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福田区对口帮扶和平县调查:及时雨化为长流水
本篇文章4447字,读完约11分钟
图为鄂塘村村民袁增力(右)在西番莲种植园介绍西番莲生产情况。
深圳市福田区对口支援的地方是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在广东省扶贫开发工作中,福田区深入挖掘平安县的地方特色和现有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投入、智慧传递和准确的资产增值投资,使当地的灵芝产业、特色果业和增产种子产业能够进村入户,获得滚滚财源的活水之源,把扶贫的“及时雨”变成“长流水”。
扶贫和发展取决于持久性和准确性。福田区区长肖亚飞表示,在三年的对口支援中,福田区投入了2.8亿多元,区内56个部门的26名驻村干部帮助了23个“双一”村,建立了多对一的援助关系,惠及6.2万村民,完成了3822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改造,为村民购买了5万多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保险。与此同时,122.7公里的乡村道路得到硬化,81座桥梁、1579盏路灯和102个水利工程得以修建,村集体收入从2013年救助前的不足3万元增加到10万元。
因地制宜引入特色
春节刚过,记者来到了位于粤北山区的和平县大坝镇石鼓村。它属于九连山脉,与江西隔着一座山。村子周围的山峰连绵不断,碧水青山,冬风清。空非常新鲜。
“村里没有工业污染源,山泉水质好,生产的蘑菇、木耳等食用菌质量好,但供应不足。”福田区常驻干部、石鼓村党委副书记李泽正表示,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灵芝市场前景良好,石鼓村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栽培,所以我们引进了灵芝栽培项目。
为了更好地实施项目,石鼓村采取了“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贫困家庭脱贫,从点到面致富。李介绍说,村还成立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由有生产销售经验的领导带领,组织灵芝栽培基地建设,生产销售产品。
这位经验丰富的领导人是刘永生,古村的一位村民。“几年前我就想过要种植灵芝,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憨厚的刘永生告诉记者,他曾在县城经营一家食品公司。当刘永生听说福田区计划在本村建设特色项目,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时,他熟悉本村情况,经验丰富,立即投入多年积累的信息、资源、市场和资金,成为专业种植者,种植灵芝并加工成灵芝切片、灵芝粉、灵芝茶等。种植珍稀食用菌如蘑菇和菌类。
“古村灵芝种植基地一期占地43亩。该项目始于2014年8月,投资220万元,年产灵芝约10万公斤。”李告诉记者,该项目采取合作的方式,以确保资本投资。其中,福田区对口支援资金45万元以石鼓村委会名义投入,刘永生自筹45万元;江西省灵芝专业种植者郭彩凤携“技术+资金”引进,专业团队在技术、市场和渠道上进行引导。“第一年,基础基本得到保证,预计今年将实现盈利。”刘永生高兴地说。
“灵芝种植项目不仅可以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3万多元,还可以帮助合作社利用投资者带来的灵芝种植技术和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此外,在品牌建设、质量控制和市场拓展方面的指导也提高了该村的综合管理能力。”李已经说过了。
尤其重要的是,石鼓村的村民直接受益于“一菜三吃”:第一,灵芝种植基地采用集约化生产,将村民遗弃或利用率低的土地整体出租,进行灵芝规模化生产。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第二,项目建设所需的杂木、竹子等原材料在村里购买,这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也有利于村民。自2014年开工建设以来,已购买约97.8万元,直接惠及村民;三是灵芝种植基地从贫困户中吸纳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年劳动收入近60万元。农民参与率达到23%以上,其中80%以上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许多在城市工作的妇女回来了,在家赚钱,照顾老人和孩子。”刘永生告诉记者,“基地使用的大部分土地已经被废弃,计划在2016年将种植面积扩大40亩,大面积的农业用地将被重新耕种。”
“过去,扶贫就是给你一只小猪。现在就是把股份给村委会,给村民发工资,带动其他行业一起发展。”石鼓村欢迎资产增值投资等扶贫项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义表示,福田区救助队还利用当地泉水和土特产,与石鼓村委会合作推出了一个乡村特色旅游项目。例如,在援助下修建的5.8公里的硬底乡村公路已被改造成供游客步行的绿道,一些闲置的农舍已被改造成农家旅馆,还开发了挖竹笋和插秧等农业体验项目。该村还修复了有500多年历史的石桥和当年红军走过的石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此外,通过村合作社的统购统销,村里的土鸡蛋、土鸡、土鸭等农副产品被推荐给游客,发展了农村经济。村民人均年收入从3000元增加到7000元。
用粮食带动生产来帮助增加收入
和平县是福田区的对口扶贫县,水质好,三废污染少。它是一个农业县,主要从事粮食生产,水稻是主要作物。在长塘镇暖水村,村里的主要收入来自水稻种植和外出工作。然而,由于粮食产量低,平均年收入只有3000元,农民没有种植粮食的积极性。村子里1400多英亩的稻田中有近30%被遗弃,村子里有1268人,其中40%在外面工作。
暖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长友告诉记者,2013年,通过福田区的牵线搭桥,暖水村从深圳联谊米业有限公司和广东元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即袁隆平院士的团队)引进优质杂交水稻种子,在村里种植了100亩,增加了当年晚稻的产量和收入。2014年,全村近1000亩土地大面积种植优质水稻,专家带来的肥料,加上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平均增产20%,其中高产达到30%以上,每亩水田收入比其他村增加400多元。
