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市场冷热有别 银行业仍需多角度应对
本篇文章2485字,读完约6分钟
随着中国支付清算协会5月19日在北京发布《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各方对中国庞大支付市场的发展状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然而,尽管支付行业整体发展迅速,在国内市场和政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预付卡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时期。然而,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的情况下,银行业也开始从多个角度进行调整和应对。
支付业务发展迅速
“2015年,发卡市场机构集中度持续提高,金融ic卡进一步推广,市场接受环境持续改善,收单市场竞争加剧,线上线下业务融合趋势增强。信用卡收费定价机制的改革、转账结算市场的开放、外包业务收购的规范化,将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并引发市场结构的新变化。”该报告总结了去年中国支付市场的发展。
去年以来,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卡和交易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范围内发行使用的银行卡数量为54.42亿张,同比增长10.25%;银行卡交易852.29亿张,同比增长43.07%;银行卡交易额669.82万亿元,同比增长48.88%。同时,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办理的网上支付业务总量为2042.39万亿元,其中商业银行办理的网上支付业务总量为363.71亿元,总额为2018.20万亿元;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办理互联网支付业务333.99亿笔,金额24.19万亿元。
与此同时,支付服务从pc向手机的持续迁移趋势非常明显,并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银行共办理移动支付业务138.37亿元,金额108.22万亿元,分别增长205.86%和379.06%。支付机构共办理移动支付业务398.61亿笔,总额21.9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和166.5%。
此外,从实际数据来看,采集浓度仍然很高。2015年,中国153家收购机构共办理562.84亿笔收购业务,金额50.4万亿元,其中支付宝、工商银行、银联、民生银行、广州银联网络、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上海银联电子、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十大收购机构占收购交易总额的67.72%。
值得注意的是,支付机构在收购市场的比重进一步增加。仅支付宝一家就占据了超过13.33%的业务量。数据显示,2015年,支付机构办理的银行卡收单业务分别达到393.87亿元和27.92万亿元,分别占69.98%和55.4%,均超过银行卡收单业务量。此外,许多支付机构已经建立了较为专业的收单业务模式,相关人员、系统、服务等设备条件相对成熟。
预付卡行业将进行深度调整
然而,尽管非银行支付发展迅速,但控制风险的相关实名认证仍需加强。业内专家预测,随着今年7月1日《非银行支付机构网上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网上支付服务的实名认证将进一步规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非银行支付机构开立的支付账户总数为26.36亿,其中个人支付账户26.30亿,实名认证支付账户13.46亿,占支付账户总数的51.07%,比2014年增长8个百分点。
此外,尽管非银行支付市场整体发展迅速,但预付卡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时期。据记者统计,从2015年开始,央行不仅停止发放新牌照,还吊销了浙江伊势、广东益民和上海昌布的牌照。这三家公司都属于预付卡行业组织。此外,从数据来看,2015年163家预付卡发行商共发行预付卡2.59亿张,金额761.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7%和2.77%,增速远低于非银行支付市场的平均水平。
据了解,由于宏观经济不景气和预付卡机构经营战略不完善等因素,空预付卡行业所依赖的企业福利和礼品已经缩小;同时,线下零售的低迷也使得依赖传统超市的机构面临交易萎缩的困境。另外,在营改增的大背景下,预付卡机构的特点并不完全适用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可能会形成新的税收负担。因此,行业盈利能力的逐渐下降使得预付卡机构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模式。
对此,中国支付清算行业协会秘书长王素珍表示,预付卡机构正在通过优化商户结构和受理环境,丰富便捷微支付的应用场景,为商户和消费者叠加增值服务,努力推动从单位用户向个人用户和行业应用的逐步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预付卡行业监管亟待升级。众所周知,在竞争压力下,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存在挪用备用金、出借许可证等问题,甚至许多无证支付机构以特许机构的名义开展业务,严重干扰了行业发展,风险完全无法控制。
银行从多个角度应对支付变化
虽然我行支付业务仍保持快速发展,但在网上支付领域,非银行主导的支付业务规模和增速明显高于商业银行主导的电子支付渠道,并通过构建o2o支付闭环逐步渗透到商业银行主导的线下收单市场。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抓住移动支付的机遇,有效应对支付市场的变化,成为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
“移动支付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参与者的合作,要积极探索和实践产品模式创新和产业链整合。”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曹汉平表示,有必要开展近场与远程相结合的业务模式创新,进一步优化产品布局,包括nfc、QR码/条形码、lbs、ar(增强现实应用)等。多元化发展战略;同时,要不断提高对外合作服务能力,向银行卡组织、移动运营商、手机制造商、互联网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等产业链合作伙伴开放支付等金融服务,通过平台对接和数据共享实现与合作伙伴的客户分流,整合丰富的移动支付服务内涵。
此外,移动支付很难单独实现巨大的财务效益,但作为一种创新便捷的服务模式,它有利于吸引客户群体,增强客户粘性。曹汉平表示,通过“开放平台+智能终端+大数据分析”,开辟在线和离线应用场景,构建o2o交易闭环,可能是一条有效途径。
具体到实施层面,曹汉平建议通过开放平台跨境合作,围绕社区、公园、校园、医院等日常生活场景丰富移动支付服务系统,将移动支付和身份认证服务有机融合并嵌入主流移动智能终端。或者在超级应用程序中打开一个服务区,抓住服务入口,提高服务粘性。同时,对客户支付行为和商户交易信息进行分析,并与lbs服务有机结合,实现业务场景、产品规则、风险控制等。
标题:支付市场冷热有别 银行业仍需多角度应对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6227.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村民圆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