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名企网立足企业资讯传播,解读企业政策,传递企业相关经济资讯,交流最新商业信息!为所有中国企业服务的专业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平板已无市场 诺基亚为何铤而走险?

平板已无市场 诺基亚为何铤而走险?

来源:全球名企网作者:卢子班更新时间:2020-08-27 15:56:03阅读:

本篇文章3420字,读完约9分钟

这一次,诺基亚平板电脑的强势回归,产品是以贴牌生产的方式合作推出的,销售是通过预购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的,策略也是针对国内平板电脑的动荡。小米模式的神奇之处是什么?它已经导致许多前政要纷纷效仿。或许我们可以从诺基亚平板电脑的回归行动中看到这一点。

平板已无市场 诺基亚为何铤而走险?

1月8日,备受关注的诺基亚n1平板电脑开始销售。仅在4分钟内,第一批20,000片n1就销售一空。如果诺基亚粉得不到货也没关系。第二批货物将从1月9日开始保留,并将于1月15日再次开放采购。

此外,当国王回来的时候,他只对参加诺芬的新闻发布会有一种完全的感觉,并且穿着统一的马球t恤。一个接一个的尖叫和欢呼让所有的观众叹息,诺基亚终于回来了。只是这种游戏方式就像小米的灵魂附体。从预订到抢购,再到粉丝壳,都充满了小米的味道。敢问,我们的大野孩不追随的风格在哪里?

平板已无市场 诺基亚为何铤而走险?

碰巧这两天,万科首席执行官陈年的一篇文章在朋友圈子里很受欢迎。在文章中,老话认真反思了万科从繁荣到繁荣一步步陷入危机的痛苦历程,说明雷军专注、极端、口碑的产品理念帮助万科及时扭转了方向,走上了一条现成的回归之路。

平板已无市场 诺基亚为何铤而走险?

这一次,诺基亚平板电脑的强势回归,产品是以贴牌生产的方式合作推出的,销售是通过预购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的,策略也是针对国内平板电脑的动荡。小米模式的神奇之处是什么?它已经导致许多前政要纷纷效仿。或许我们可以从诺基亚平板电脑的回归行动中看到这一点。

平板已无市场 诺基亚为何铤而走险?

当诺基亚被打上富士康的烙印时,它的价值是什么?

确切地说,诺基亚n1平板电脑不是诺基亚的原创产品,但诺基亚已经以许可权的形式将工业设计、软件、知识产权和其他品牌价值品牌化给富士康。富士康不仅负责设计、加工、生产、分销,甚至售后服务。诺基亚在其中的角色只是品牌授权。以至于虽然这款平板电脑是诺基亚生产的,但它看不到熟悉的诺基亚元素。

平板已无市场 诺基亚为何铤而走险?

1.就操作系统而言,诺基亚并没有选择寡妇,而是投资了安卓阵营。

2.在技术上,没有诺基亚的多样化色彩,只有采用天然的铝灰和火山灰,材料不再是具有军用品质的聚酯碳酸,而是经过数控技术加工的金属磨砂外壳。

3.在外观上,它采用了集成的全铝机身设计,在尺寸和厚度上几乎与ipad mini相同。如果你不看主页按钮,它只是ipad mini的一个双版本。如果说有一种诺基亚的感觉,那就是z启动器被集成到系统中,它可以使用手写内容作为关键字来检索应用程序列表和网络结果,但遗憾的是,汉字仍然无法识别。

平板已无市场 诺基亚为何铤而走险?

总的来说,这显然是苹果的仿制品,没有办法显示诺基亚的品牌价值。然而,为了系统的整合和技术的妥协,诺基亚以消费者的偏好为挡箭牌,认为这只是迎合电子产品的消费趋势。是这样吗?

显然,仅就产品性能而言,诺基亚已经失去了天生骄傲的基因,步入平庸。事实上,造成这一结果的部分原因是诺基亚和微软之间的手机收购协议尚未解除,诺基亚只剩下一些专利和核心产品,如z-launcher,这里是地图和导航系统。

平板已无市场 诺基亚为何铤而走险?

诺基亚就像一个被手脚捆住的人,只能用一张会说话的嘴来体会它有限的经验和思想。但是,对于诺基亚来说,在协议限制期间以品牌授权的形式进行退货,可以保持诺基亚产品的市场温度,不会因为离开太久而被粉丝遗忘,从而为解禁后的真正退货培育市场;其次,你可以轻装上阵,与各种资源合作,玩全新的营销游戏,尝试诺基亚的各种可能性。例如,诺基亚+安卓系统会做什么,很多粉丝都在期待。

平板已无市场 诺基亚为何铤而走险?

然而,采用这种方式返回,诺基亚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如果产品性能被贴上山寨、抄袭和平庸的标签,诺基亚的品牌损失是可以想象的。

平板电脑没有市场。诺基亚为什么要冒险?

既然诺基亚决定以品牌授权的形式推进退货,它为什么选择平板电脑?众所周知,整个平板电脑市场已经陷入了天花板困境,行业领袖苹果ipad的销售业绩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下滑,急需转型和变革。大量国内平板电脑追随者也从行业分红的梦想中醒来,陷入了一种死气沉沉的孤独境地。诺基亚显然能够理解平板电脑市场目前的下滑,那么为什么要用平板电脑来推出第一款Return?

平板已无市场 诺基亚为何铤而走险?

