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互联网金融会是怎样?四大核心竞争领域分析 给市场参与者带来哪些启
本篇文章5402字,读完约14分钟
2020年互联网金融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能从未来回顾现在,我们就能自然地引导从业者制定策略并带头。有趣的是,不同的市场参与者看到的实际上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互联网金融是近两年来中国金融业最具活力的领域。随着竞争格局和制胜因素的变化,传统金融业的经典竞争战略可能会逐渐弱化,企业过去所依赖的许多优势和战略规划方法远远不够。在互联网金融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新兴市场,我们如何找到正确的方向?
波士顿咨询集团(波士顿咨询集团)发布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首份报告《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2020——新动力、新格局、新战略》,充分揭示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驱动力,提出并深入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四大核心竞争领域及其对不同市场参与者的启示,创造性地提出了波士顿咨询集团独特的适应战略及其五大优势,定量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以下是报告的摘录。
第一,互联网金融的新力量
传统金融业巨大且未得到满足的需求导致了中国的金融抑制,供需失衡也构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源动力。
二,网络金融的新模式
(一)两种思维的碰撞
传统金融家通常将金融服务视为价值链,竞争的关键在于控制价值链中的核心环节。传统金融机构仍普遍持有机构本位的理念,产品相对属于中后台功能,主要是根据内部规章制度设计的。以贷款产品为例,传统金融机构在制作产品时往往先考虑抵押品、期限和价格,然后再考虑产品设计完成后通过哪些渠道销售给哪些客户,也就是说,产品生产过程本身离客户还很远,客户需求向产品研发的传递存在一定的障碍。
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往往跟随互联网或电子商务的思路来看待互联网金融,其主要要素包括:用户、云和终端。其中,用户是该系统的核心。云包括云计算和建立在云基础上的数据服务、信用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而终端则代表了大量与场景密切相关的应用场景和产品。在这个系统中,金融产品或服务首先源于用户的需求。当在某个场景中发现某个需求时,相应的产品开发反过来进行,最终产品嵌入到场景中,使金融化隐形,反映了从大工业时代的思维方式向信息时代的思维方式的转变。
这两种思维有两个最大的区别:第一,基于制度和基于顾客的区别;第二,线性路径和多维网格路径的区别。对于传统的金融机构来说,“用户+云+终端”的想法似乎过于抽象和简化,给人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价值链思维可能太过陈旧和乏味。然而,从长远来看,两种思维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将是互联网金融竞争和融合的必要前提。
(2)互联网金融的四大制高点
无论是什么样的思维,其目的都是为了把握互联网金融竞争关系的制高点,并做出相应的布局。事实上,尽管这两种思维方式看似不同,但它们的核心制高点仍有许多相似之处。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有四个制高点:基础设施、平台、渠道和场景。其中,基础设施最有可能成为颠覆性创新的领域;该平台是互联网产业平台模式在金融领域的延续和创新;渠道是对互联网时代金融机构传统核心资产的重新审视,也是互联网公司线上线下整合的重要阵地;场景是金融“生活化”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体现。
1.基础设施:颠覆性创新有无限的可能性
这里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付系统、信用信息系统和基础资产匹配平台。
支付系统:互联网金融的唯一出路,竞争才刚刚开始。支付是最简单的金融需求,也是应用场景最丰富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的诞生和发展首先源于支付。例如,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银行的诞生是荷兰强大的海上贸易中第一个满足支付和结算需求的银行;19世纪下半叶,中国山西票号的诞生也与山西盐商的支付结算需求密切相关。
如今,互联网金融巨头也将支付作为金融的切入点。支付服务本身不是利润来源,但它是聚合流量和积累数据的重要手段,其流量和数据是其他金融服务的基础。
在移动金融的背景下,支付被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首先是媒体创新。例如,2014年,英国巴克莱银行推出了名为“bpay”的智能腕带,其重要功能之一是近场支付。贝宝与三星合作开发了基于三星智能手表的支付客户端。中国的移动支付媒体也有无穷无尽的创新,如基于芯片的近场支付、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光子支付等。银联、通信运营商、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等。努力创新媒体,努力控制核心标准。
