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神秘的“权威人士”又登党报头版 向谁喊话?
本篇文章3102字,读完约8分钟
今天,《人民日报》第二版1/3的头版和整版又被“当局”占据了,总共有一万多字。于是,岛叔叔来了。
从去年5月到今年5月的一年中,“权威人士”这样在《人民日报》上出现了三次:2015年5月25日、2016年1月4日和今天。
至于谁是“权威人士”,以及中共历史上使用“权威人士”的历史和实践,夏克道早有分析。这次我们关心的是其他有趣和有意义的话题。至于这篇文章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口语表达,如“我不认为这是件坏事”(谈论经济分化)和“我想强调”(谈论L型趋势),也印证了夏克道以前的一些判断。
三级背景
每次权威人物出现,他都有背景。
在2015年5月25日第一次出版前不到一个月,中央政治局分析了经济形势;今年1月4日前不到一个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了;在今天发表的前十天,也是中央政治局分析经济形势的会议。
更具体地看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权威人士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第一个回答是“经济增长率下降”的问题;第二次,适逢年初股市动荡和国际市场动荡。与此同时,“供应方改革”成为最高层次经济话语的背景;第三次,对第一季度经济数据的回答开始了。
说白了,党中央报纸上出现的“权威人士”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最高一级对经济的判断。
但有一点不同寻常——据说,中央政府为某件事定下基调就足够了。它一年出现三次,这显示了关注的程度;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一些说法没有得到足够的回应,需要进一步的肯定。
那么,这份声明是写给谁的?
两种听众
在夏克道看来,每当一个权威人士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出现时,就有两种说法。
首先,告诉市场。告诉市场最高管理层对经济形势的看法,下一步该做什么,以及未来该做什么,并帮助他们分析经济和市场趋势。如今,当信心比黄金更昂贵时,这一点尤为重要——看看具体政策出台后的股市趋势和资本动态。
第二,告诉具体的各级商人,也就是各级党政干部。什么是中心精神,怎么做,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从这两点出发,这篇长文章很容易进行干货和理清思路。
给其中一个市场:决心
告诉市场,很多洋洋洒洒,归结为一点——我们不恐慌,你也不恐慌。像我们一样坚定和自信。
“不要惊慌”首先体现在对形势的判断上。在对中国经济趋势是“L”型还是“V”型做出最后判断后,这一次很明显:它不可能是“U”型,更不用说“V”型了,而是“L”型,这一阶段的“L”不可能在一两年内过去。
U型和V型都已触底,反弹后达到的点可能与下跌前相似。然而,L型是不同的。首先,它必须经历一个触底过程,然后它将长期处于低水平。这与新常态的判断不谋而合:中国经济增速降至低水平是中长期趋势。
尽管如此,文中的平静情绪仍然非常明显,那就是战略优势:“当一些经济指标回升时,不要高兴;当一些经济指标下降时,不要惊慌。”即使没有刺激,速度也不会下降太多。“。
过去,高增长旨在确保就业。一个百分点可能每年影响数百万新大学毕业生。然而,随着劳动力绝对数量的逐年减少和新毕业生数量的减少,就业压力有所缓解。例如,在2014年和2015年,即使增长率下降,预期的就业目标仍然超额完成,所以中央政府有足够的信心——说白了,只要就业稳定,社会稳定,政策调整就有空间。但是中国是如此之大,它的潜力和恢复力仍然充满希望。
这种平静也反映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使有些企业和地方“分化”——有些正在稳定和恢复,有些仍然处于经济困难之中,“不是一件坏事”:“无论是地区、行业还是企业,总有一些人在‘28法’的分化中得到了‘八’的好处,他们脱颖而出,前途光明。也有一些人遭受了痛苦,但也吸取了教训,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给市场第二:稳定的政策
对市场的信心也出现在“稳定政策”的表述中,这是“预期管理”的新课题。归根结底,预期是市场预期和公众预期。
要稳定预期,第一步是稳定政策,宏观政策不能动摇。例如,在今天强调供给方改革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仍然走刺激需求的老路,“市场会担心犹豫和混乱”,判断就会改变;同时,政策出台时要有沟通和前瞻性的指导,并“避免惊讶和诧异,不要搞‘午夜歌舞’。”
