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服东濠涌:龙须沟也有春天
本篇文章3296字,读完约8分钟
[摘要]目前,东濠涌的各项污染治理工程已基本结束。下一步是沿线建设更多具有老广州特色的文化景观,增强东濠涌防洪排洪、生态调节和景观美化三大功能的和谐统一。《时代周刊》特约记者杨于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从广州发来。中共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在省会广州,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视察了东濠涌,这条水道并不宽阔。这条曾经滋生四害、臭气熏天的沟渠,在广州的控制下,已经成为一条绿草如茵、流水潺潺的景观走廊。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留言说:东濠涌和遍布广东的绿道是美丽中国和可持续发展的地方细节。如果所有这些细节都做好了,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就可以实现了。
2011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胡锦涛也访问了东濮涌。当时,东圃涌治理项目的第二阶段正在筹备之中。胡锦涛故意说:“做得好。”
一条河道,一项城市治水工程,工作量很大,引起了两位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反映了新时期国家对环境工作的态度和思考。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仍然走在绿色发展的前列。
东濠涌曾是古代广州最长、最重要的水道之一,贯穿广州老城中心,直达珠江。自清末以来,东濠涌这一条宽阔可行的船,逐渐成为一条藏污纳垢的“龙须沟”;海峡两岸的房屋破旧不堪,沿着东濠涌,这里已经从一片人文荟萃的土地变成了一个棚户区。很难看到过去的辉煌。
2009年,广州开始努力整顿董浩涌。到2015年,分为两个阶段的东濠涌全断面已经整改。东濠涌的治理已成为广东绿色战略和绿色规划的缩影。
“广州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这里也需要景观,需要防洪和排洪。”今年3月11日,越秀区建设水务局副局长张在谈及涌为何要整改时,对《时代周刊》记者说。整治后,东濠涌水质跃居广州各水系前列,久违的鱼虾重现。东濠涌沿岸长期忍受腐臭的居民现在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古代的繁华大道,近代的臭水沟
“过去有一首诗叫‘六脉通海,青山半入城’。”张介绍。“六脉”是指广州市的六条河流(目前大致在越秀区内),如广州市西部的西濠涌,对应广州市南部的涌和浩。如今,由于河流狭窄和水质恶化,这些河流大部分被覆盖并变成了涵洞,而其他的已经完全消失,成为了地名。只有东濠涌东风路至珠江段仍是一条明渠,保持了河流的状态。
七年前,东濠涌还是一条污水横流的河沟。据东濠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自清代以来,白云山(600332,共享)的河源文西和赣西已经干涸,导致东濠涌逐渐干涸;河滨房屋侵蚀河道,使河道变窄,降低了东濠涌原有的泄洪能力,暴雨过后,两岸房屋经常被淹。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突然增加,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被乱倒,“董浩涌实际上已成为一条污水排放通道”。张全程参与涌二期治理工程。在他看来,董浩涌之前接受的治疗是“又脏又臭,带着许多老鼠、苍蝇和蟑螂,而普通人(603883,家坝)在洪水边缘不敢开窗”。东濠涌经历了自宋代开城以来最黑暗的时期。
不仅仅是景观工程
张坦言,治河涉及到发展阶段和观念问题:“80年代,河流是黑臭的,但当时政府经济实力不足,不得不把河流覆盖起来,改造成市政道路。但是在现代大都市的中心,有这样一条河,这实际上是非常罕见的。目前,我们希望它能成为一个天然水体。”
2009年,为了迎接广州亚运会,广州市政府启动了东濠涌综合整治工程。根据越秀区水利建设局提供的《东濠涌综合整治项目报告》,东濠涌整治采用统筹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亚运会前,实施明涌综合整治一期工程,东风路至珠江1.89公里,总投资10.38亿元(含征地拆迁补偿费约6.9亿元)。亚运会后,实施了东风路至路虎湖2.62公里雨污合流涵洞改造二期工程,总投资约8.35亿元。
东濠涌没有天然水源,所以要“整治”,首先要“有水”。
