动力将从政府转移到市场,发展速度将下降,这意味着回归正常。

我国文化产业结束“热运行”回归“常态化”

因此,文化产业进入新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改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降低非常规发展速度。

中国文化产业越来越融入实体经济,呈现出与发达国家相似的景象。

蓝皮书指出,当代文化产业是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是从传统文化产业向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产物。有两个典型特征日益突出,即前端越来越强调内容创意,后端越来越从“产品”向“服务”转变,并融入一系列相关产业,使创意成为国民经济的普遍特征。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突出特征是其高度的关联性和强大的驱动力,因此其主要产出越来越多地转化为相关产业的生产性服务,这使得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越来越多地与实体经济相融合,并以“体验经济”的名义演变成社会经济生活场景。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的这种普遍“相互渗透”,不仅是文化产业成熟的表现,也是文化产业正常化的标志。

我国文化产业结束“热运行”回归“常态化”

另外,中国文化产业起步晚,成熟度低。除了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外,生产性服务功能差也是一个突出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撑作用。突出表现是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中间产品率”低,产业关联度低,驱动力差。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国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激励政策不断出台,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国文化产业结束“热运行”回归“常态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融入实体经济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突出发展趋势。2014年3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的若干意见》是一个新的开端。该文件系统地部署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明确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业、建筑业、信息产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融合的重点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创造和创业功能越来越多地体现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走上了与市场经济国家相同的正常化道路。

我国文化产业结束“热运行”回归“常态化”

新兴文化消费的三低特征明显,用户支付意愿增强

蓝皮书指出,传统文化消费与新兴文化消费的融合是现阶段文化消费的另一个结构性特征。信息技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新兴媒体的发展及其与传统媒体的融合。面对不同的消费模式、渠道甚至全新的消费品和服务,文化消费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以互联网为例,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新兴文化消费的特点,这有助于理解现阶段文化消费的特点。

我国文化产业结束“热运行”回归“常态化”

首先,消费群体更年轻。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6.52亿,年轻人是主要的互联网用户。其中,31%为24岁及以下,29%为25-30岁,18%为31-35岁。这种年轻化趋势体现在新兴文化消费的各个领域,主要是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和网络视频等领域,其主要消费群体都比较年轻。

我国文化产业结束“热运行”回归“常态化”

第二,学历低。新兴文化消费群体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消费者向低学历人群扩散的趋势继续发展。中国网民的学历主要集中在高中、职业学校、中专和技校(占33%),本科生占23%,大专占20%。在中国手机新闻和信息应用网民中,31%的人高中/职业高中/中专/技校毕业,35%的人高中/职业高中/技校/技校毕业,40%的人本科、专科、硕士以上学历,表明新兴文化消费群体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我国文化产业结束“热运行”回归“常态化”

第三,收入低。据中国网民收入统计,23%的网民收入在1000元以下,10%的网民收入在1000元至1999元之间,20%的网民收入在2000元至2999元之间,19%的网民收入在3000元至3999元之间。消费群体主要是中低收入人群。25%的中国手机视频应用网民收入在1000元以下,24%的网民收入在2000元至2999元之间。28%的中国移动新闻和信息应用用户收入低于1000元,25%的用户收入在2000元至2999元之间。中国25%的手机音乐用户收入低于1000元,24%的用户收入在2000元至2999元之间。

我国文化产业结束“热运行”回归“常态化”

第四,用户支付意愿增强。随着付费用户意识的增强,政府加强了对版权的保护,付费用户的数量也逐渐增加。以网络文学为例,中国愿意为网络文学付费的用户比例大幅上升,达到28.9%。然而,事实上,付费用户的比例仍然不到10%,这主要是由于需要改善中国的版权保护环境。中国在线文献用户可接受的月付费额度也有所增加,尤其是月付费用户比例较高的用户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目前,3元至10元是用户可以接受的主要支付范围,占近50%。

我国文化产业结束“热运行”回归“常态化”

此外,《蓝皮书》还建议开放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之间的渠道,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重点文化企业,充分发挥文化装备制造业的支撑作用,高度重视生产性文化服务业的发展。

标题:我国文化产业结束“热运行”回归“常态化”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6608.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