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名企网立足企业资讯传播,解读企业政策,传递企业相关经济资讯,交流最新商业信息!为所有中国企业服务的专业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人民币不对称波动的根源

人民币不对称波动的根源

来源:全球名企网作者:卢子班更新时间:2020-09-09 13:28:03阅读:

本篇文章1441字,读完约4分钟

积极引导人民币贬值不符合央行的政策目标和基本利益取向,央行不太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人民币波动路径中存在一种想象现象,即升值幅度和贬值幅度严重不对称。一般来说,当美元升值时,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过大;然而,当美元贬值时,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很小。

例如,从3月1日到5月2日,美元指数下跌了5.8%,而同期人民币对美元仅升值了0.8%;从5月3日到5月30日,美元指数上涨了3.3%,而同期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1.3%。

因此,国内外舆论认为,有一种力量可以控制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速度,其方法是在美元贬值时抑制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当美元升值时,人民币加速贬值。因此,在宽松和紧缩的节奏控制下,人民币逐渐贬值。

哪种力量在起作用?大多数市场舆论,尤其是海外金融机构和政府高官,习惯性地将其归因于央行的暗箱操作,但作者认为这只是基于空的猜测。从市场交易的角度来看,这种力量是过去两年外汇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

人民币中间价遵循“指一篮子货币”+“指前一天收盘价”的双重参考原则。根据“指一篮子货币”的原则,一旦美元对国际市场上主要的非美元货币贬值,央行的人民币中间价自然会对美元升值。然而,由于贬值预期尚未完全消退,人民币周期性升值将不可避免地刺激外汇购买需求。原因显而易见。美元更便宜。同时,有外汇收入的企业和个人往往会延迟结汇。上述合乎逻辑的金融操作不可避免地会给人民币带来贬值压力,而波动曲线表明人民币即期汇率往往运行在中间价的弱势一侧。一旦现货汇率走低,在“参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的定价原则下,将自动抑制下一交易日的中间价,部分甚至完全抵消美元贬值带来的人民币升值效应,导致美元贬值时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小。

人民币不对称波动的根源

在“参考篮子”体系框架下,当美元对主要非美元货币升值时,央行的人民币中间价自然倾向于对美元贬值。然而,由于贬值预期尚未消退,人民币的任何一轮贬值都可能加剧贬值预期。此时,很难减少外汇购买需求,扩大外汇结算需求。尽管许多企业已经相信人民币将双向波动,但在人民币预期的低谷价格出现之前,外汇结算仍将保持谨慎。

人民币不对称波动的根源

特别是在美联储今年仍有加息可能、市场普遍预期美元今年可能再次升值的舆论氛围下,尽管人民币分阶段贬值可以为外汇结算提供更好的机会,但除了必须在短期内结汇以维持业务运营的企业外,许多企业仍倾向于等待美联储加息尘埃落定后再做出选择。因此,在美元升值阶段,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更快是正常的。

人民币不对称波动的根源

从数据中找到证据也很容易。3月和4月,当美元指数整体下跌时,中国银行结售汇逆差分别为336亿美元和232亿美元。当美元贬值时,虽然中间价的定价机制倾向于抬高人民币,但在结售汇逆差的推动下,会抑制人民币升值。在两者的角力下,人民币即期汇率小幅升值是合乎逻辑的。

人民币不对称波动的根源

进一步分析,如果央行需要干预,其干预的重点肯定不是引导人民币贬值,而是避免因结汇和售汇的逆差而对人民币造成过度的贬值压力。此时,央行采取的策略只能是出售外汇储备,以满足外汇购买的市场需求。这种抛售储备的行为实际上是在抑制人民币的贬值,这与“央行引导人民币贬值”的怀疑是背道而驰的。

人民币不对称波动的根源

此外,从逻辑上讲,目前中国对外贸易仍保持较高的顺差,但结汇和售汇的逆差格局并未逆转。这表明,央行目前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市场情绪,避免失去对贬值预期的控制,防止资本外逃再次加剧。此时,通过控制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节奏来积极引导人民币贬值,不符合央行的政策目标和基本利益取向。央行不太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人民币不对称波动的根源

(作者是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分析师)

标题:人民币不对称波动的根源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1842.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