其次,虚拟货币(如比特币)和在线支付协议(如涟波协议)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中央银行和传统支付与交换系统的中心地位。未来货币的角色和形式将如何发展?互联网支付交换系统将如何发展?所有这些都有待观察。
第三,目前的支付主要是基于买卖关系的交易支付,但将来有没有可能有更广泛的支付,比如基于社会或人情的双向支付,甚至多边支付?支付领域的竞争才刚刚开始,逐步颠覆人们对支付的期望和想象是可能的。
此外,第三方支付行业在经历了过去十年相对宽松的监管容忍期后,其快速发展引起了监管机构和行业的关注。监管的未来方向是什么?有可能收紧吗?这些也将是中国支付行业发展的重要变量。
信用体系:集中化还是多样化?支付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经过具体的处理和排序就可以成为信用的基础。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进一步发展,数据的类型、数量和及时性将大大提高,个人信用互联的评价体系将更加多元化、立体化和即时化。
2014年6月,随着《2014-2020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的发布,中国社会信用报告的法律基础和标准体系有望在未来几年逐步完善。信用信息系统是继续保持政府主导的集中模式,还是逐步走向市场化和多元化?这一切也值得期待。
基础资产匹配平台:直接融资大发展。基础资产匹配平台是指股权、债权、产权、林权、土地权、碳排放权等基础资产的交易和匹配平台。此类平台的发展主要来自中国社会融资结构的改革。目前,我国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比例为6: 4,仍以银行贷款为主,融资方式相对简单,而美国的比例为3: 7,金融危机前曾达到2: 8。
未来,中国一定会改变社会融资结构颠倒的局面,去中介化是大势所趋,而新的互联网金融形式的发展将加速去中介化的实现。例如,平安金鹿学院的lfex是一个为不同机构提供债券、应收账款、信用卡等基础资产投融资匹配的平台,半年交易量超过400亿元。
2.平台:互联网金融中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延续
平台是指连接两个或多个特定群体,为他们提供行为规则、互动机制和互动场所(通常是虚拟场所),并从中获利的商业模式。
拉卡拉公司的创始人孙陶然在《平台战略》一书的序言中指出,一个成功的平台通常需要做好几件事。首先,选择平台战略的企业需要能够积累庞大的用户;其次,他们需要为用户提供强大的粘性服务;第三,他们需要一个双赢合作的商业模式,把别人放在第一位。成功的平台供应商正在一个接一个地实践上述准则。
平台模式广泛应用于互联网行业,所以当互联网公司进入金融业务时,他们自然会继续这一策略。然而,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说,平台仍然是一个相对陌生和抽象的概念,如何转变观念,尝试平台运作也可能是传统金融的另一个突破点。
3.渠道:多渠道整合是关键
渠道的核心问题是多渠道整合,即客户可以自由选择何时通过何种渠道获得金融产品和服务,其背后是不同渠道机构的产品和服务、流程和技术之间的无缝连接。这对于拥有更多实体渠道资产的传统金融机构尤为重要,需要通过两个方面的转型来实现:
渠道定位已经从“以我为主”转变为“以客户为主”:自1997年招商银行率先推出网银“一网通”以来,几乎所有的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都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互联网渠道。然而,传统的网上银行或手机渠道只是将网点的流程电子化和网络化,仍然是从金融机构流程管理的角度进行设计,而不是从客户需求和便利性的角度进行改造。因此,金融机构多渠道整合的难点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思维的转变。
物理渠道功能和布局的转变:虽然物理渠道是金融机构的重资产、高成本,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客户对物理渠道的心理依赖,尤其是对复杂产品和服务的面对面沟通的需求,不会消失,因此物理渠道有其必然性。然而,实体网点需要改造,例如,更低价值的简单交易(如现金存取、转账汇款等)。)被转移到自动提款机和电子渠道,使网点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销售和咨询。
此外,网点的总体规划和布局需要适当调整,目前单一的大型网点将逐步调整为多种业态相互配合的布局。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区域中心综合网点+大量便捷网点”的形式,以更低的成本覆盖更广的区域,或者结合周边市场设立专业网点(如专业小额信贷网点、专业理财网点),提高服务针对性。
互联网公司大多依赖电子渠道,几乎没有实体渠道资产,但依赖单一在线渠道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客户和场景。因此,多渠道整合也是互联网企业值得考虑的方向。
4.场景:确定客户生活的主要场景
在谈到顾客的变化时,提出了一个概念,即“金融的生命”。这一概念意味着金融并不是独立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而是嵌入在许多生活场景中,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金融的存在,但它却无处不在。因此,互联网金融的扩张实际上取决于两个维度的扩张,一个是目标客户群的扩张,另一个是占据客户生命周期的扩张。
