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名企网立足企业资讯传播,解读企业政策,传递企业相关经济资讯,交流最新商业信息!为所有中国企业服务的专业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 > 主编死了:再见主编 你好媒体的明日世界

主编死了:再见主编 你好媒体的明日世界

来源:全球名企网作者:卢子班更新时间:2020-09-02 07:00:08阅读:

本篇文章2867字,读完约7分钟

到目前为止,传媒业正面临着一场深刻而艰难的变革,曾经辉煌的著名报刊纷纷倒闭,数字化浪潮势不可挡。“我服务的媒体已经停止服务。我创办的媒体已经衰落。我喜欢的媒体已经消失了。”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这样的声音和叹息变得越来越熟悉。

主编死了:再见主编 你好媒体的明日世界

2011年7月10日,英国百年纪念报纸《世界新闻报》停刊。今年5月,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的月独立访问者人数首次超过了《纽约时报》。美国在线的一名员工在推特上写道:“六年战胜了100年”,这意味着《赫芬顿邮报》在六年内超越了拥有100年历史的老纽约时报。是的,传统媒体的传统模式正在退出历史舞台,但新闻不会停止。在这种大趋势下,传统媒体要想生存,就必须向新媒体转型。在陈旭看来,“新媒体没有总编辑”。

主编死了:再见主编 你好媒体的明日世界

美国《新闻周刊》前执行主编兼政治经济专栏作家陈旭在他的《总编辑已死:

“未来的写作和叙事形式将会这样变化:从客观到主观,从理性到感性,从故事叙事到游戏叙事,从综合呈现到片段吸引。新闻将变得更加情绪化,新闻将从新闻变成新闻活动,公众积极参与的社会活动。”

推荐顺序一

财新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超

大约三个月前,我收到了陈旭雄的这份手稿,它首先被标题“主编死了”所吸引,然后被淋漓尽致的诠释所震撼。我一口气读完了它,然后又看了很长时间。

在许多传统媒体从左到右、寻求新媒体转型的艰难历程中,人们反复问:什么是新媒体?陈师兄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总编辑死了吗?

“陈旭问题”突然抓住了思考“新媒体”的生命之门,这是另一个“难题”,让媒体人和专业媒体编辑难以接受,甚至难以直面。

这个问题“难”的原因可能在于以下三点:

首先,作为一种职业,主编是权力和荣耀的象征。与工业时代诞生的任何职业、权力和荣耀一样,总编辑的象征无疑是“设定议程”、“塑造风格”和“关注思想”的同义词。编辑的“死亡”使这些承载权力的光环和外衣瞬间滑落,暴露了传统媒体“根基”的陌生和荒谬。

主编死了:再见主编 你好媒体的明日世界

媒体的基础与哈钦斯委员会的报告、新闻专业精神以及数百年来新闻业的梦想和坚持有关。然而,这种建立在工业化思维基础上的媒体力量,却不断面临着媒体泛化和新媒体赋权的冲击,呈现出难以自圆其说的困境。

其次,互联网背景下的“受众”不再是被动的“喂养”消费者。到达第一现场的目击者、现实生活中的记录员和记者不再是媒体组织和媒体人的专有权利。网民介入公共生活的现实让媒体?一些生产方式已经完全崩溃。

第三,事实上,传统媒体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与“消费社会的崛起”(鲍德里亚)、“后工业时代的繁荣”(丹尼尔·贝尔)和“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是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传统媒体的存在形式、组织模式和运作模式,以及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的辩论姿态,都显示出居高临下地控制和构建“确定性世界”的阴谋,而这一阴谋恰恰表明,现代媒体是商业社会中强势群体与资本主义政党政治勾结的最佳伙伴。用哈贝马斯的话说,资本主义公共空的衰落实质上是媒体和公共批判意识的丧失。

主编死了:再见主编 你好媒体的明日世界

舒适、娱乐和过度营销的媒体是当今媒体的真实面貌。陈的种种"总编困境"--在道德操守与收入表现之间寻求平衡的困境,以及在教育观众与启发思想之间寻求平衡的困境,都暴露了这一职业的致命弱点。

