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讨如何破解PPP项目“落地难”
本篇文章2106字,读完约5分钟
与2015年规章制度的建立不同,2016年ppp的发展将进入一个逐步落地的新阶段,问题开始暴露。在这方面,财政部正在加紧建设一个综合信息平台,准备建立公私伙伴关系基金,并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讨论如何合理定价,以确保公私伙伴关系项目的顺利进行-
近日,首届中国ppp 100人沙龙峰会论坛在北京举行。2016年,ppp的发展将进入一个逐步落地的新阶段,问题开始暴露。特别是在经济增长放缓、稳定增长压力加大的情况下,ppp如何顺利通过“问题测试期”?《经济日报》记者在会上采访了相关部委负责人和许多专家学者。
Ppp项目实施更加标准化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孙笑侠表示,了解ppp模式只是长征的第一步,推广应用ppp不是简单的项目融资,它不仅涉及到观念、体制机制的转变,还涉及到优化法律环境等一系列标准化问题。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ppp项目的专家之一,大悦咨询公司总经理金永祥更注重运营问题。“2016年,随着地方项目的逐步落地,ppp将成为一项持续的经济活动。有一个新的热点值得关注,那就是ppp项目的‘拯救’。”他说。
“以前有问题的ppp项目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前的运作不规范。然而,许多地方政府仍然使用不规范的方法来解决以往救援过程中因不规范而造成的隐患,这给许多地方造成了损失。”金永祥说:“如果政府因为谈判能力弱而在合作中遭受损失,在后续行动中又没有有效的退出机制,那将使原来的问题难以重现。”。
会上,一些专家指出,规范“救市”的第一步是找出问题的实质和原因,建议尝试借助中介机构对项目进行重新评估;第二步是在尊重项目原始协议的基础上开发解决方案。如果原协议存在漏洞,应参照市场规则、政策法规进行完善。
“财政部在过去两年中一直在推动的一件事是,将标准化程序应用于ppp项目的实施。”财政部金融司第五司司长阚晓希表示,例如,正在紧张建设的综合信息平台将呈现ppp的全生命周期运行过程,发挥信息收集、信息统计、信息共享和交易推广的作用,使项目能够在阳光下运行,大大降低违约概率。
从信用机制解决“落地难”
财政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心(ppp)副主任焦小平表示,ppp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挑战,包括目前项目落地率不是很高。
“‘麻秆怕狼’,一个政府怕企业闪人,另一个企业怕政府‘关门打狗’。”一位业内人士形容ppp“难以达成”。他建议建立一种信用机制,例如,在各省建立第三方信用机构,以解决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问题。据了解,财政部目前正准备建立一个ppp基金。只要财政部批准的项目能够保证投资回报,就有助于利用资金解决信贷问题。
"关键是政府和企业都能分享利益."陕西省安康市副市长赵俊民以安康机场迁建ppp项目为例,他说:“面对一个典型的区域性亏损机场,仅靠机场收入并不能创造利润、促进ppp。后来,旧机场的商业开发通过设计与新机场的建设和运营捆绑在一起,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解决了ppp项目的“落地难”问题。
要解决“着陆困难”,我们必须从源头着手。“在国外筹备一个ppp项目通常需要一两年的时间,这涉及到很多法律事务,需要逐字逐句地审查合同条款。我们推出ppp正是为了赶上经济结构调整,希望能够扭转投资下滑的趋势,但问题在于我们缺乏经验。”阚小溪说,因此,我们也应该重视示范项目在促进项目落地方面的借鉴意义。
专家说,确定ppp项目就像“寻找对象”。如今,有一些标准,如物有所值,但根据需要精确匹配是必要的。
要解决“落地难”,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吸收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至关重要。中国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表示,保险机构将成为ppp市场的重要参与者。“ppp项目投资具有风险相对较低、周期较长的特点。一般民间资本无法满足ppp项目投资规模和期限的要求,而保险基金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资产配置,特别是寿险基金的期限更长。这些特点正好符合保险基金的投资需求。”
注意支付和税收问题
对于ppp项目,很多企业都急于尝试,但是未来的支付问题让人纠结。如果后来发现价格波动“不合适”,我该怎么办?
“在过去,这是纯粹的用户付费。在此基础上,ppp支付机制增加了两种方式:一是混合支付,即可行性缺口补贴;另一种是纯粹的财政支付。”焦小平说,首先是当市场收入不足以弥补合理的投资回报时,政府通过经营收入弥补差额。二是公益性项目,过去由财政出资,通过机制创新和市场化管理降低成本。
“政府支付已被纳入三年财政滚动预算,这意味着它与预算直接挂钩,而‘替代变化’对支付的影响将被削弱。”焦小平说。此外,ppp项目运行时间约为20至30年,因此不可能一次性定价,价格调整机制需要完善。财政部也在与NDRC和其他部门讨论如何合理定价。
此外,ppp项目是否会面临增税也令人担忧。“从调查来看,在过去,政府部门或附属机构的公共设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纳税人。因此,许多税费原本是没有缴纳的,项目主体被企业取代后,税收负担确实会增加。”阚晓希说,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质疑一些项目竣工后成本增加,这实际上是“隐性成本”。他建议在签订合同时就项目的回报机制、风险分担和责任分担达成一致,并确定合理的价格以避免“隐性成本”的影响。
//
标题:专家研讨如何破解PPP项目“落地难”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3215.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