扩大客户群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地域扩张、年龄扩张、财富扩张等等。为了占据客户的生命周期,我们需要占据尽可能多的应用场景,即流量门户。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数字新一代3.0”研究,娱乐、通信、信息获取和电子商务是用户在线流量最大的四大活动。互联网金融巨头也在这些主要领域密切争夺客户的时间。
与此同时,传统金融机构逐渐意识到,他们所熟悉的金融产品开始融入到场景中,单纯依靠产品本身来实现差异化变得越来越困难。只有将产品与场景和客户需求紧密结合,才能被客户所接受。因此,许多传统金融机构都加强了场景布局,如建行和工行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平安集团进军二手车和房地产交易,并建立了开放的里程积分平台。
在未来的场景争夺战中,关键是识别客户生活中的主要场景,并将其作为核心应用的起点。这个主要场景可能是在线或离线,这并不一定占用客户的大部分时间,但通常与客户的最基本需求相关联。
例如,住宅区的出入卡将顾客每天回家的基本需求联系起来,体现了顾客对安全的根本追求。访问卡有可能是一个核心的主要应用程序,并且各种辅助应用程序可以叠加在它上面吗?未来,对场景的竞争可能需要测试组织在心理学和社会学上对顾客深层需求的理解,以及测试组织真正实践“以顾客为中心”的努力。
(三)对不同市场参与者的启示
对于我们来说,在互联网金融这样一个新的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很难预测2020年底,但把握主要趋势和核心问题也能帮助不同的市场参与者找到正确的方向。
未来,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仍将在产品专业化和风险管控领域享有优势,另一方面,它们将加强渠道和情景创新。互联网巨头的传统优势在于平台。在过去的几年里,对场景的竞争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并且很有可能在未来加强基础设施领域的创新。目前,各种新兴的金融形式仍处于快速成长和演变时期,尚未探索出适合国情的有效盈利模式。同时,他们面临着高度的监管不确定性,这需要进一步观察。如果通信运营商和基础设施提供商大举进入互联网金融市场,就意味着跳出传统优势产业,进入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陌生产业,他们所面临的思维转型和体制机制的挑战不可低估。
三,网络金融的新战略
面对加速的行业变化和这些全新的竞争对手,传统金融机构不可避免地会感到困惑和挣扎,因为它们赖以生存和竞争的规模优势、价格优势、渠道优势和经典的战略规划方法似乎不足。特别是在瞬息万变、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个人理财领域,金融机构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动态和前瞻性的方法来制定适应性策略,以便更好地参与竞争。
自适应策略可以通过建立五种优势来实现,其中,试错优势是核心优势,天线优势和组织优势是辅助优势,系统优势和社会优势是可扩展性优势。
第四,网络金融的社会经济价值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互联网第一次真正触及了金融业务模式、产品和运营的创新,这有助于全面深刻地提升整个金融业的互联网水平。此外,这些创新将为普惠金融的实现和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带来无限价值。
例如,随着未来中国信用信息系统的完善,p2p和电子商务在线贷款等新形式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其数据分析模型和工具也可以为传统金融机构所借鉴,帮助传统金融机构真正实现小微企业的沉没。据bcg测算,在p2p、电子商务网上贷款等新兴融资渠道的推动下,中国小微企业融资覆盖率预计将从2013年的11%提高到2020年的30-40%,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有望满足目前未覆盖的3000多万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
对于整个中国金融体系来说,2013年不仅是互联网金融的第一年,也是中国金融改革深化的一年。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全面启动,民间资本发起设立商业银行试点实施。金融脱媒深化,利率市场化继续推进。互联网金融无疑是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为中国金融体系的创新和市场化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注:报告全文于2014年10月发布。作者邓俊浩,波士顿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常驻香港,负责波士顿咨询集团的亚太金融业务。张越是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总经理,常驻北京。何大勇是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总经理,常驻北京。蚂蚁金融评论——分享互联网金融的实践与思考。
这篇文章是作者独立的观点,并不代表老虎嗅探网络的立场
向作者提问并加入语料库
标题:2020年的互联网金融会是怎样?四大核心竞争领域分析 给市场参与者带来哪些启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4246.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