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创历史新高 稳增长政策提振信贷需求
本篇文章1429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人民银行16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了2.51万亿元,创下单月新高。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这种“井喷”局面难以持续,但年信贷增速仍有可能达到13万亿元,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将会加强。
“井喷”难以持续
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1.04万亿元。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加3.42万亿元,比上个月增加1.6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37万亿元。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1月份信贷增长的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中长期贷款上,分别增加了1.94万亿元和4783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719亿元,也明显高于前期。非银行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没有显著变化。
连平表示,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的井喷有三个特点。首先,稳定增长政策提振了信贷需求。前期稳健增长政策推动的基础设施等各种投资项目,促进了信贷需求的改善。此外,2016年是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各种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振了融资需求,特别是中长期信贷。这将是未来稳定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加强对实体经济金融支持的有力证明。二是年初信贷供应的季节性特征。银行机构一般在年初尽早提供信贷,以增加年利息收入,特别是在经济低迷和优质资产稀缺的情况下,这种季节性特征更加明显。通常,为了增加全年信贷供应的灵活性,商业银行会在年初大幅增加票据融资。这种具有强烈季节性特征的信贷增长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回落。第三,新年的特点。一些银行完成了上一年的信贷目标后,一些待投资项目继续投入到下一年。此外,1月份信贷的大幅增长可能与资产负债表外融资的转移有关。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认为,由于人民币汇率预期贬值,一些企业增加了人民币贷款来替代美元贷款,这可以从外币贷款余额连续6个月负增长中得到证明。
CICC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表示,从多种迹象来看,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的井喷主要是由于银行的“良好开端”。随着不良资产的逐渐暴露和息差的逐渐收窄,银行的净利润可能会出现负增长,因此银行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收入。提前放贷和提前受益是提高收入的传统方式之一,但今年年初,银行已经将这种方式发挥到了极致。
全年新增信贷可能超过13万亿元
连平认为,目前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越来越灵活,调控的频率越来越高,对市场流动性风险的控制也越来越合理和及时。就操作频率而言,公开市场操作的时间窗更宽;就工具使用规模而言,通过公开市场回购业务投入市场的流动性规模有随需求增加的趋势;在期限匹配方面,7天和28天工具交叉使用,slf(长期贷款)、mlf(中期贷款)和psl(抵押补充贷款)相互配合,既满足了即期流动性风险,又缓解了中期流动性压力。
连平指出,总体而言,信贷加强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目前,去产能、去库存和结构调整的压力依然不小,外部经济环境依然复杂。预计信贷的季节性高速增长将会下降,而货币政策可能会保持稳定,RRR减息的可能性在短期内将会下降。
文彬预计年信贷增长率将在14%左右,新增信贷将超过13万亿元。投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稳定增长,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调整结构,主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第三,它有利于民生,主要包括消费贷款和抵押贷款。短期而言,春节前,央行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通过反向回购、补充贷款(slf)和多边贷款(mlf)等政策工具,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宽松,货币市场利率稳定。随着上述政策工具的到期,央行仍有必要通过RRR减息来对冲到期的流动性需求。(记者任晓)
标题: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创历史新高 稳增长政策提振信贷需求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3482.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