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僵尸企业 势在必行 长期效果 要靠市场
本篇文章1287字,读完约3分钟
1月15日至1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在京召开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会议,总结2015年和“十二五”工作,研究提出“十三五”工作思路,部署2016年工作。
会议确定了2016年的七项任务,即提高国有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积极处置“僵尸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SASAC自身改革,开展群众性创业创新,推进国际化经营,加强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国有企业党建。
国有企业改革是供给方改革中最关键的部分,其中僵尸企业的清理和市场清理是很难的。目前,这个问题“必须拴在钟上”,而SASAC的果断决心是值得肯定的;从长远来看,不可能每次都依靠行政或半行政主体进行“自我革命”,成本太高,效果不理想。我们期待形成一种“自动敲钟”机制,即市场机制能够发挥高效作用。首先,僵尸企业很少形成。其次,即使它们形成了,也可以自动清理。
“僵尸企业”主要是指那些没有复苏希望,但由于获得贷款或政府支持而免于破产的负债企业。这是经济中的一个肿瘤,它吸收正常的营养而不创造价值。如果一个行业没有一个有效的适者生存的机制,坏钱将赶走好钱,把整个行业引入歧途。如果优秀的生产能力不能赢得竞争,落后的生产能力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被淘汰,中国的经济结构将难以调整到位,从而难以实现发展势头的转变,难以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僵尸企业的形成是市场机制失灵的结果。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将资源配置给盈利能力。僵尸企业的成长使其成为“反市场”企业,也就是说,它们仍然获得资源配置而没有盈利能力。
过去几年,地方政府搭建平台,国有企业唱戏,形成了一种廉价占有资源的“双赢”。他们有自己的收益,但中国“获得”了产能过剩、金融风险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停滞。在首当其冲削减产能的八个行业中,即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和有色金属,许多国有企业正在发挥主导作用。考察这些生产能力的形成过程,分配资源的不是市场,而是政府。
当然,僵尸企业不全是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究其原因,“民营企业僵尸企业”也是由于市场机制的失灵。近年来,为了在许多地方吸引投资,土地、水和电等资源几乎都被放弃了。在一些地方,学生甚至被动员到工厂做兼职,以提供廉价劳动力。在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下,生产能力首先形成,当企业无法盈利时,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维持国内生产总值、就业等因素,继续给企业输血,形成僵尸企业。
僵尸企业长期存在,无法清理,因为营养物质不断被输送,这仍然是市场失灵的表现。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亲历光伏产业的生与死,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劣质企业不能死,优质企业不能。他认为,从光伏行业的起伏可以看出,如果一批劣质企业被市场淘汰,就会涌现出一批优质企业,然后这些龙头企业带动其他配套企业。这样才能构建一个优秀的产业生态圈,产业才能健康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应发挥决定性作用。从中期和长期来看,重要的是培育市场体系本身的增长。只有通过市场机制中的优胜劣汰,优质企业才能获得阳光和水分,进而在大众创业和创新的浪潮中塑造中国经济的未来。
标题:清理僵尸企业 势在必行 长期效果 要靠市场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12418.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