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触动了 中国人国民性的 那根神经
本篇文章989字,读完约2分钟
"虽然孔飞力在18世纪研究过中国,但他有强烈的现实关怀."]
1996年的一天,《呼唤灵魂》的翻译、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常陆来到哈佛大学孔飞力分校,拿走了乾隆档案的复印件。当孔飞力看到他时,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的书也写在今天的中国。中国人能理解吗?从该书出版后在中国引起的强烈反响来看,孔飞力的担忧有些多余。2月11日,在他去世的消息传到中国几天后,公众舆论甚至更加关注国内学术领袖的去世。
83岁的孔飞力在哈佛一直沉默寡言,甚至被认为“冷漠”;他不是一个同等地位的汉学家。《呼唤灵魂》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历史作品。即使是历史专业的学生在阅读诸如《中国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和《现代中国的起源》这样的学术著作时也会有一点困难。为什么它在中国如此有影响力?
“虽然孔飞力在18世纪研究过中国,但他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我们之所以在阅读时感到似曾相识,是因为研究触及了中国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神经。”常陆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在1768年春至秋席卷半个中国的“呼唤灵魂”的魔乱的帮助下,孔飞力对中国历史做出了辉煌而深刻的阐释,《呼唤灵魂》成为中国历史研究的经典,对世界汉学研究也产生了经典性的影响。
常陆说,尤其令人震惊的是,整个社会在“呼唤灵魂”背后的歇斯底里在现代中国一再重演。除了达到顶峰的“文化大革命”之外,今天还存在一些情况,如抵制日货引起的极端反对。
此外,在常陆看来,过去300年中这一事件的根源仍然存在。“21世纪的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现代文明和现代生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不仅是在物质和精神方面。一方面,中国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在哪里,另一方面,他们不尊重社会道德,包括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这些问题应该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得到改善。”
长期以来,西方汉学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存在着“西方中心论”和“中国中心论”的不同立场。二战后,以费正清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学者强调,用社会学方法研究中国近代史,不仅要关注精英文化,还要关注大众。费正清、史华慈等人的主要研究模式是“休克反射”理论,即以现代眼光看待传统,基本上以西方标准看待现代社会。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孔飞力、柯文、史景迁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学者转变了研究视角,强调要更多地关注中国的底层社会,研究地方历史,而不是简单地把中国看作一个整体。
常陆说,这些研究观念的变化对国内历史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直到今天。
标题:他触动了 中国人国民性的 那根神经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3597.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