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名企网立足企业资讯传播,解读企业政策,传递企业相关经济资讯,交流最新商业信息!为所有中国企业服务的专业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我的中国芯”――访中科院“龙芯”首席科学家胡伟武

“我的中国芯”――访中科院“龙芯”首席科学家胡伟武

来源:全球名企网作者:卢子班更新时间:2020-09-05 20:54:03阅读:

本篇文章1477字,读完约4分钟

中新社北京三月二日电:“我的中国核心”――访中国科学院“龙芯”首席科学家胡

中国新闻社记者张素

“龙芯在卫星上运行良好。”在接受中国新闻社记者专访时,中国科学院“龙芯”首席科学家、龙芯中科董事长胡首先报道了好消息。

2016年2月1日,新型北斗导航“关键卫星”成功发射。该卫星采用具有抗辐射能力的龙芯中央处理器。//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利生表示,自2006年防辐射芯片前期研究项目启动以来,防辐射加固技术已经掌握并实现产业化。

龙芯已经不是第一次去天堂了。2015年3月31日成功发射的第16颗北斗卫星首次使用了中国核心。专家指出,其处理能力和可靠性与国际上可获得的芯片和龙芯相当。

似乎只有组件是本地化的,但这一举措打破了国际禁运,保证了车载软件及其供应链的安全。张利生说,“龙芯”抗辐射芯片与世界上同类产品的价格相差一个数量级,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

目前,中国每年用于进口芯片的支出超过2000亿美元,已经超过石油和其他商品,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商品。2014年发布的《促进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纲要》,设立了138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全国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近1400亿元的地方基金,以解决中国的“芯片痛”。

“我的中国芯”――访中科院“龙芯”首席科学家胡伟武

龙芯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保护国家安全,另一个是支持工业发展。”胡对说:

事实上,早在本世纪初,一些有识之士就已经感受到了市场和国家安全的双重需求,提出了“中国核心”。2001年,龙芯团队应运而生。33岁的胡带领几十名年轻人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征服了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性能处理器芯片。

“我的中国芯”――访中科院“龙芯”首席科学家胡伟武

高指标性能的产品不断被开发,龙芯被推到了中国cpu代表的位置。然而,在耀眼的光环下,工业化问题的“阴影”越来越长。涉嫌专利侵权的“龙芯”被其他国内芯片造假事件所吞没,一度销声匿迹。

“过去,判断技术是否先进的标准是跟上美国人的步伐。现在,跟上应用程序的步伐已经非常紧迫。”回首往事,胡坦率地说走了许多弯路。幸运的是,他找到了另一种方法,“不仅要成为一个中央处理器,还要建立一个生态系统。”

“我的中国芯”――访中科院“龙芯”首席科学家胡伟武

从2010年至今,“龙芯”cpu已经形成了三个产品系列,即:系列3,位于高端市场,适用于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系列2,位于低端市场,适用于终端和工业控制;系列1,针对工业应用市场定制,结合需求。

与此同时,他们与曙光一起推出了基于龙芯cpu的“龙腾服务器”,并与东软集团、Inspur、同方等国内软硬件企业合作研发。基于龙芯的技术开发人员已经达到数万人。市场上的密集工作也获得了回报。2015年,公司总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销售增长率持续增长50%以上。

“我的中国芯”――访中科院“龙芯”首席科学家胡伟武

在谈到扭亏为盈时,表示,他“有一点信心”。面对记者,他没有直截了当地谈论自己的目标,“到2020年成为面向行业的cpu龙头企业,支持重要行业的产业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认为,重要的是“自主创新”,而且有必要开辟芯片产业的技术链。接下来,他将致力于芯片平台的整合,并开垦国家基础软硬件的“荒地”。

他还谈到了抗辐射芯片的最新计划。除了不断改进目前在卫星上使用的低端产品外,2016年还将生产中端产品的生产胶片,高端产品样品将在“十三五”后期投放市场。

胡也直截了当地担心看似热闹的中国芯片产业。“中国的芯片产业缺乏软件和生态,每个人都是‘上一代赚钱,下一代赚钱’,所以直接投资先进的生产线是不现实的。”这种“欲速则不达”的经历正是龙芯历经波折后获得的。

“成功之路还很遥远,江山更难守住。”胡、和他的团队把这句话作为标准。面对外界的批评,是一个“中国核心”支持他们继续前进。(结束)

标题:“我的中国芯”――访中科院“龙芯”首席科学家胡伟武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9869.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