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名企网立足企业资讯传播,解读企业政策,传递企业相关经济资讯,交流最新商业信息!为所有中国企业服务的专业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扬弃过快增长,坚持协调发展

扬弃过快增长,坚持协调发展

来源:全球名企网作者:卢子班更新时间:2020-09-10 19:14:34阅读:

本篇文章1676字,读完约4分钟

根据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发布的数据,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6.9%。这是自1991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首次突破7。

自1978年以来的30多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9.8%,近一半年份超高速增长超过10%;8%以下的“低谷”在2011年之前的7年里只出现过4次;目前的“低谷”始于2012年,已经低于8%达4年之久,2015年甚至降至7%以下,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数年。这一趋势反映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其特征之一就是从超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过渡。

扬弃过快增长,坚持协调发展

6.9%是中高速增长,符合7%左右的增长目标要求。这一增长率也使“十二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7.8%,超过了“十二五”期间7%的预期增长目标。在此基础上,只要“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略高于6.5%,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比2010年翻一番,从而实现“三步走”的目标。也就是说,没有必要追求超高速增长。

扬弃过快增长,坚持协调发展

从现实来看,在新常态下,未来没有条件追求超高速增长。首先,“人口红利”几乎被消耗殆尽,劳动力增长将放缓。其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大大削弱,土地越来越贵,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制约了经济增长。第三,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不如以前大,出口增长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三驾马车”对经济的驱动力减弱。第四,仍然存在产能过剩等问题。因此,过去经常发生的10%左右的增长在未来很难再次发生。

扬弃过快增长,坚持协调发展

考虑到现实和必要性,我们应该放弃对超高速增长的追求,积极理解、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然而,习惯了超高速增长的人可能需要一个心理调整的过程来适应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许多人仍然对促进经济增长充满期待。他们希望创造新的增长点,刺激经济快速增长。

扬弃过快增长,坚持协调发展

在2015年和之前几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下降。从需求角度看,主要原因是投资增长疲软。自2012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从20%以上逐步回落,2015年仅为10%;从工业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是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自2012年以来已降至8%以下,2015年仅为6.0%左右,拖累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相比之下,消费和第三产业的增长率高于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2015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5%。这种情况使得很多人认为消费需求和新兴产业可以成为加速gdp增长的新动力。

扬弃过快增长,坚持协调发展

当然,消费的比例应该增加。过去,为了追求超高速增长而增加投资,已经使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失衡。新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但是,如果为了加快经济增长而大力刺激消费和新产业,可能会带来新的失衡,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扬弃过快增长,坚持协调发展

消费应该是“量入为出”,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存在隐患。美国的消费占很高的比重,这一度使美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但这种模式最终演变成了经济危机。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消费增长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影响。当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时,消费增长也很快。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驱动的,很难成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强大推动力。2015年,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大大超过投资,因为投资增长放缓,而不是因为消费增长加快。在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应告诫人们理性消费,不应鼓励他们依赖借贷和补贴高消费。

扬弃过快增长,坚持协调发展

新兴产业的发展备受期待,但由此加速经济增长也存在风险。与传统产业相比,新兴产业的数量并不大。要使其成为加速经济增长的力量,就必须促进其爆炸式增长,这依赖于高杠杆融资,这可能会迅速积累金融风险。美国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是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中国的金融业近年来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警惕“脱离现实,走向虚拟”的风险。

扬弃过快增长,坚持协调发展

新常态下,我们应摒弃追求超高速增长,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正如Xi总书记所说:“协调不仅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标,也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它是发展的两点理论和核心理论的统一,是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的缺点和潜力的统一。”

标题:扬弃过快增长,坚持协调发展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2582.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