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名企网立足企业资讯传播,解读企业政策,传递企业相关经济资讯,交流最新商业信息!为所有中国企业服务的专业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趋势与增长前景

“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趋势与增长前景

来源:全球名企网作者:卢子班更新时间:2020-09-17 12:08:28阅读:

本篇文章5403字,读完约14分钟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转型将呈现结构升级和内需潜力释放的趋势。这是中国转型发展的突出优势和独特“资本”: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登记人口城市化新格局;基本形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十三五”期间,如果中国实现结构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预期目标,中国经济将有良好的增长前景,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不断增加。

“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趋势与增长前景

学者观察

涪陵池

在全球总需求不足、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十分关注中国“十三五”期间的经济增长前景。我认为“十三五”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的五年期:结构调整和方式转变的关键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结合点在2020年;以结构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窗口是2020年。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十三五”以经济转型为主线的结构性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将对中国未来10年和20年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也将对全球经济增长和世界经济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趋势与增长前景

“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趋势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转型将呈现结构升级和内需潜力释放的趋势,这是中国转型发展的突出优势和独特“资本”。

1.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1)十三五期间,中国服务业发展巨大。“十三五”期间,中国将进入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五年期。

首先,在2000年至2015年的15年间,中国服务业的总规模每5年翻一番,从2000年的不到4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5年的约34万亿元人民币。第二,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明显提高。2001年,中国服务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3%,2015年,这一比例上升至50.5%,首次超过50%。第三,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其中第三产业拉动增长3.5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0.1个百分点。

“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趋势与增长前景

(2)“十三五”期间,我们将朝着主导服务业的战略目标迈进。

首先,到2020年,服务业将占到58%左右。“十三五”期间,中国服务业比重有可能以每年1.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服务业比重将从50.5%提高到58%左右,可能接近60%,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第二,服务业保持8%-9%的年均增长率。据估计,“十三五”期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完全有可能以每年至少8%的速度增长。第三,中国服务业的规模预计将从2015年的34.2万亿元扩大到2020年的50.2万亿元至52.6万亿元。第四,优化服务业结构。虽然目前中国服务业发展迅速,但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依然明显。侧重于金融、科研和物流的生产性服务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随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加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生产性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达到25%以上。这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趋势与增长前景

(3)中国有条件实现服务业主导的基本目标。

首先,服务业比重大幅上升。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服务业发展达到0/123650。例如,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服务业的比重低20个百分点左右;与类似国家相比,它也低了约10个百分点。第二,中国正处于制造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即从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服务业特别是以R&D为中心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第三,中国消费结构开始发生深刻变化,教育、医疗、卫生、旅游等服务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成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趋势与增长前景

(4)服务型产业结构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举两个例子:

一是形成就业增长新格局。就业问题既与速度有关,也与产业结构有关。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就有70-80万个。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就能吸收150万至170万新增城镇职工。第二,形成绿色发展新常态。绿色发展需要产业结构变革。据初步估计,如果中国服务业比重从46.1%上升到55%,2012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比国内生产总值下降14.1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将减少18.23%。

“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趋势与增长前景

2.基本形成登记人口城市化新格局。

(1)中国已进入人口城市化的新阶段。

目前,中国城市化的突出矛盾是登记人口的低城市化率。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6.1%,但登记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8%左右,相差17个百分点。

(2)中国人口城市化的战略目标。

“十三五”期间,中国登记人口的城市化率每年可能增长不低于2个百分点。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规模的城市化率可能超过60%,登记人口的城市化率可能从38%左右提高到50%左右,两者之间的差距将缩小到10个百分点以下。

(3)以居住证制度取代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十三五”期间,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既不能将“暂住证”更名为“居住证”,也不能长期实行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的“双轨制”。相反,要用居住证完全取代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实现跨省居住证制度的相互衔接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城乡衔接,到2020年基本建立以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志的全国统一的居住证制度。

“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趋势与增长前景

(4)人口城市化是中国未来五年转型发展的“最大红利”。首先,如果中国的城市化率从目前的54.6%提高到2020年的60%,中国对公共设施的投资将增加42万亿元;第二,目前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约为2.9倍。根据这一计算,“十三五”期间,如果有2亿多农民工成为真正的城镇居民,预计将带来3.3万亿元的新的消费规模;第三,通过户籍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改革,优化劳动力要素配置将显著增加城市劳动力供给,从而延长人口窗口。

“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趋势与增长前景

3.基本形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1)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1年的18.39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0.09万亿元,年均增长13.4%;到2020年,消费规模可能达到45万亿-50万亿元,这对全球经济增长将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2)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实现从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的转变。以卫生服务业为例,预计到2020年,中国卫生产业产值将高达10万亿元。“十三五”期间,卫生服务业将成为中国增长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

“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趋势与增长前景

(3)十三五期间,中国形成了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首先,消费年均增长率约为10%。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3个百分点以上,达到10%。第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定在65%左右。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例如,2016年春节期间,中国出国旅游人数接近600万,消费规模达到900亿元。

“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趋势与增长前景

4.基本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1)经济转型升级对服务贸易的依赖明显增强。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的对外贸易不同,今天中国面临的突出挑战是服务贸易的双向市场开放。

