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名企网立足企业资讯传播,解读企业政策,传递企业相关经济资讯,交流最新商业信息!为所有中国企业服务的专业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读懂权威人士潜台词:供给侧改革不等于需求紧缩

读懂权威人士潜台词:供给侧改革不等于需求紧缩

来源:全球名企网作者:卢子班更新时间:2020-09-04 12:42:05阅读:

本篇文章2787字,读完约7分钟

周爱林

[2016年的经济下行压力可能大于2015年,供应方改革将增加短期内经济调整的痛苦,可能接近6.5%的底线。因此,供应方改革也需要需求方放松。]

在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十三五”规划第一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努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刚刚进入2016年的1月4日,一位权威人士出现在《人民日报》的头版,以“七问七答”的形式全面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说是释放出了迄今为止最强烈的供给侧改革信号。

读懂权威人士潜台词:供给侧改革不等于需求紧缩

权威人士称,在当前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可能会经历L型增长阶段。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药方有局限性,根本出路在于结构改革。我们应该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重点和力度已经调整。

读懂权威人士潜台词:供给侧改革不等于需求紧缩

值得注意的是,它强调了改革的决心,用了“一旦崩溃,就会陷入混乱”的严肃措辞,并强调如果只刺激短期经济增长,它将不可避免地继续透支未来的增长。如何把握权威人物七个答案的核心观点?未来中国经济将如何在稳定增长和促进改革之间寻求平衡?

读懂权威人士潜台词:供给侧改革不等于需求紧缩

为什么要推进结构改革?

第一个大前提是,中国为什么要强调供应方改革?

有关部门解释说,“在中国转型时期,长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打破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和质量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对此,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阳也向《中国商业报》解释了中国政策重心转向供应方的原因。“在宏观政策讨论中,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关注短期稳定增长,而供给政策主要关注长期经济增长潜力。目前经济增长的下降不是由于供应能力不足,而是由于供应过剩。如果我们想实现供需平衡,就必须刺激需求或减少供应。”

读懂权威人士潜台词:供给侧改革不等于需求紧缩

然而,刺激需求的目标是经济增长,这仍然需要从三驾马车(消费、出口和投资)开始。在中国目前的金融、货币和社会保障体系下,刺激家庭消费非常困难,效果有限。刺激出口主要涉及汇率问题,而空的政策并不大。在中国,需求仍然主要通过刺激投资来实现,这可能导致经济结构的持续恶化:形成的资本和生产能力在未来可能仍然没有市场。“面对这种困境,传统的需求管理政策无能为力,因此政策重点已开始转向供应方面。”赵阳说道。

读懂权威人士潜台词:供给侧改革不等于需求紧缩

与需求侧管理相比,供应侧管理也更具挑战性。作为新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华夏新供给经济研究所所长、原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康佳也向《中国商报》记者指出,在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是一对同时存在的关系。一般来说,需求管理就是总量管理,即在反周期的理念下,着眼于在每年的短期内调整经济生活中货币政策的放松和收紧,实现总量的刺激或收缩;供应管理应注重长远和整体发展潜力,从不同角度考虑结构优化,区别对待,突出重点,兼顾总体,协调配合等。显然,供应管理的复杂性远远高于需求管理。

读懂权威人士潜台词:供给侧改革不等于需求紧缩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改革的核心

当然,所谓的供应方改革不仅仅是为了减少供应,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有关部门指出,改革应纠正要素配置的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尽管减少供应可以解决供应过剩,但它不会带来增长。经济意义上的供给改善主要包括增加要素投入,改善要素(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的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长期增长潜力。”赵阳分析道。

事实上,从供给的角度看中国的宏观经济,问题不在于劳动力或资本的短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中国多达30%的就业人口仍从事第一产业,49%的就业人口位于农村地区。“统计局的数据可能高估了中国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就业人口比例,但即使假设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仅为10%,仍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此外,第二和第三产业仍存在产能过剩。因此,中国供给的主要问题不是要素数量不足,而是要素配置效率低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过去几年大幅下降。”赵阳强调。

读懂权威人士潜台词:供给侧改革不等于需求紧缩

为什么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会下降?因为资本和劳动力的分配有问题。简而言之,自2008年以来的投资热潮并没有形成有效的供给。大量投资集中在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及相关产业链,导致产能过剩。基于地方融资平台和土地融资的地方基础设施投资可能具有经济效益,但由于公共产品的性质,其财务效益难以体现。

读懂权威人士潜台词:供给侧改革不等于需求紧缩

因此,供给方改革不仅要降低生产能力(供给),也不要增加总供给能力,而是要提高有效供给,即通过改革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供应方改革不等于需求紧缩

当然,市场对供给方改革的主要误解是,推动供给方结构性改革就是实施需求紧缩。有关部门指出,“当前经济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但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结构性问题。因此,在适度扩大总需求、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必须着力加强供给结构改革,以改善供给结构为主要方向,实现从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跨越。”

读懂权威人士潜台词:供给侧改革不等于需求紧缩

赵阳还告诉记者:“无论如何改善供给方式,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任务仍然体现在扩大最终需求上,即投资、消费和出口。宏观经济政策对投资或出口的刺激作用可能会下降甚至失败,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经济产品或服务都可以在总需求的三驾马车之外进行总结,因此没有必要刺激总需求,只有通过“供应方”改革。它还可以达到设定的经济增长率。”

读懂权威人士潜台词:供给侧改革不等于需求紧缩

当然,在推进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的过程中,有必要创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环境。有关部门指出,在需求政策方面,我们不应该搞强力刺激,还应该防止顺周期收紧。

对此,民生证券(Minsheng Securities)宏观研究员朱振鑫表示,2016年的经济下行压力可能大于2015年,而供应方改革将增加短期内经济调整的痛苦,可能接近6.5%的底线。因此,供应方改革也需要需求方放松。

财政权力货币政策适度灵活

当前,中国在推进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如何正确把握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

当局指出,宏观政策应该是稳定的,产业政策应该是准确的,微观政策应该是活跃的,改革政策应该是现实的,社会政策应该是有根据的。“五大政策支柱”相互融合、有机结合、相互协调,为促进供应方结构改革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我们必须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重点和力度已经调整。”

读懂权威人士潜台词:供给侧改革不等于需求紧缩

一方面,应加强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企业实施减税,通过分阶段提高财政赤字率来弥补收支缺口。

另一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是灵活适度的,这主要体现在为结构改革和降低融资成本创造合适的货币金融环境。要防止顺周期收紧,决不能随便放水,而是要预先调整和微调金融市场的变化,保持合理充足的流动性,适度增加社会融资总量。

读懂权威人士潜台词:供给侧改革不等于需求紧缩

朱振鑫指出:“货币政策是起支撑作用的,重点是套期保值。在收窄利差和稳定通胀的压力下,2016年降息的频率将大幅降低,但降幅将大于2015年。其目的是向市场释放基础货币,并对冲市场清算导致的信贷紧缩。此外,与需求方一致,政策性金融债券和ppp分流的资本需求需要货币宽松来对冲和避免对利率的影响。”

标题:读懂权威人士潜台词:供给侧改革不等于需求紧缩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9057.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降成本的关键在于政府让利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