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名企网立足企业资讯传播,解读企业政策,传递企业相关经济资讯,交流最新商业信息!为所有中国企业服务的专业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风险收益双重倒逼银行理财求突围

风险收益双重倒逼银行理财求突围

来源:全球名企网作者:卢子班更新时间:2020-09-09 09:32:01阅读:

本篇文章1661字,读完约4分钟

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暴露所导致的连锁效应正在扩大,而银行融资由于债券投资比重巨大,无疑成为受影响的行业之一。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非标准的收紧、监管的逐步完善以及多次降息带来的整体平均收入的下降,银行理财规模的增长率有所下降,而理财平均收益率也持续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理财规模的快速增长。

在风险控制和收益的双重压力下,银行寻求新的投资方式,不断优化风险控制势在必行。结构性融资、资产证券化、外包投资、参与并购和海外资产配置都成为银行努力的方向。

随着银行财务管理政策的收紧、有限的优质资产和经济增长的放缓,在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虽然公众在寻找稳定的投资产品,但银行财务管理在快速扩张的规模中不得不放缓,回报率也不得不继续下降。

根据《中国银行业金融市场年报》(2015年)数据,截至2015年底,共有42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拥有现有金融产品,金融资金账面余额为23.50万亿元,同比增长56.46%。在过去的三年里,资产管理行业增长了51%以上,银行理财的比重和增长率位居第一。此外,2015年,股份制银行的财务管理份额首次超过大型银行,达到40%以上。然而,自今年年初以来,从财务管理收益率的角度来看,平均收益率已从去年的5%降至4%左右。在此背景下,中国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潘东承认,整个行业规模的增长将会放缓。

风险收益双重倒逼银行理财求突围

“基于价格变动的市场风险一直存在,但今年以来,无论是股市、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还是人民币汇率的波动,都比前几年更大,这直接增加了银行理财和稳定收入的难度,这无疑会让银行主动放缓理财产品的发行步伐。”一家私募股权基金的研究员杨表示,正是由于资产价格变动的增加,直接考验了本行团队的投资能力,从而加快了本行一季度外包投资的增速。然而,在外包投资规模达到万亿元、银行融资规模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外包投资也可能面临一轮实质性调整。

风险收益双重倒逼银行理财求突围

此外,债券市场信用违约的出现无疑打破了稳定收益的最后堡垒,这直接导致一些银行理财产品修正了以往的投资逻辑。毕竟,银行理财产品在债券市场的分销规模约占40%至50%。

长期以来,信用风险更多地体现在非标准市场上,但今年以来,随着去产能、去库存和降低杠杆率等一系列政策的推行,债券市场违约事件时有发生。从民营企业、地方融资平台到中央企业,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的出现无疑将直接影响银行融资低风险投资的底线,这也将成为银行融资规模增长放缓的直接诱因。

风险收益双重倒逼银行理财求突围

此外,在新的经济常态背景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呼声高涨,缺乏通过金融投资进一步规范理财市场的长期政策支持。

一季度银行外包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已经反映出银行投资突破的紧迫性。然而,面对银行融资的巨大规模,即使增速放缓,对高质量资产的追求仍然迫在眉睫。同时,随着各种投资产品的风险暴露,改变投资策略,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的出现,已经成为银行财务管理的新焦点。

风险收益双重倒逼银行理财求突围

“外包存在不透明和杠杆风险,监管机构正密切关注这一问题。未来的监管将进一步加强,不排除杠杆倍数将受到限制和可能需要渗透管理。”潘东表示,今年整个外包市场的增速将会放缓,整体规模今年可能不会有太大变化,外包市场的投资策略将会更加多元化。过去,外包纯粹是一种债务投资。现在,新策略和定量对冲可能会增加5%到10%的头寸。债券外包的子行业策略可能会出现多样化的选择。

风险收益双重倒逼银行理财求突围

此外,在优质资产稀缺的环境下,银行理财向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的演进过程正在加快。近年来,许多大银行甚至提出了建立资产管理银行的口号,通过为投资者创造和挖掘基础资产,通过投资获得良好的回报。据了解,以参与ppp和对接重大投资支持实体经济为代表的结构性融资产品正成为银行财务管理的重点。这不仅符合理财基金大规模投资的需求,也符合稳定收益的预期。

风险收益双重倒逼银行理财求突围

此外,为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发行的证券化产品也成为银行理财基金的投资目标,随着近期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恢复不良资产证券化,相关投资目标的规模也可能迅速扩大。

同时,美元利率上升的预期和人民币贬值的压力进一步凸显了海外资产配置的优势。银行融资参与海外资产配置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

标题:风险收益双重倒逼银行理财求突围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1724.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