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外籍研究员罗思义——
本篇文章1863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的供应方改革有助于国际产能合作
如何理解供应方改革与国际能力合作之间的关系?前英国伦敦经济贸易政策部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崇阳金融学院高级外国研究员罗思义对此有着发人深省的理解。
罗思义认为,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在低工资领域依靠竞争已不再可能。例如,中国鞋类制造商目前正在埃塞俄比亚使用自己的技术进行生产;中国基础设施企业在许多非洲国家非常活跃,非洲企业负责这些国家生产链的其他部分。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强调国内经济框架内的供应方改革是正确的。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政策与中国努力促进国际能力合作之间的关系。
罗思义认为:“国际产能合作政策的特点,用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司长顾大伟的话来说,不仅仅是出口成品,而是通过整个产业链的转移,帮助其他国家增强制造能力。因此,这不是一项短期政策,而是在经济上植根于中国对最新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融入和参与。”
作为“国际生产合作”的一种形式,中国企业单独或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合作,在特定的东道国承接制造项目,例如,目前为筹备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而开展的铁路建设项目或哈萨克斯坦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在这种合作的替代/补充形式中,中国企业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合作在第三国开展经营活动。例如,中国企业正与法国企业合作,在其他市场开展电力生产项目。为什么会有这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只有通过解读推动全球化的整体力量和中国在全球化中的地位,才能充分理解全球化的意义。
罗思义说,二战以来,全球化的根本动力表明,全球经济形势在不断变化和深化。起初,全球化主要是在贸易领域,然后发展到外国直接投资(fdi)。但现在,全球一体化供应链的创建在国际生产合作中越来越完善,中国在其中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最根本力量是强大的制造业分工优势,这不仅是国内的,也是国际的。同时,分工不是一个新的过程。
现代经济统计数据证明,亚当·斯密200多年前的分析仍然有效。每一项主要的实证研究都证明了一个经济体的贸易开放程度与其快速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分工反映在“中间产品”方面,即从一个行业到另一个行业的投入。日益增长的国内分工是生产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罗思义认为,尽管亚当·斯密意识到了这一过程,但它的规模已经大大扩大了。
布莱斯·尼茨(Blaise nitz)和莫飞(Moffly)在他们关于全球化的杰出研究《红皇后的奔跑》中描述了全球化的最新阶段:“近几十年来,全世界目睹了生产活动的大规模和迅速增长的分散化(也称为分解、分离或模块化)。这意味着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不再由位于某个国家的垂直整合的等级公司组织。企业越来越多地将其活动分解成独立的小模块,以及外包或离岸加工。这种分化过程改变了国际经济体系,促使不同地区专门从事特定行业的特定生产阶段。”
罗思义认为,中国对“能力合作”的强调涉及上述过程。
全球化正继续沿着经济理论预测的曲线发展,国际分工正在扩大。在制造业中,国际分工取得了高度发展。例如,世界贸易组织发现,一辆标准“美国车”的价值只有37%来自美国。剩余价值中,30%来自韩国,18%来自日本,8%来自德国,4%来自新加坡和台湾。因此,非美国经济贡献了“美国”汽车价值的63%。在这方面,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与国际领先企业联手,在国际生产零部件的供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比亚迪的电池和万向集团的汽车零部件。出于政策原因和创造就业机会的需要,其他国家在国内生产中与这些中国企业合作。
但是在许多经济领域,这种情况更加困难。由于一些不可克服的技术原因或巨大的成本效益,生产过程的不同部分必须位于同一个地方或彼此靠近。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基础设施和重工业。例如,发电厂的各个部分不能放在不同的地方;一段铁路在地理上不能分为铁路、高架供电、站场等。水电站大坝不能与为其供电的河流分开。
在许多这样的行业中,中国企业在技术和成本优势的结合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市场无与伦比的规模也有所帮助。目前,中国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比美国高40%。2014年,根据最新国际可比数据,中国固定投资市场规模为4.6万亿美元,美国为3.2万亿美元。这给中国基础设施企业带来了许多领域无与伦比的经验或专业知识。但就技术或成本而言,贸易不是许多中国领先企业进行国际扩张的合适手段。
罗思义表示,上述情况表明,中国的国际能力合作政策是国际合作进程与中国在国际价值链中的特定地位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国际产能合作可以使中国企业在供应链不同领域与其他国家合作时,充分发挥自身的特殊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标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外籍研究员罗思义——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4254.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