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名企网立足企业资讯传播,解读企业政策,传递企业相关经济资讯,交流最新商业信息!为所有中国企业服务的专业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设计及绩效研究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设计及绩效研究

来源:全球名企网作者:卢子班更新时间:2020-09-04 06:06:06阅读:

本篇文章4028字,读完约10分钟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标志着普惠金融在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发展三农金融服务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实现农村金融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双赢发展。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不断加大农村金融创新力度,在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以佳木斯地区为例,对农村普惠金融“四位一体”发展的理论设计、绩效考察、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进行了深入探讨。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设计及绩效研究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理论设计

根据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对称严重的不完全竞争市场。必须采取适当的政府干预和农村、农民组织等非市场因素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失。一方面,政府需要完善制度结构,有效解决市场失灵带来的问题,包括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设计和实施中长期服务模式和策略等。另一方面,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也有助于解决农村金融市场失灵的问题。例如,在组织贷款下,同一类型的农民被结合在一起,通过成员的相互监督,个体农民被限制从事风险活动,从而有助于解决道德风险问题。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设计及绩效研究

因此,在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体系框架,处理好来源(中央银行)、载体(金融机构)和对象(政府)之间的关系,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普惠金融的源头,应在加强信贷政策引导、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作为普惠金融的载体,金融机构需要基于金融服务的基本盈利原则,设计和实施中长期服务模式和策略。作为普惠金融的对象,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要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人力支持,还要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完善的配套设施和监管体系。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设计及绩效研究

佳木斯地区四位一体开发

农村普惠金融绩效调查

根据实际情况,佳木斯地区普惠金融的源头是中国人民银行,载体主要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象主要是政府及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形成合力,服务“三农”主体,规范“三农”组织和规范生产经营,为“三农”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形成农村普惠金融“四位一体”发展新格局。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设计及绩效研究

(1)普惠金融的来源(中国人民银行)。1.通过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明确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引导信贷资金向“三农”倾斜。优先支持创新工作突出的金融机构,优先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人民银行佳木斯中心支行共发放支农再贷款20.15亿元,带动辖区农民贷款余额达到214.02亿元,比年初增加74.69亿元,增幅53.61%。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设计及绩效研究

2.研究开发适合农民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用户”为主体、信用社、乡(镇)政府、村委会参与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截至2015年6月底,佳木斯共收集了275,506户信用档案信息,开展了250,000户信用评分工作。全国有32个信用乡(镇)、222个信用村、64253个信用用户,向农户发放贷款余额119亿元。94.77%有档案的家庭和86%有信用评分的家庭。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设计及绩效研究

3.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降低金融服务交易成本。截至2015年6月底,佳木斯地区农村地区共有银行网点337家,便利取款服务点1228个,自动取款机365台,pos机5317台。全市869个行政村金融覆盖率达到100%,网银客户239,915户,手机银行客户149,915户。我们通过定期定点服务、自助终端,深化帮助农民取款、汇款、转账、移动支付、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为基层农民提供简便的金融服务。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设计及绩效研究

(二)普惠金融的对象(政府部门)。1.加大政府的考核和奖励力度,解决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参与普惠金融的积极性。中国人民银行佳木斯市中心支行、市政府金融办制定了《佳木斯市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暂行办法》,对辖区内经营两年且符合一定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考核和奖励,有效调动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设计及绩效研究

2.完善农村融资服务平台体系。先后出台了《佳木斯市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验金融改革指导意见》和《农村产权融资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建立了民间融资担保平台;通过政府注资建立金融服务平台;依托阳光村务工程网,在县乡两级建立了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以土地流转平台为主体、金融机构为基础、政府担保平台为支撑、民间融资平台为补充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平台体系。截至2015年6月底,各种平台共发放涉农贷款29.6亿元,实现“小平台、大服务”。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设计及绩效研究

(3)包容性金融载体(金融机构)。1.根据不同地区金融需求的差异,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抵押贷款、农机抵押贷款、订单农业等14项符合辖区农村实际需求的信贷产品。截至2015年6月底,全市涉农贷款余额为803.66亿元,占辖区贷款总额的83.54%;与年初相比,增加166.91亿元,占辖区内新增贷款的96.84%,增长26.21%。其中,创新农业信贷产品余额101.54亿元,同比增长41.8亿元,增幅69.97%。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设计及绩效研究

2.加强农村金融宣传,有效解决农民与银行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机构充分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微信等新闻媒体宣传货币政策和金融改革成果,先后发布了100多条货币政策指引和金融服务信息;充分利用农村农民聚集场所、农业退出网点、农业技术学校等。,分发了4000多份小册子,现场回答了300多个问题,并在村和村里进行了五次演出,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金融知识意识和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设计及绩效研究

(4)包容性金融主体(农业、农村地区和农民)。1.农业经济发展迅速。继续深化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佳木斯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39亿元,2010-2014年年均增长15.8%;耕地面积2499.6万亩,粮食产量701.5万吨,比2010年增加125.9万吨,年均增长5.07%。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设计及绩效研究

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截至2015年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新增农业经营主体贷款20.8亿元,贷款余额40.2亿元,比年初增加11.3亿元,增幅39.2%。全市新增农业经营主体7663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4400个,家庭农场(大型专业农场)3183个,分别比2010年增加663个和480个,农业集约化、机械化和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设计及绩效研究

2.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继续发挥普惠金融体系的联合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近年来,佳木斯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2014年,佳木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483.1亿元,自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23.3%。农村城镇化率逐年上升,到2014年底,佳木斯农村城镇化率达到51%。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设计及绩效研究

3.农民收入逐年增加。近年来,佳木斯农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2014年,佳木斯市农村人均纯收入为12326元,自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18.3%。居民的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2.1平方米,自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11.6%。2014年,农村地区有12,500人脱贫。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设计及绩效研究

农村包容性金融发展

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不完善。包容性金融在中国长期以来没有被正式提出和系统实施。农村普惠金融没有产业、金融、法律、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和制度,没有真正形成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相结合的普惠金融体系。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没有统一的指导意见,没有风险评估、控制和补偿机制,没有整体的宏观指导,各部门在协调沟通、分工协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设计及绩效研究

(2)需要增强农村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首先,风险承受能力弱。农村信用社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规模相对较小,注册资本较低,业务灵活,但化解风险的能力较弱。第二,不良贷款率仍然相对较高。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总体比例仍较高。第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定位不是很明确,特别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依然突出。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设计及绩效研究

(3)农村普惠金融的生态环境仍需改善。首先,金融基础设施短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如支付系统、信用系统、信息系统等相对薄弱,存在设备短缺、渠道不畅、利用率低等问题。二是信贷环境差,农村居民信贷数据不足,市场信息稀缺,信息不对称明显。第三,农民金融意识薄弱。农村金融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农民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差,不重视个人信用状况。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设计及绩效研究

政策建议

(一)完善适应现代农业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监管部门要做好金融监管工作,防范和应对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应利用金融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地区的优化配置,并在初始阶段向新农村金融机构提供一定的补贴和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帮助它们发展壮大。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设计及绩效研究

(二)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建立和完善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深入研究和创新各类信贷贷款模式,创新贷款担保模式,提高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第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金融机构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水平,有效降低业务风险。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设计及绩效研究

(三)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一是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银行卡、网上支付、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非现金结算工具的应用,加快农村支付结算系统网络建设。二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大力普及信用知识,提高农民信用意识,为普惠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第三,加强农民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为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设计及绩效研究

(作者是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副行长)

标题: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设计及绩效研究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8859.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AMC向“全牌照”进军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