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华:教育信息化常态应用之路的出口在哪?
本篇文章1474字,读完约4分钟
自2001年教育信息化提出以来,已经过去了几年。在此期间,管理部门在资金和硬件建设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各省市也在积极推广自己的教学平台和网络资源。然而,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使用信息技术作为主要课程的人仍然很少。
为什么信息教学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教师和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学平台?
作为一名有着17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研究音乐云教学的陈东华希望从教师和教育信息企业家的角度分享他过去十年的经验和看法:“好的产品必须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效率。要实现效率、效益和效益,三驾马车可以同步前进,使教育信息化形成常态。”
提高效率,让老师和学生愿意使用它。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来看,教师和学生仍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中学教师的工作时间达到10.5小时,学生在完成学业后还要应付各种课外班。没有人愿意为别人挤出时间。
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互联网+教育”产品都是针对教师和学生正常教学之外的时间。如果每个人都把它们当作“负担”,它们就不会被正常使用。信息技术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它是否真正融入日常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效率意味着比以前更加无忧无虑。如果老师过去备课20分钟,现在是25分钟,那就没有办法正常化了。就拿很多人正在做的云盘和作业自动批改等功能来说。在取代教师一些重复性工作的基础上,应该更符合他们的使用习惯。
其次,提高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创建的教学平台能够方便地实现师生资源共享、学习情况调查、任务收集等。,并建立一种跨时间和跨时间的互动,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前做好准备,教师可以通过备课来调整教学进度。这样,整个课堂的效率至少提高了20%,因为教师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学生自学的知识点上,而是关注如何理解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从而实现少讲多学的真正意义。
提高效果,促进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
当我们以各种形式改变传统教学时,最终目标是回到效果。如果信息教育时代的各种变化只是形式上的美丽,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这种教育肯定会失败。
学习效果的提高涉及很多方面,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看视频、讲解课文等)。)、掌握每一点知识、解决问题的时间、遗忘曲线等等。它不是简单地将微课、练习和教师转移到网上,而是像整合内容资源一样简单。学生在使用某种教学工具时产生的数据是最有价值的。如何利用好这些数据是关键。
通过整体数据,教师可以通过学习进行有效教学,将依赖经验的教学转变为数据驱动的教学;通过个人数据,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弱点和学习行为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学生得到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增加他们的信心和热情,他们的学习能力自然会提高。
提高效率,避免全国学校重复建设
2015年,教育总投资3612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3%。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教育信息化投资将继续增加,这是我们可以预见的趋势。
如何用较少的资本投资获得更多的收益?从目前云教学平台的发展经验来看,“政府建设资源+企业建设平台”可能是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整合的较好选择。
一方面,教学平台的建设需要长期的技术框架、不断的迭代优化和长期的持续投入,以满足技术进步的需要,这对于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来说是不现实的,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国家资源建设标准可以通过组织各级教育部门和优秀教师协助投资和发展,确保资源的适用性。
教育信息化是一条漫长而美丽的道路。如果信息技术不能在教育教学中正常应用,它将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包袱”。接下来,笔者将围绕上述“三个效应”目标与团队合作,与同行共同鼓励,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正常应用。
标题:陈冬华:教育信息化常态应用之路的出口在哪?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3750.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