暖水村村民林云有8亩稻田。他给记者算了一下:过去亩产量是800到1000公斤,现在用新的种子和技术,亩产量至少是1400公斤,亩产量是500公斤,8亩两季增产8000公斤。“过去种的粮食只够吃,现在两季就能增收一万多元。”对于目前的生活状况,林云高兴的对狗说“有信心”。
增加村民生产和收入的秘诀在于“改良品种+好方法”。广东元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罗卫平向记者表示,元氏专用肥除了具有增强植物茎秆拉力、提高作物抗倒伏能力的优质杂交水稻种子外,还富含活性生物酶,可作为蚯蚓养分,明显疏松土壤,再辅以配套栽培技术方案,实现“高产+优质”。
优质水稻种植支持基地的建设不仅增加了村民的生产和收入,而且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济价值。“过去,村子里有很多废弃的稻田,但现在整个村子基本上都种上了这种优质水稻。过去,村民平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现在已达到6000元以上,有的已达8000元,收入明显增加。”林长友说,在增加了产量和收入后,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到了家乡,在务农的同时,一些人开始从事副业,如养鸟、开山和种植杉木。
村民林伟过去在深圳工作。我听说新品种在这个村子的试种很有效。2014年,他果断地回到村子里承包了20亩稻田。随着粮食产量和收入的增加,林伟绞尽脑汁发展第三产业,用新粮食酿造米酒,用酒糟养猪,每年养猪200头,形成了产业链。“他用新品种的谷物酿造的酒味道很好。他过去卖一公斤8元,但现在一公斤15元经常被一个空.人抢购一空他还经营沼气池,用有机肥种植的蔬菜质量也很好。”林长友感慨地说:“农业靠勤奋。林伟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他家有六口人。两名强壮的工人承包了土地并从事副业。在过去的两年里,他们的年收入增加了不少于6万元,一座建筑已经建成,依靠辛勤劳动致富。”
深圳联谊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发玲向记者表示,袁隆平院士联合专家组在平安县开展了技术援助和知识援助,把“输血”变成了“造血”,把“及时雨”变成了“长流水”。目前,公司在长塘镇和翟鹏镇共开展了7500亩优质水稻项目,已初具规模和基础。这些工业项目有效提升了农民和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参与率超过60%。
“我们不仅带来了优质的种子和袁的专用肥,还带来了现代农业的先进理念和科学种田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培训、试验性种植和水稻回收,我们将探索用科技产业帮助穷人的方法。”郭发玲说道。
特色果业打造品牌
冬天的傍晚,夕阳下的大坝镇鹅塘村,绿荫掩映,宁静悠闲。在郁郁葱葱的西番莲种植园,记者遇到了来自广州的谢女士。她带着深圳和惠州的孩子和同学来这里采摘水果,十几个人在这里体验了农村生活。“我们在附近玩,听朋友说这里的西番莲很好,所以我们专程去买了它。”谢说,山里的水果是真正的绿色产品,无污染,特别香。带孩子来这里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空气,让孩子体验生活,亲近自然,实现多重目标。
百香果起源于南美洲,也被称为紫色百香果。它因果肉能散发100多种水果香味而得名,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它被誉为“果汁之王”和“维生素C之王”。来自鹅塘村西番莲种植园的村民袁增力(音译)告诉记者,他种了30多亩西番莲,2015年6月收获了1万斤,收入在5万到6万元之间,今年的收入预计将超过10万元。
“为了帮助鹅塘村从事特色西番莲的种植,福田区向村合作社提供了帮助基金。”鄂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袁海申表示,袁增力种植30多亩西番莲需要20多万元启动资金。“补助资金以无息贷款的形式发放。当他有钱时,他会把钱还给村里的合作社,帮助其他农民回收。”
袁海申说,鹅塘村有3700多人,有191户700多人的贫困户。在福田区扶贫之前,人均年收入超过2000元。今年,村里的10个农民合作种植了100亩西番莲,人均收入1万元。种植西番莲不仅能让种植者致富,还能增加村里其他人的收入。袁增力30英亩的百香果园开业时,招募了20多人帮忙,每人每天工资100元。此后,施肥、浇水和除草也需要劳动力,这间接地解决了一些当地劳动力的就业。“有利可图”的西番莲种植也使废弃的农田得以重新耕种。袁增力承包的一半稻田曾经是废弃的稻田。2016年,他将承包10多亩土地,并重新耕种其中一部分。
在鹅塘村旁边的高发村,有一个近200亩的蜜柚基地,其中80亩红心蜜柚是福田区引进的良种。该基地负责人曹水池说:“福田人民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曹水池,56岁,1996年开始种植蜜柚。当时资金困难,使用的品种和肥料不好,种植效果一般据曹水池介绍,2013年,福田区带来了50多万元的救助资金,在村里的荒山上种植了新的红心蜜柚,并采用了自动喷水等现代维修技术和设施。2015年,蜜柚新品种将在第一年开花结果,基地总产值将达到18万斤,年收入近30万元。曹水池笑着说:“今年的收入会更好。”他的“林下经济”也做得很好,在蜜柚林放养了200多只土鸡,每年都赚了很多钱。
高发村党支部书记黄越峰告诉记者,蜜柚基地的建设给高发村和村民带来了双向收入。在三年救助期间,蜜柚基地每年给贫困户补贴6.3万元,村委会每年有2万元的固定收入,增加了集体收入。此外,在一年约100天的繁忙时期,基地将招募贫困家庭帮助,并间接解决20多人的就业问题。这些人一天赚80元,忙的时候赚100元,一年可以赚8000元。
从销售资源到销售品牌,福田区利用资金、技术、品牌和服务与平安县携手,当地农产品成为热点。根据各村的特点,“双到”有助于实施“一镇一业,各村各有特色”的发展道路,三年来,一大批大型项目相继启动,逐步形成了大农业。(经济日报记者杨阳腾)
(编者:石
标题:深圳福田区对口帮扶和平县调查:及时雨化为长流水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0723.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