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名企网立足企业资讯传播,解读企业政策,传递企业相关经济资讯,交流最新商业信息!为所有中国企业服务的专业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去机构感觉被社会抛弃人民日报:养老能否不离家

去机构感觉被社会抛弃人民日报:养老能否不离家

来源:全球名企网作者:卢子班更新时间:2020-09-12 12:14:34阅读:

本篇文章3067字,读完约8分钟

家里缺少医疗服务,去机构觉得“被社会抛弃”就可以赡养老人而不用离开家

街头养老公寓非常受欢迎

专业化的养老、护理、医疗和康复机构规模要小而精,以服务有需要的残疾和半残疾老人为重点,通过社区提供的平台,将服务辐射到有需要的居家老人,形成连锁效应。

73岁的沈阿姨和她的妻子住在北京金融街的老年公寓里,离她在南里石路的家很近。老年公寓离宣武医院和协和医院不远,步行即可到达。在旧公寓旁边,有一个600多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沈阿姨患糖尿病多年,儿子每月定期送药。有时候沈阿姨会去协和医院看病,然后拿回药,在服务站打针输液。“住在这里看病很方便。看护者也非常耐心地照顾老人。他每天早晚都得给他护理和药物。他很细心,我觉得我做不好。”沈阿姨的妻子多年来一直患有帕金森综合症,并且有褥疮,所以她需要每天翻身护理。公寓里有两个护士和三个护士负责这层楼的老人护理。

去机构感觉被社会抛弃人民日报:养老能否不离家

据公寓负责人杨说,公寓里有102个床位。目前,公寓里有80多位老人,其余的床位提供日托服务。自理、半自理和残疾老人的比例约为1∶2∶2。这条街上符合条件的80岁以上老人优先入住,辐射周围的老人。大多数护理人员是80后和90后大学毕业生,每个护理人员照顾2-3个老人。收费标准不高,月自理、半自理和残疾老人分别为3600元、4000元和4400元。

去机构感觉被社会抛弃人民日报:养老能否不离家

这套公寓非常受欢迎,因为它离家很近,配有配套的医疗机构,999救护车,靠近大医院。到目前为止,有100多位老人排队预约公寓,这是很难找到的。

与一些高端私人养老机构相比,这套老年公寓很小。记者了解到,北京郊区县有很多大型养老机构,有的支付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的会员费才能入住,有的每月收费高达1万元。然而,远离主城区,去大医院不方便。即使有医务室,也很难纳入医疗保险。大多数护士年龄较大,治疗率低,离职率高。

去机构感觉被社会抛弃人民日报:养老能否不离家

这样一来,小型老年公寓就不一定不好了。“专业化的养老、护理、医疗和康复机构应当小而精,重点服务有需要的残疾和半残疾老年人,通过社区提供的平台向有需要的老年人辐射服务,形成连锁效应。这样做还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童星在调查中发现,追求大型养老院并不少见。一些地方已经建成,更多的地方正在计划建设“老年城市”,可以容纳成千上万的老年人。原因是为了提高规模经济或为老年人提供全面服务。他认为,这种做法违背了自然规律和老年人的心理,不仅会严重损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还会使他们感到“被社会遗弃”、“等死”。

去机构感觉被社会抛弃人民日报:养老能否不离家

家里的老人在社区里被“招待”

超过90%的老人会选择在家照顾老人。社区是连接家庭护理和机构护理的桥梁。老年人也可以接受由家庭机构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

84岁的李奶奶很幸运地接受了医疗机构的治疗。李奶奶住在北京阜成门,靠近金融街老年公寓。通常,我女儿必须去上班,但是李奶奶的腿不能动,没有人坐在轮椅上照顾她。我听说老年公寓接受老年人日托,我女儿把她送到这里。每天早上7: 00,公寓派车来接它,6: 00送回家。每天200元,由一名专门的护士负责。

去机构感觉被社会抛弃人民日报:养老能否不离家

在这间公寓里,有许多像李奶奶这样的老人,所有20张床位都满了。建在公寓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也辐射着周围的居民。有时候一个医生一天可以看几百个人。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常务理事、中央党校教授清连斌表示,中国90%以上的老年人将选择在家养老,选择在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半残疾人比例较高。2014年,全国各养老机构共收养了694,600名残疾和半残疾老人,不到中国残疾和半残疾老人总数的2%。清连斌建议将部分公共养老机构建设成为面向残疾和半残疾老年人的专业养老机构。除了照顾政府“三不”中的残疾和半残疾老人,为低收入老人和经济困难老人中的残疾和半残疾老人提供低成本住宿外,他们还应为其他残疾和半残疾老人提供住宿服务,类似于美国的三种公共养老机构,即技术护理、中级护理和普通护理。同时,要鼓励建立民营养老机构,重点发展面向绝大多数老年人的低端养老机构。