东濠涌的生命线是珠江边的泵站。每天,抽水站从珠江抽取水到净水厂,经过简单的抗病毒处理后被引入东濠涌。此外,每当大雨或暴雨来临,东濠涌又要承担排洪功能。“水安全、水生态和水景观是我们的主要管理理念。其中,水安全第一,泄洪标准为20年一遇。”张向《时代周刊》记者强调,他认为东濠涌不仅仅是一个景观工程。
有了水,如何解决长期困扰董浩涌的主要污染源——沿海居民的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已成为治理工作前的一个障碍。为此,越秀区水建局在河的两岸设置了截污器,生活和工业污水从截污器流入截污器,然后送到猎德污水处理厂,而不是直接排入董浩涌。张认为,即使消除了这些直接污染源,也不可能完全消除污染。例如,城市的雨水管道直接排入河流。下雨时,路上的污物可能会被冲到河里。
此外,广州的大部分管道仍然是雨污合流,因此当暴雨来袭,污水管道不堪重负时,只能排入河流。《时代周刊》记者走访时,正是董浩涌泄洪,水质未达到“清澈可触”的标准。下午5点左右,在洪水停止后,河水的浊度逐渐降低,清洁工从河里抽水来清洗两岸的道路。
在东濠涌的南段,河堤上有一片水泥灰色,带一点绿色。这些材料是从美国进口的“生态砌块”。不同于普通的砖块,它们的内部比较疏松,植物可以在里面生长,同时起到景观和生态沟通的作用,更接近自然状态下的土壤环境。
“董浩钟周围的温度已经下降,空的天然气质量也在改善。”据张介绍,东濠涌整治后,流域内各项生态指标均有所提高。曾经困扰沿途居民的苍蝇和老鼠随着水质的改善而消失了。
《时代周刊》记者走访了路虎湖东濠涌的源头,却发现一层层的假山堆成一个高高的平台,白色的练习瀑布从上面倾泻而下,溅起阵阵水雾,听起来像打雷——这是广州市最大的人工瀑布。当水向下流动时,它的潜能降低,水发出汩汩的声音。绿色石板砌成的桥梁,矗立在河流上,与周围的现代住宅融为一体,再现了马致远“小桥流水人”的意境。这些小桥在20世纪80年代因被东濠涌覆盖而被拆除,并在东濠涌整治二期工程中重建,旧名得以恢复。庄园桥、苏公桥、岳西桥...古雅的桥名包含了城市记忆的传承。
据越秀区水利建设局介绍,目前,东濠涌的所有污染治理项目已基本结束。下一步是沿线建设更多具有老广州特色的文化景观,增强东濠涌防洪排洪、生态调节和景观美化三大功能的和谐统一。
公众参与,水资源控制模式
令张骄傲的是,该项目一期工程涉及大规模拆迁987户,面积4.8万平方米,但没有造成太多麻烦,甚至“零投诉”。东濠涌博物馆的解说员告诉《时代周刊》记者,当时沿海居民已经忍受了肮脏的生活条件,所以反对拆迁的声音很弱。
为做好群众参与工作,二期工程中,越秀区水务局牵头成立了“东濠涌中北段综合整治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他们的作用是成为政府、人民和媒体之间的纽带。"张透露。
咨询委员会成员由公众自愿登记,最终由区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省政协委员孟浩和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是该咨询委员会的成员。咨询委员会负责访问和调查,收集公众意见,并监督项目计划和实施。据媒体报道,2013年和2014年,东濠涌中北段咨询委员会两次否决了东濠涌二期景观设计方案。
有了这个枢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然而,居民的疑虑能否得到解决,还需要脚踏实地地去做。
“在我们开始这个项目之前,我们会去附近的居民区挨家挨户地发一封建议信。”张透露。当居民抱怨建筑噪音或灰尘污染时,政府应该派人来回答问题。项目建设时,将尽可能考虑居民的感受。
东濠涌小北段改造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措施避免道路交通堵塞。“一般施工必须封闭道路一两个月,但小北路是主要道路。关闭后,只有一条车道,交通压力会很大。”张回忆说。整治工程采用周末分段施工模式。"周五晚上进入现场,周一早上6点恢复路面."
项目建成后,越秀区水务局将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查并上报广州市水务局,水务局将在每月的前10天向全社会统一发布水质监测报告,确保公众有相应渠道通过官方网站和媒体获取水质信息。《羊城晚报》和《广州日报》等媒体也将比较月度水质数据,并行使监督权。
人们的关注和支持是东濠涌治理成功的关键。东濠涌居民谭光海回忆说:“45年前,东濠涌是一条可以游泳、洗衣服、划船的城市河流。”他对东濠涌变成了一条排水的污水沟感到痛心,所以他支持市政府的治理行动,“让年轻人和外人知道广州是一个水城。”
标题:驯服东濠涌:龙须沟也有春天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8173.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中国转型看广东 广东转型看东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