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险企火拼“以量补价” 四月核心保费指标持续高企
本篇文章1499字,读完约4分钟
上市保险公司正在通过“量补价”来弥补因投资收益下降而导致的利差收入收窄。政策效应的不断释放以及股市和理财资金的相对分流,使得国内保险业处于保费持续流入的大环境中。从行业基准领先者上市保险公司的前四个月业绩中,我们可以窥见行业概况。
争取“新的保险订单”
随着资本市场和利率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通过保费收入的强劲增长来提升投资资产的规模,以弥补收益不理想的问题。利润模式将从“高价差”转变为“以量补价”,这将成为今年寿险行业的常态。
根据上海证券报最新的行业内部数据,上市保险公司核心保费指数"个人保险和新增单笔保费同比增速"继续保持高位。其中,中国人寿、平安保险、中国太平洋保险和新华保险新增个人保险费同比增长,4月份月度数据分别为650%、50%、30%和50%左右,1-4月份累计数据分别为250%、40%、90%和60%左右,呈现持续强劲增长态势。然而,上述数据尚未得到公司的正式确认。
值得一提的是,与每月定期公布的原始保费收入相比,“个人保费同比增长率”已成为投资者衡量寿险公司盈利水平和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从而窥探寿险公司的含金量和业务价值的稳定性。虽然重要性显而易见,但目前这一指标仅限于公司和行业之间的内部沟通,并不在每月公开宣布的指标之列。
多种因素促成了这一核心指标的持续高水平。据记者采访的保险业分析,原因如下:首先,随着保险知识的逐步普及,近年来人们对财产保险和老年健康保险的认识不断提高,购买保险的积极需求明显增加;第二,虽然今年一季度上市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大幅下降,但去年投资回报率达到新高,而滞后的分红保险盈余结算的特殊性使得分红保险回报率仍然居高不下,特别是在目前利率较低的环境下,仍然比其他理财产品具有更高的吸引力,导致一些股票市场和理财资金不断向保险产品分流。
此外,政策效应不断释放。特别是在放宽保险代理人准入限制后,代理人数量持续高水平增长,直接导致了个人保险新订单的高规模。记者从一些主流寿险公司了解到,他们的销售人员规模成倍增长,大大超出了行业市场和公司自身的预期。
总体增长背后的个体差异
不难发现,在新的单一保费不断流入的环境下,不同的上市保险公司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情况在非上市保险公司中也普遍存在。不同保险公司在总体增长背后的差异与它们在利率环境下不同的渠道策略和产品策略密切相关。
这主要表现在“拳头产品”的不同策略上。今年,一些寿险公司主要关注“高利率年金+万能保险”的组合产品。这种产品的特点是退货快。例如,保费的10%到20%可以在保单生效后的10天到几周内退还。如果没有收到,可以直接存入投资组合中的万能保险账户。这种保险组合产品很简单。冲高保费的规模,但新业务的价值相对较低;表面上看,一些寿险公司新增个人保费同比增速落后于竞争对手,但这可能是公司自身转型需求所致,即主要推广险种和分红险种。因此,尽管保费增长不高,但增长率相对稳定,利润率相对较高。
种种迹象表明,除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外,今年整体环境对保险业是有利的。例如,随着“十三五”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包括税收支持在内的诸多有利因素有望继续推动保险业的发展,寿险公司核心保费的高增长和行业的高繁荣是可持续的。主流投资银行家预计,新单一保费的高增长将推动寿险行业新业务价值的年增长率超过30%。
在这一过程中,拥有资源、人力和品牌优势的上市保险公司有望率先受益。特别是最近保险监管部门出台文件对中短期保险产品进行监管后,会对一些中小寿险公司的短期保费规模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反,对于坚持做长期保险业务的上市保险公司来说,市场竞争力可能不会下降而是上升。
标题:上市险企火拼“以量补价” 四月核心保费指标持续高企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5568.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