(2)注重服务贸易,优化外贸结构。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贸易国,但服务贸易的比重仍然相对较低。2014年,全球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20.6%,而中国仅占12.3%。

(3)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推进“二次开放”。到2020年,中国服务贸易将至少占对外贸易的20%,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4)注重服务贸易,推进双边、多边、区域和全球自由贸易进程。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目的是促进双边、多边、区域和全球自由贸易进程。

(5)加快中欧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可行性研究。2015年,我六次访问欧洲,我的研究所和欧洲相关智库正在就中欧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进行交流与合作。目前,各方的问题是,中欧投资贸易协定尚未谈判达成。我们能谈谈服务贸易和自由贸易吗?我认为,首先,从中欧贸易的实际情况来看,投资贸易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与服务贸易融为一体。第二,中欧自由贸易的最大潜力在于服务贸易。到2020年,如果中国服务贸易总额达到1.2万亿美元,与欧盟的服务贸易比重从2013年的13.2%提高到20%,双方服务贸易总额将达到2000-2200亿欧元。第三,如果我们在投资和贸易协定达成后再谈自由贸易,至少需要五年时间。如果五年后再谈中欧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我们将错失许多重要的市场机遇,甚至是重要的历史机遇。为此,我提议尽快启动中欧自由贸易区可行性谈判。一是尽快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和中欧自由贸易区谈判;第二,尽快开展联合可行性研究。中欧智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为中欧自由贸易区的共同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舆论氛围和舆论基础。

“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趋势与增长前景

“十三五”: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一些判断

如果中国经济转型基本成功,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将保持6%-7%的增长,年均增长率为6.5%。这不仅是速度的提高,也是结构和质量的提高;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将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意味着中国将在新阶段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稳定贡献。

“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趋势与增长前景

1.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保持在25%左右。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超过50%;2015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的贡献约为30%。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20%,2013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总量的12.3%。据估计,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的经济增长将对世界贡献25%左右。

“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趋势与增长前景

2.形成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总量的增加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中国将在改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2015年,中国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占总权重的10.92%,仅次于美元和欧元,位居第三;在imf投票权改革中,中国的投票权比例从3.996%上升到6.394%,上升到第三位;AIIB、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丝绸之路基金等新的国际治理机制已经开始运作并发挥作用;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更多的资本和企业将“走出去”。

“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趋势与增长前景

“十三五”计划: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

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特点十分突出:一方面,经济结构调整的矛盾和风险日益增加,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另一方面,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巨大的内需潜力和市场空.在这一特定背景下,中国不仅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还需要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突破;它不仅需要需求方的结构改革,还需要供应方的结构改革。

“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趋势与增长前景

1.为什么中国应该把重点放在推动供应方结构改革上?

(1)着力解决供求结构性矛盾。过去,中国的经济问题主要通过短期刺激和需求政策来解决,这些政策在稳定经济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产能过剩等问题。因此,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应努力加强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趋势与增长前景

(2)着力解决消费与投资的结构性矛盾。例如,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不低于1万亿元,而实际有效供给不到2000亿元。在中国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中国与欧盟、中国与葡萄牙是高度互补的,我们应该达成共识,实现合作共赢。

“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趋势与增长前景

(3)着力解决政策与制度的结构性矛盾。目前,中国面临总量和结构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根源在于投资结构与消费结构不匹配;中国金融杠杆过高,其根源在于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需求不相适应。也就是说,如果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得不到解决,一些解决总量问题的政策效果将大大降低。因此,中国解决经济下行压力不是基于政策刺激,而是需要推动相应的制度调整和创新。中国不仅需要缓解或解决短期经济增长的矛盾和困难,还需要引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到一个新的水平。

“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趋势与增长前景

2.结构改革的主要任务。

(1)以开放服务业市场为重点,推进市场化改革。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市场开放度超过80%,而服务业的市场开放度只有50%左右。推进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开放,这不仅能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化创造有利条件,还能有效释放市场活力和空.效应(2)调整和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着力解决问题,淘汰产能。首先,一些国有资本需要通过优化重组实现去产能和转型升级的双重目标。对于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产能严重过剩地区的国有资本,要加大国有企业并购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为优化全国生产布局发挥重要作用。第二,一些国有资本已经转移到公共服务部门,一些真正需要退出行业的国有企业可以采取国家支持和改造为公益性国有企业等措施来推动改革。第三,力争到2020年形成国有资本合理配置新格局,国有资本使用效率明显提高。

“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趋势与增长前景

(3)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如果能在以居住证为核心的户籍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中国的城乡一体化将会取得巨大进展,从而释放出农村居民市民化的巨大红利。这是应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为社会公平奠定基础的重大举措。

(4)注重监管改革,深化分权改革。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最大潜力在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监管转型的滞后已成为中国权力下放深入发展的“最大缺陷”。无论是促进分权、提升消费结构还是释放内需潜力,都直接取决于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十三五”期间,在强化政府监管职能的同时,要加快形成政府与社会合作的市场治理体系。

“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趋势与增长前景

“十三五”期间,如果中国实现结构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预期目标,中国经济将有良好的增长前景,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不断增加。

[作者是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标题:“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趋势与增长前景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6503.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