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时代”上海如何养老? 医养结合面临人才困境
本篇文章1682字,读完约4分钟
人口深度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促使上海加大养老在公共政策中的比重。上海在率先在全国推行“医护结合”的配套政策的同时,也提出了以产业化为导向,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网络。
上海已经成为中国最古老的城市。截至去年12月31日,上海市60岁以上登记老年人435.95万人,占30.2%。这是中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30年代”的城市,老年人的比例接近全国数据的两倍。
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到2045年,上海登记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640万,占总登记人口的45%。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吴赣榆在近日举行的养老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十三五”期间,上海将积极推进医疗一体化,完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业务合作机制,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一体化领域。
太康人寿保险副总裁、太康之家首席执行官刘廷俊认为,医护结合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人才培养体系,因为中国没有发达的全科医生培训体系和规范的老年医学培训体系,相关人才匮乏。
社区居家养老的总体趋势
无论传统还是现实,居家养老都将是“中国式养老”的主流。上海作为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2006年率先提出了“9073”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发展框架,即90%的老年人在家养老,7%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养老。如今,“9073”已经成为全国的养老模式。
然而,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空巢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加,家庭抵御养老风险的能力面临巨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家庭养老社会化和家庭社区养老成为大势所趋。
上海卫生医学院院长黄刚认为,未来的老龄化问题可能比想象的更严重,居家老人将面临生病和无助的困境。据有关统计,80%的老人患有某些疾病,43%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疾病,21%的老人患有三种以上疾病,超过3%的老人不能自理。
清华大学就业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对医疗保健和赡养有不同的需求。60岁至75岁的“享受老年”阶段的特点是“照顾医生而不是抚养医生”,老年人的费用主要不是用来吃药看病的。
第二阶段是75-90岁,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和器质性疾病突出。在此期间,它被称为“医生养老”。他们的医疗需求比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更重要。没有医疗服务,他们的生活可能无法继续,居家养老将面临巨大困难。
刘廷俊表示,社区养老是介于居家和机构之间的一种养老形式,主要体现在两种类型上:一种是老年人居家养老,由专业养老机构提供居家养老和护理服务,如送餐、康复训练、日常生活救助和精神慰藉;另一种是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服务的大型养老社区。这种社区不是房地产或医院,它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全面需求。
医护结合的人才困境
刘廷俊坦言,在将“泰康之家”复制到全国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人才匮乏——即使从三甲医院招聘医生和护士来做长期护理老人,许多作业模式、思路和理念都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往往相互冲突。
无论老年人是住在家里、日托中心还是像泰康这样的老年社区,都应该得到机构专业养老服务的支持。特别是在大城市,通过专门的社会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是未来的一大趋势。
刘廷俊认为,未来养老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构建社会教育支撑体系,培养更多的全科医生、老年医学和长期护理人才,支持养老社区的发展。
杨燕绥说,一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必须同时准备好资金和服务。当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时,老年护理专业应占劳动力市场的10%。在富裕国家,两个人为一个人服务,而在中国,一个人可能为两三个人服务。按照这个规模,中国劳动力市场应该有3000万人从事这个行业。事实上,现在最多只有200万人,人才缺口很大。
根据黄冈提供的另一组人才缺口数据,按4000万残疾和半残疾老人计算,按1: 4的比例配置,应该有1000万相关护理人员,但现有人数不得超过100万。在这些人中,只有不到10%的人有专业背景、专业素质和一定的培训。
据上海统计,老年护理人员有三高三低:地位低、工作强度高;低工资和高流动性;低技能和老年。不到1%的大学以上学历的人从事养老,不到1%的人年龄在30岁以下。护理人员老龄化程度严重。
标题:“30时代”上海如何养老? 医养结合面临人才困境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4926.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