半夜鸡鸣意味着政策在半夜出台时大家都很匆忙。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有很多先例。半夜排队买房和通宵排队离婚都表明预期管理的失败。同样引人注目的话是,“我们的成就和缺点都在那里。适当的正面宣传对于引导期望和增强信心是必要的。然而,我们不能夸大我们的成就,对问题视而不见,甚至粉饰它们。否则,它将挫伤信心,摧毁预期。”
当局这次给市场的另一个保证是给企业家的:“让企业家既有‘持续生产’又有‘恒心’,”不要盲目翻旧账,让企业家感到安全“。在这里,你可以通过一点点味道来辨别味道。
致一位官员:改变
在中国过去的经济发展中,官员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西方多党制中“鲜有政治家敢采取行动”的痼疾相比,中国的优势在于政策的连贯性。然而,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这一群体也需要改变。
首先要改变的是过去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这些做法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不再有效;或者它可能在短期内有效,但它不符合长期方向——即新常态对官员提出的更高要求。
第一个要求是避免“短期”和“不适当”。
短期发展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房地产市场。权威人士这次发表的最翔实的声明之一,就是要使股市、外汇市场和楼市“回归各自的功能定位”,“不能简单地作为维持增长的手段”。
众所周知,第一季度经济反弹的原因之一不能简单地用“开好门”和“小阳春”的概念来描述,就是房地产的使用。房地产市场的功能定位是什么?房子是供人居住的。因此,“我们应该通过人的城市化来“积累”,而不是通过增加杠杆来“积累”——这句话已经被清楚地理解了,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贷款等手段来积累是不可取的。最根本的是让更多的人去城市,有住房和配套设施,这是去库存的根本本质,而不是让更多的人盲目成为菜农。
另一个“不适当”的典型例子是短期刺激加杠杆政策——所谓的“短期刺激后经济变得更糟”,也就是第一个政策晚付款的情况。因此,权威人士也表示,“我们应该放弃试图加快经济增长的幻想,增加分母,并通过宽松货币增持来降低杠杆率”。
强劲的刺激、高杠杆,这些数据在短期内可能看起来不错。但从长远来看,这恰恰是为了掩盖和延迟风险。这是当局对官员说的第一点。
给官员们第二个:针对性
好了,不要搞短期刺激,不要粉饰太平,报告好消息和担心,那我该怎么办?
对于官员来说,第二点是政策应该真正有针对性。
例如,供应方面的一项重要结构性改革是清理市场,清理僵尸企业。那么,怎么做呢?毕竟,尽管这些企业效率低下,但在短时间内将其移除可能会影响当地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还可能带来就业和稳定问题。该怎么办?
“有针对性”体现在一句话中:我们不应该每次都改变债转股,也不应该进行“迎合”重组。如果所有的企业都全面转为债转股,将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压力,影响真正的效率提升,实际上是把负担丢到未来。当局这次也看到,上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十多年后,国有企业超编现象依然严重,职工“不能下来”、“不能下岗”,企业办社会、政企分开、政企分开的问题依然突出。
换句话说,在这一轮经济形势下,官员们可能面临真正的考验。
这种考验体现在:第一,我们必须适应新型的政商关系,做到“亲”而更“清”,效率与诚信并重,吸取以往蚱蜢时代改革的教训;二是在管理内容上,增长、稳定、去杠杆化、产能等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问题必须谨慎、专业、审慎地面对;第三,在管理方法上,可能需要改变千篇一律的管理方法,需要适当应对上级的压力、市场预期、民生需求以及地方和部门的现实。
这很难,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简单的事情。
标题:【解局】神秘的“权威人士”又登党报头版 向谁喊话?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5002.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