去机构感觉被社会抛弃人民日报:养老能否不离家

由于大多数人在家养老,童星认为没有必要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视为三种独立、平行的养老服务模式,并根据三者的比例来确定当地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规划。“从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来看,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方式只有两种:家庭护理和机构护理。社区是连接家庭护理和机构护理的桥梁,老年人也可以接受由家庭机构辐射的医疗服务。”童星表示,在这种“社会养老不出户”或“养老院无墙”的模式下,居家老人不再属于传统的家庭养老,而是通过社区纳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机构护理也有了新的功能定位。公共养老、护理、医疗和康复机构重点为残疾人、半残疾人和低收入困难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私营养老、护理、医疗和康复机构负责为高端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养老服务。与此同时,他们必须通过社区向家中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养老金、护理、医疗和康复服务。

去机构感觉被社会抛弃人民日报:养老能否不离家

现场医疗服务是“未知的”

重点加强长期护理制度建设。引入“互联网+”,让所有的社会资源进入社区,在家为老年人服务

记者采访金融街老年公寓时,碰巧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科医生李淑媛到公寓进行随访。公寓和服务站被一扇玻璃门隔开,非常方便。据李淑媛介绍,该公寓与盛丰医院有合作协议,每月一次,每周一次健康讲座。去年,900多人参观了医院。如果有必要,你会经常去医院进行简单的治疗,如输液、导尿和膀胱冲洗。

去机构感觉被社会抛弃人民日报:养老能否不离家

“搬到公寓后,工作量要大得多,但大多数都是免费的,尤其是医疗服务,有一定的风险,而且不收费。”李淑媛说,经常去公寓也会造成服务站的零工,给其他病人带来麻烦。

现场老年保健服务琐碎而繁多,不需要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也需要专业的操作。类似的服务能“向他人学习”吗?中华医学会秘书长饶克勤建议,以社区为核心,探索和构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社区-家庭”双向互动运行模式,加强长期护理制度建设,如重心下沉,将医院护理转变为残疾人社区护理。同时,完善和推进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医疗保险和护理保险有机结合等老年人护理保障制度,确保健康老龄化的实施。当然,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必须有协调,即疾病治疗和康复护理之间的协调,包括完善双向转诊制度,稳步发展康复护理机构,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康复护理职能。

去机构感觉被社会抛弃人民日报:养老能否不离家

童星建议引入“互联网+”,利用现有的互联网、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让所有的社会资源都能进入社区,为居家老人服务。“政府有必要从政策支持、标准和法规等方面鼓励社会养老机构、护理机构、医疗机构和康复机构进入社区,以多种有效、双赢的方式为居家老年人服务,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把家庭和机构联系起来。”

去机构感觉被社会抛弃人民日报:养老能否不离家

鉴于医疗服务的困难,在人口老龄化方面居全国第二位的北京进行了许多探索。2015年1-10月,全市新增家庭养老床位252张,出台了居家养老实施办法。市人民社会保障局还将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社区为患病老年人修建家庭病床,并将家庭病床的医疗费用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包括床位建设费、床位检查费和医疗费用,报销扣除线下调50%。探索解决医务人员居家养老的制度问题。社区继续增加224种常见病、慢性病和老年病药品,以方便老年人在社区就医和购药,改善医疗资源短缺的状况。今后,每个区都将把二级医疗机构改造成老年医院或护理医院。与此同时,北京将努力为在家养老的儿童提供有偿照料,并探索在全市建立以政策为基础的长期护理社会保险模式。

去机构感觉被社会抛弃人民日报:养老能否不离家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快、规模最大、挑战最严峻的国家。如何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和“少子老龄化”的背景下,让每一位老人都做好养老准备,实现健康老龄化,不仅是对政府的考验,也是对社会治理和家庭应对能力的考验。

标题:去机构感觉被社会抛弃人民日报:养老能否不离家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3595.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