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普惠金融走入“全民金融”误区
本篇文章1613字,读完约4分钟
对于普惠金融而言,近年来,特别是在国务院制定了普惠金融实施战略并发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后,普惠金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在另一个层面上,有些问题是不可忽视的,有些误解是不可避免的。
目前,关于普惠金融的一些说法或做法颇有意思:普惠金融是为了放宽金融进入壁垒,人人都在经营金融;要发展普惠金融,应命令所有金融机构开展;包容性金融也可以作为慈善事业来做,等等。
乍一看,这听起来很合理。“在供应方结构改革的背景下,发展普惠金融就是增加供应方改革,增加制度和供应。”原因并不高,但经过仔细分析,可能不是这样。
笔者认为,普惠金融不仅包括普惠金融,即从金融角度促进社会福利、增强社会保障、帮助穷人和保护弱势群体,以及向公众提供更好、更方便、更安全的金融服务,更重要的前提是商业可持续性。
普惠金融的发展应基于机会平等的要求和商业可持续性原则,并以负担得起的成本向有金融服务需求的所有社会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和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市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目前中国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
要发展普惠金融,如果我们一味强调平等而忽视商业可持续性原则,普惠金融的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人人都以投融资中介的名义经营金融或偏离实体主营业务,从事超出范围的金融活动,甚至涉嫌非法集资或金融诈骗,侵犯广大公众的合法权益,就会增加不稳定因素。如果人们急于融资,很容易导致金融混乱,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各种机构都被迫进行普惠金融并开放新的机构,那么“压葫芦举葫芦”的局面可能会结束。毕竟,在整个金融服务体系中,不仅有存款和贷款业务,还有支付、养老和保险业务,尤其是在支付领域,这在偏远山区非常重要。事实上,在这些地方,地方政府可以提供很多东西,金融机构没有必要带头。例如,在食堂设置自助服务机可以达到普惠金融的效果。
当然,普惠金融的另一个方面是跟上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步伐。现代化不一定意味着致富,而是意味着能够跟上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和步伐,并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手段创造新的机会,包括支持就业、创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一般意义上的金融工作还包括支持就业、创业和小微企业,但普惠金融强调,它应更倾向于薄弱领域。考虑到成本等因素,金融企业自然倾向于“大户”,因此我们应该呼吁金融企业配置一定的精力和资源,支持就业、创业和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当然,普惠金融的发展应与财政政策等其他政策更加协调。
从供给角度看,很容易将普惠金融等同于过度融资满足,这也是一种误解。因为一味强调满意,风险就会相对被忽视。如果政策放松,信贷标准降低,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当宏观经济快速增长时,银行的风险偏好降低,融资条件放松,甚至引发信贷狂欢,这实际上使小微企业走上了不归路,尤其是在经济低迷时期。例如,一些地区,尤其是东部一些省份的地方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由2008年至2010年的信贷热潮造成的。因此,过度的融资满意度可能导致错误的政策取向,保持适度的融资环境将更适合小微企业的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商业组织,有必要在追求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商业银行的内部绩效评价体系和内部授权体系应体现这种平衡。央行副行长潘表示,从更广的角度看,小微企业问题、三农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实际上是整个经济体制转型滞后的反映。由于地方政府一直过度依赖经济发展和银行融资,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也导致银行贷款偏向大企业。只有解决上述问题,才能改善社会资金的供求关系,提高小额信贷服务的可获得性。这样,我们应该完善顶层设计,创新市场体系,依靠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融资,而不是单纯依靠银行信贷,如发展股权融资、涉农和小额保险等。同时,完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优化金融机构准入条件。建立政策性担保体系,如政府背景的担保基金或担保公司。
总之,只有考虑到平等和企业可持续性,普惠金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标题:谨防普惠金融走入“全民金融”误区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4443.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平安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