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加快布局金融:正挖角支付宝 组建小米钱包团队
本篇文章1949字,读完约5分钟
今天,我在朋友圈子里看到一篇关于小米金融的帖子。小米将招聘信贷政策专家、信贷管理专家、金融产品经理和平台产品经理。
小米金融这样介绍自己:基于小米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和数据增值服务,小米本身就是一个硬件排水、软件平台和服务赚钱的典范。金融服务是最重要的服务之一。目前,小米用户超过1亿。预计3年内将超过3亿人;小米金融专注于零售金融业务,主要为消费者提供贷款和金融服务,希望通过基于数据的信用报告和操作系统,以极低的成本和极致的用户体验打动我们的用户。
在小米金融之前,小米已经拥有金融支付和虚拟货币业务。
小米拥有虚拟货币大米货币业务、捆绑银行卡和手机充值等在线支付服务,以及处理信用卡等平台转移服务。
小米还投资了p2p贷款平台的构建模块。
在新的miui测试中,小米账户已经有了小米钱包功能,通过它可以购买货币基金和其他理财产品。
在今天下午与recode的莫博士的讨论中,小米公司总裁透露,在测试小米钱包并将其绑定到银行卡后,用户每天可以获得3.58元的巨额收入,年收入为10%。
据《钛媒》作者赵宪生独家报道,小米钱包团队是小米从支付宝挖来的一只老虎,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方面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小米金融团队目前隶属于小米团队,应该由七位创始人之一的洪峰管理。
小米为什么要开发金融产品?
《钛媒》的作者赵宪生认为,首先,开发金融和支付产品将帮助小米形成一个真正的小米生态系统,并从头到尾为小米用户服务。
小米以前的功能,如计价器货币、银行卡绑定等,都是为了满足小米用户的用户体验,满足小米用户在小米系统中的一站式服务。
其次,小米可以利用金融和支付来实现用户。小米三井拥有1亿用户,但小米硬件基本上不赚钱。雷军表示,小米可以通过服务赚钱。
小米的增值服务,如壁纸主题,必须用米币支付。未来,小米钱包可以为用户提供货币资金等功能,不仅可以通过提供金融产品收取交易费用,还可以通过分流将流量费用转移到金融平台(小米的银行卡已经接入荣360信用卡平台)。
第三,金融和支付可以让雷军站在互联网金融的尖端,让雷军的小米梦更大。
以支付宝为主体的蚂蚁金融服务目前的融资估值为1700-2000亿元人民币,加上为阿里巴巴集团保留的33%的股权,总估值为3000亿元人民币,约合500亿美元。
互联网金融是未来巨头的战场。小米目前的估值仅相当于蚂蚁金融服务,雷军必须在小米的手机硬件和软件之外开发一个新的战场来支持雷军的梦想。
小米在互联网金融方面有什么优势?
首先,小米和苹果一样,拥有软件和硬件优势,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既可以作为平台,也可以作为业务。你可以在高纬度攻击你的对手,进与攻,退与守。
许多互联网公司和金融公司无法推动移动支付。苹果支付一旦在美国推出,它将像流云一样清理古老的山脉和河流。
小米还具有软硬件结合的优势,可以将支付和金融服务植入手机的深层,并快速推进和取代应用层。
例如,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加密系统都无法突破硬件层。苹果不仅通过指纹识别等生物特征加密解决了便利性问题,还在芯片上建立了一个信任区,供用户存储和读取他们的本地密码,这些密码不会上传到云端。
即使小米不使用nfc进行近场支付,它也可以使用其他加密方法,如mi band。即使它开发了指纹支付+nfc,它也比其他互联网公司有先发优势。
其次,小米有1亿年轻用户,他们愿意尝试新事物,更容易接受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服务。
小米的用户活动非常活跃。据小米内部人士透露,小米手机和小米钱包的用户活跃程度远远高于普通互联网公司。小米的用户是未来互联网金融的主流用户。从软件和硬件延伸到金融服务是很自然的。
第三,小米。com是中国第三大电子商务网站,它已经找到了从电子商务到支付,再从支付到金融的道路。
2014年,小米售出743亿元,其中大部分通过Xiaomi.com销售,仅次于阿里和京东。
商业必然带来支付和金融的发展,于是阿里巴巴诞生了支付宝,支付宝发展成为蚂蚁金融服务,从商业支付金融;京东还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建立独立的京东金融,实现用户化。
随着小米的发展。小米将不可避免地开发一个支付系统,然后进入金融系统。
小米的劣势在于小米软硬件业务的疯狂发展,以及以尚进为首的小米互动娱乐和以老沈为首的小米内容,使得在短时间内很难分出太多的人和精力。
小米金融未来会有什么产品?
除了目前购买的米币、卡、金融平台和货币基金,小米未来还可以开发一个独立的支付系统。
对于小米的校园用户,小米将开发分期付款等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构件合作在手机端销售p2p产品;利用小米用户积累的数据开发个人信用信息,推出小米积分,如蚂蚁金服推出的芝麻积分;互联网证券目前正在进行中,将来也有可能使用小米手机进行股票交易。
标题:雷军加快布局金融:正挖角支付宝 组建小米钱包团队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6645.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