1.利用国内平板电脑的混乱,等待机会进入。我们发现诺基亚平板电脑的发布地是中国。从表面上看,与苹果相比,诺基亚更接近中国。事实上,这是诺基亚聪明的回归背后的智慧。据统计,2014年全国平板总销量达到2700万台,其中大量自主品牌出口,但国内平板繁荣的背后却存在危机。

平板已无市场 诺基亚为何铤而走险?

铸造厂倒闭,创始人自杀,价格战残酷而激烈。为了将低价保持在1000元以内,大量的平板电脑大幅降低了成本,产品种类繁多,体验各异。许多产品都是纯粹的仿制品,只有基本功能,完全没有体验感。因此,在混乱的情况下,国内平板电脑市场急需一款价格低廉、性能抢眼、品牌魅力十足的平板电脑产品。诺基亚利用这种情况是合理的,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平板已无市场 诺基亚为何铤而走险?

2.醉酒的人不想喝酒,所以用平板电脑为智能手机铺平道路。在某种程度上,有时它可以显示一个企业的狼性。诺基亚选择进入平板电脑市场,成败在此一举。如果你一上来就推智能手机,你会冒更大的风险。选择不容易控制的平板电脑市场,可以为手机的及时回归探索宝贵的经验。此前,有传言称诺基亚c1智能手机将横向诞生于空,所以这似乎不是谣言。n1的外观展示将完美地应用于c1。

平板已无市场 诺基亚为何铤而走险?

3.诺基亚这次的亮相实际上是在夹缝中。与ipad mini相比,它有小米平板电脑。1599的价格让诺基亚n1同时拥有两个敌人。与小米平板电脑相比,诺基亚的品牌优势和粉丝基础都强于小米,并在安卓平板电脑领域获得一等奖。显然,诺基亚更有可能获胜,市场对诺基亚的渴望已经持续太久了。

平板已无市场 诺基亚为何铤而走险?

与苹果ipad mini相比,32g诺基亚n1的价格优势超过1000元,苹果ipad mini被其兄弟iphone 6推向了死胡同。诺基亚可以一石二鸟,在未来两个最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刷刷自己的存在感。

从这个角度来看,诺基亚在平板电脑市场上的孤注一掷是诺基亚品牌回归之路上的一个精彩举动。事实证明,诺基亚的棋局非常激烈,4分钟内售出2万台的市场需求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相反,所有的缺点,比如富士康的贴牌生产和山寨的模仿,都将在勇敢的诺基亚粉丝大军面前消失。

平板已无市场 诺基亚为何铤而走险?

消费迷经济,诺基亚的孤注一掷!

在对产品进行阐述和策略分析后,我们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诺基亚的回归充满了小米的味道,是好还是坏?陈年在文章中反映,正是“每件物品营销”让每一个顾客陷入了等待死亡的过度冲动的诅咒中,参与其中的公司将会消失。在这里,万科的失败被归咎于过于依赖营销,他也以自己是营销专家而自豪。我不知道他是否熟悉它。小米的雷军也是如此?

平板已无市场 诺基亚为何铤而走险?

然而,万科的营销是一个完整的网络轰炸,这有点没有根据,而小米的营销是基于粉丝群体。围绕粉丝诞生的营销方式,如提前预订、分批抢购、F码、小米社区、米粉节等,使小米式的成功成为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创业标榜。诺基亚的回归可以说是第二次冒险。它可以摆脱组织负担,轻松投入战斗。当华为、酷派、联想等企业有意成为独立的互联网品牌时,诺基亚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平板已无市场 诺基亚为何铤而走险?

更重要的是,用互联网思维来扮演手机的核心粉丝群体,我的诺基亚粉丝群体是巨大的,远远超过小米,甚至超过苹果。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从记忆到感受,诺基亚都在玩粉丝经济。

事实上,在功能机器时代,诺基亚自与微软联姻以来表现一直低迷,但市场对诺基亚的渴望一直存在。范经济是诺基亚品牌价值的最后一张王牌。如果使用得当,它可以借助智能手机的东风卷土重来。

在这种情况下,诺基亚实际上是在孤注一掷地玩粉丝经济。现在微软已经大举进军诺基亚,抛弃了诺基亚,两年之内就被切断了手机业务的可能性,所以最好还是自己瞎混。

然而,如果抛掷的成本触及核心品牌,它可能是一条从高端、品牌和人气到低端、山寨和卢瑟的死亡之路。毕竟,诺基亚目前的产品只是贴牌生产,障碍太多了。合作伙伴手中的赌博产品消耗了粉丝的信任,这不是品牌透支。

此外,当饥饿营销受到批评,所有人都质疑小米模式时,诺基亚实际上举起了小米的旗帜,这是一次冒险。小米模式是在特定情况下的一个偶然的成功,不应该太迷信。诺基亚的小米式营销很笨拙,只有20,000台开始销售,一周后又开始销售。这是因为对诺芬缺乏信心,还是因为富士康的铸造厂产能有限?

平板已无市场 诺基亚为何铤而走险?

显然,这只是一场营销秀。然而,作为一个承诺的粉末,我真诚地希望诺基亚在这段时间里的所有行动只是一个回归秀,只是一个告别过去衰退的思维和战略短视的仪式,以及多少爆炸性的可能性在等待着它。祈祷吧,为我坚强,大野猫。

标题:平板已无市场 诺基亚为何铤而走险?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4336.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