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名企网立足企业资讯传播,解读企业政策,传递企业相关经济资讯,交流最新商业信息!为所有中国企业服务的专业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煤炭业“限价保价”不利于“僵尸企业”清理

煤炭业“限价保价”不利于“僵尸企业”清理

来源:全球名企网作者:卢子班更新时间:2020-09-10 16:14:32阅读:

本篇文章1585字,读完约4分钟

新年伊始,由于李克强总理赴山西考察,煤炭行业再次成为热点。据媒体报道,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的解决钢铁和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研讨会上,一些专家和相关部门建议国家在煤炭行业引入最低限价措施。不过,有关领导当场表示,应该利用市场来迫使产能退出,不应该出台限价令。

煤炭业“限价保价”不利于“僵尸企业”清理

虽然相关领导在会上直接否认了煤炭行业“限价、保价”的要求,但会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煤炭协会”)提出让神华、中煤、同煤、伊泰等大型煤炭企业为各自的生产成本准备相关材料,希望争取煤炭价格保护措施。

煤炭业“限价保价”不利于“僵尸企业”清理

在2016年全国煤炭交易会上,中国煤炭协会会长王显政提议将动力煤价格稳定在0.1元/千卡的水平。在他看来,这可以确保煤炭企业有利润的空空间,这可以由用户承担。

据媒体报道,中国煤炭协会对煤炭行业提出“限价保价”的政策建议,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自2014年7月,中国开始举行集中联席会议,讨论如何帮助煤炭行业摆脱困境,中国煤炭协会和煤炭企业提出了煤炭价格的限价目标,希望将动力煤价格推回到0.1元/千卡-0.12元/千卡的水平,即550元/吨-660元/吨。

煤炭业“限价保价”不利于“僵尸企业”清理

需要注意的是,鉴于煤炭行业的困境,中国煤炭协会提出的“限价保价”措施可能在短期内产生暂时的效果,但不是降低产能、促进价格回报的根本政策。

目前,中国煤炭行业由国有企业主导,它们通常利用银行贷款进行投资。如果煤炭行业实行“限价和保价”,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只要价格高于边际生产成本,企业就有生产的动力。为了防止坏账增加,银行不得不继续向“僵尸企业”放贷;为了稳定经济增长,防止工人下岗,地方政府愿意让这些企业“死而无憾”,等待煤炭市场回暖。

煤炭业“限价保价”不利于“僵尸企业”清理

事实上,中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煤炭行业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中国进入了传统能源稳步发展和新能源加速发展并存的新时期。能源消耗强度逐渐下降,煤炭需求增长明显放缓,煤炭行业将进入长期低速增长期。

煤炭业“限价保价”不利于“僵尸企业”清理

根据中国煤炭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中国煤矿总产能为57亿吨,其中正常生产和改造产能39亿吨,新增和扩大产能14.96亿吨,其中超过8亿吨为未经批准的非法产能。如果2015年煤炭消费量估计为35亿吨,中国的煤炭产能过剩高达22亿吨。这意味着,在“十三五”期间,即使“僵尸企业”得到迅速清理,淘汰落后产能、解决煤炭产能过剩问题仍然十分严重。

煤炭业“限价保价”不利于“僵尸企业”清理

目前,中国煤炭行业遭受了严重的损失,特别是自去年以来,煤炭生产和销售下降,价格下跌,库存一直居高不下,企业利润大幅下降。根据中国煤炭协会的数据,2015年前10个月,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同比下降62%,行业亏损达到80%以上。

煤炭业“限价保价”不利于“僵尸企业”清理

据媒体报道,李克强总理在山西考察时强调,中国钢铁和煤炭的总量上限应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新产能技术改造和煤矿产能核增项目。毫无疑问,这对煤炭行业具有指导意义。未来,煤炭行业需要控制生产,降低产能,迫使产能过剩,退出“僵尸”煤炭企业。

煤炭业“限价保价”不利于“僵尸企业”清理

首先,要控制煤炭生产总量,遏制煤矿超产能生产,禁止无证无照生产,保持供需基本平衡,使煤炭价格回到合理水平,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第二,要用市场化的手段尽快淘汰落后产能。由于煤炭行业由国有企业主导,国有企业承担着大量的社会责任,市场意识不足。政府过度干预并不能帮助煤炭行业走出困境,反而可能使煤炭行业过度依赖政策,进而影响行业调整和整合的进程。

煤炭业“限价保价”不利于“僵尸企业”清理

第三,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煤炭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鼓励煤电运一体化经营,推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业务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最后,应该指出,解决煤炭产能过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涉及面广,影响大。它面临着下岗职工再就业、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这意味着清理“僵尸企业”和解决煤炭行业产能过剩不可能一蹴而就。

标题:煤炭业“限价保价”不利于“僵尸企业”清理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2492.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