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归助力 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去年交易额猛增169%创历史新高
本篇文章1138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证券交易所的回归帮助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交易量去年飙升了169%,创历史新高
本报记者穆在上海报道
2015年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活跃程度如何?
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月3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私募股权交易总额达到1921亿美元,同比增长169%,而同期全球交易总额仅增长18%;交易数量增加了79%,均创历史新高。
同时,中国的私募股权和风险资本交易占全球交易总量的48%。筹集的资金数量在亚洲也占主导地位。
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中国区私募股权基金业务管理合伙人高建彬表示:“私募股权基金交易数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新经济在创业背景下的活跃程度提高,以及国内投资者的积极表现;交易额的突破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回到国内市场。”
在资本退出方式上,a股或M&A在国内上市成为两种主要方式,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火爆和中国股票的回归热潮,海外上市的受欢迎程度逐渐降低。
亚洲的筹款数量激增
根据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的统计,2015年,私人股本和风险资本基金的融资继续保持健康水平。与此同时,由于保险公司、其他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大力开展直接投资活动,政府和产业基金、国有企业基金、民营企业基金以及高净值个人的资金活跃,也为金融投资市场带来了大量的可用资本。
具体来说,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包括香港)市场共融资4300亿美元,在亚洲私募股权基金中占据主导地位。专注于中国市场的私募股权基金筹集了490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10%,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同时,与2014年相比,2015年人民币融资规模也下降了7%,至198亿美元。然而,总体而言,外汇资金与人民币资金的比例趋于稳定。
同时,资金来源更加丰富,贸易对象行业和地区更加广泛。海外技术和消费品行业继续受到中国私人股本和风险资本的青睐。
高建彬指出,风险投资行业和科技行业都很受投资者的欢迎。“他们希望抓住中国科技行业的机遇,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寻找明显的增长机会。”。
此外,在已完成的交易中还有一些大规模的交易,包括早期融资和成熟的公司交易,这些交易都是随着技术产业的整合而发生的。
消费品和高科技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工业资本大举投资海外的同时,一些中国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也将目标对准了海外。
高建彬在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中国的一些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已经把目标锁定在海外,一方面得益于近年来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行业的资金充裕,另一方面国内的大众创业和创新政策也是近几年才刚刚出台,市场上好的项目比较受欢迎,很多项目还需要足够的时间孵化,所以市场资金会选择去海外寻找目标。
普华永道中国企业M&A服务公司的合伙人唐荀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海外投资和收购中国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消费品和高科技。当这些基金投资海外时,它们通常希望将海外的优秀品牌或技术带回中国,但仍存在来自海外国家审查委员会的审查风险。
因此,“中国的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应关注海外当地的法律法规,并考虑剥离资产组合中的敏感部分,这有利于提高投资或收购的成功率。”唐荀说。
根据普华永道的统计,2015年,私募股权基金在高科技行业投资的交易数量上升至40%,达到768亿美元,创下了近6倍于前一年的新高。其中,共有27家私募基金或金融投资者参与投资交易,单笔金额超过1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唐荀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外资并购私募基金和金融投资者在华的趋势已经非常显著。与之前的高点相比,2015年的交易数量几乎翻了一番;这些投资者主要在寻找具有中国视角的海外资产。
退出方式:a股ipo和国内市场并购
根据普华永道的统计,海外上市不再是私募或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方式,a股市场更受青睐。许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股票也宣布私有化和退市。尽管M&A在中国的退市数量处于2011年以来的较低水平,但国内ipo活动仍像去年一样活跃。
2015年,中国上市的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投资的公司数量超过美国,这是自2012年以来中国上市公司数量首次超过美国。但是,传统的退出模式已经不能消化积压过多的待退出投资项目。随着未来注册制度的实施和战略性新兴板的推出,中国将有更多的退出渠道可供选择。
对此,普华永道华中私募股权基金业务集团合伙人冯丹表示:“由于市盈率较高,投资者仍将选择与a股相关的退出方式。这一趋势给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带来的好处比外币私募股权基金更多。我们预计,随着市场逐渐稳定,退出活动将会增加,私人股本之间的二级交易将会增加。”(袁主编)
标题:中概股回归助力 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去年交易额猛增169%创历史新高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0101.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负利率改变全球债市格局 市场静待欧央行“放大招”降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