这一弱点,用陈旭独特的眼光给出的诊断证明,是一句话:总编辑死了。

这不是一个令人舒服的说法。但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声明。是时候重新思考“总编”这个头衔的含义了——这个含义应该首先敢于让它的传统含义“消亡”,然后才有可能培育出一种全新的可能性作为一种新的产业。

建议顺序2

张志安,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资深媒体人陈旭的新书《总编辑已死》即将出版。乍一看,标题有点颠覆性,但如果你仔细阅读整本书,你会感受到作者的担忧和对未来新闻业的深刻思考。

书中的许多观点都是颠覆性和破坏性的,反映了传统媒体的衰落,预测主编的死亡过于冷静甚至残酷。事实上,作者始终紧紧围绕盈利模式再造这一根本问题,从生产、技术、产业和社会的角度对传统媒体的变革进行了深入思考,试图在不失人文关怀的情况下进行理性重建和毁灭。

主编死了:再见主编 你好媒体的明日世界

事实上,盈利模式是新闻业转型和整合的关键挑战。学术界和业界对于未来的新闻业是以商业化还是公益化的方式生存还没有定论。然而,毫无疑问,观众、组织和制作都发生了变化。因此,作者也想预测未来十到二十年的新闻业。

主编死了:再见主编 你好媒体的明日世界

未来受众特征

事实上,使用“观众”还是“观众”已经?这是一个过时的词,因为它意味着被动接受。事实上,每一个“观众”都可以在任何时候变成“记者”,在网上发布新闻或信息。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以“受众-用户-公民”三重角色与媒体打交道的人:大多数时候,他们确实在接受媒体传播的信息,但媒体必须更加尊重他们的需求和经历,他们正在逐步确立公众参与的合理性,他们可以随时通过技术授权进行公开交流。那么,未来的观众是什么?

主编死了:再见主编 你好媒体的明日世界

首先,他们将习惯于“实时、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便携式终端甚至可穿戴设备获取个性化内容,这些设备可以由他们自己定制,也可能由他们自己定制?由数据挖掘智能推动。他们将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寻求个人注意力的最佳分配方案。因此,哪种媒体能更准确地将内容传递与观众的注意力相匹配?它更有可能依靠高质量的内容来创造价值。

主编死了:再见主编 你好媒体的明日世界

其次,从接受信息的规律来看,他们有接受信息的偏好。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从生活方式和生活状况的角度来看,受众在接受信息时存在偏见:早上,人们更愿意接受与自己的旅行和生活相关的硬新闻和服务信息;中午,人们更愿意接受行业新闻或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晚上,人们更加注重休闲和娱乐,所以软信息和节目更受欢迎。因此,“上午硬新闻、服务、中午行业新闻、知识、晚上软新闻、服务”可能成为未来受众接受信息的阶段性偏好特征。

主编死了:再见主编 你好媒体的明日世界

第三,从受众角色的变化来看,他们既是“个性化消费者”,又是“互动生产者”。受众会主动产生大量的生活信息,这些信息不同于大众媒体传播的公共事务报道,可能是零散的、个性化的、随机的。然而,越来越多的观众将不再通过专业媒体获取“新闻”,而是通过亲朋好友在网上社交圈分享的“班级新闻”来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此外,观众将在目睹重大事件后发布一些信息。他们是否会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小网站做“草根新闻”,取决于采访权的突破和报道环境的改善。

主编死了:再见主编 你好媒体的明日世界

最后,从演员的角度来看,观众在正常状态下离“消极观众”越来越近,但在非正常状态下只能接近“积极观众”。在日常生活中,受众的信息接触和使用是相对消极的,他们越来越容易受到技术的控制。过去,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意识地了解重要的公共信息,并找到合适的媒体和合适的版面。将来,他们会更习惯于接收软性生活信息。如果他们越来越习惯或沉迷于移动和零散的信息阅读,他们“深入思考”的能力可能会减弱,他们的“快速思考”或“肤浅思考”的意识可能会增强。

主编死了:再见主编 你好媒体的明日世界

……

注:如果您喜欢阅读和阅读,我们欢迎您关注胡雯旗下的微信公众账户“roobook”。你的一部分是由你读过的书决定的,你会很高兴每天都能遇到新的知识。

标题:主编死了:再见主编 你好媒体的明日世界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7672.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