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名企网立足企业资讯传播,解读企业政策,传递企业相关经济资讯,交流最新商业信息!为所有中国企业服务的专业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互联网金融上市日近 证监会邀请融360、蚂蚁金服国内上市

互联网金融上市日近 证监会邀请融360、蚂蚁金服国内上市

来源:全球名企网作者:卢子班更新时间:2020-08-31 00:48:05阅读:

本篇文章1558字,读完约4分钟

在经济观察网络中蓬勃发展的网络金融的资本前景已经走出了pe/vc的范围,开始受到二级交易市场的关注。谁能抢占明星企业的首次公开募股已成为许多交易所关注的焦点。

3月12日,证监会主席助理参观了中国最大的金融产品搜索平台荣360。在对其融资情况、上市意向和盈利模式进行调查后,向荣360发出明确邀请,希望荣360和蚂蚁金服成为首批在中国上市的互联网金融初创企业。

与电子商务行业相比,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国内资本市场更具包容性和发展性。叶大庆表示相信,互联网金融企业将为中国资本市场做出更大的贡献!

利润不再是问题

荣360成立于2011年。该网站为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免费的金融产品搜索、推荐和应用服务。其业务范围涵盖贷款、信用卡、理财等8万多种金融产品,业务覆盖200多个城市。在过去的三年里,通过荣360提交的信贷申请总数已经超过1.8万亿元。

互联网金融上市日近 证监会邀请融360、蚂蚁金服国内上市

然而,与传统金融不同的是,以荣360和蚂蚁金服为代表的大多数新兴金融公司都崇尚网络游戏,注重规模第一,希望培养用户体验和习惯,而不是快速盈利。仅此一点就限制了在中国上市的方式。

2014年,京东和阿里巴巴等一系列电子商务公司只能到海外上市融资。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他们必须使用的vie结构存在一定的风险,国内二级市场也失去了分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红利的机会。

在某种程度上,新第三板的推出只是对这一现象的补救。人们希望这将有助于初创公司,并留住那些优秀的初创公司,以保持它们在中国的首次公开募股。一位投资银行家表示。

目前,新三板没有利润要求。截至2015年3月7日,股份转让系统上市公司达到2040家,其中协议转让1849家,占90.64%;共有176笔做市商转让,占9.36%。业内人士普遍预测,按照这个速度,今年年底上市公司的数量预计将达到5000家,并最终稳定在10000家以上。

互联网金融上市日近 证监会邀请融360、蚂蚁金服国内上市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三板与创业板的转换机制已经试点,制定转换方案是今年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与此同时,登记制度已形成初步改革计划,并正在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证券法修改实施后,可以实行登记制度。随着注册制度的引入,过去要求的三年连续盈利要求预计将被取消。

互联网金融上市日近 证监会邀请融360、蚂蚁金服国内上市

主板的开放将大大增加新创企业选择在中国上市的可能性。

抓住第一个互联网金融上市

事实上,交易所也在相互角力。过去10年,在外资银行的推动下,纳斯达克和HKEx实施了低门槛,吸引了大量中国新兴产业明星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IPO)。近年来,国内许多交易所都强调放宽中小企业上市融资门槛、注册制度、做市商和取消利润要求,这些在国外已经成熟,并在中国逐步实施。

互联网金融上市日近 证监会邀请融360、蚂蚁金服国内上市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新三板都在推动各自的行业,希望将最具潜力的中小企业纳入其中。上海的一位投资银行家告诉记者。

继接力业务之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成为竞争的焦点。

作为当前互联网和企业界最流行的概念,网络金融发展迅速。以荣360和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一些独特的商业模式依托先发优势形成规模,在现有金融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经过几轮融资,这些企业的上市计划已经提上日程。

互联网金融上市日近 证监会邀请融360、蚂蚁金服国内上市

今年2月,蚂蚁金服的首轮融资材料明确指出,蚂蚁金服计划在2017年a股上市,期间可能会有融资计划,CICC已被选定为其ipo的财务顾问。尽管依托阿里巴巴打造的商业生态系统,从a股市场现有的ipo规则来看,蚂蚁金服上市仍存在诸多障碍。

互联网金融上市日近 证监会邀请融360、蚂蚁金服国内上市

投资银行家告诉记者,虽然具体政策尚未实施,但监管机构鼓励互联网公司a股上市的态度是明确的。更重要的是,随着注册制度的实施,荣360、蚂蚁金服等互联网企业的上市门槛将大大降低。互联网金融的首次公开募股将成为未来类似企业上市的基准。因此,对于这些明星企业来说,何时何地上市只是一个选择的问题。上述投资银行家表示。

标题:互联网金融上市日近 证监会邀请融360、蚂蚁金服国内上市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6359.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