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解读IMF和世界银行投票权:政治经济实力可转换——
本篇文章1344字,读完约3分钟
g20伦敦金融峰会斗争的焦点是应对金融危机和改革国际金融体系。
美国版案的中心要义是“以救市为主,改革为辅”。 美国期待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与自己合作实施刺激性财政货币政策,从金融危机中拯救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 关于改革,实际上,美国不希望“伤心动骨”地改造国际金融系统,例如,希望做好“小修补”的工作,如加强适当的监管,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和世界银行中部分国家的份额等。 美国绝对不允许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以及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的控制权。
果然,这次g20峰会的成果之一是各国同意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提供1.1兆美元的资金。
其他大部分国家的方案,不管有什么不同,中心的重要性都是“救济市和改革齐飞”。 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是这些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要求。
希望通过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机会提高欧元地位,通过加强金融监督的机会提高自己的发言权,中国等外汇储备充裕的国家提高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资金的能力,进而提高imf的资金 但是,由于不希望稀释自己在imf的股票份额,参加的欧盟各国决定向imf捐赠1000亿美元,是中国投资额的2.5倍。
这次伦敦峰会前后,新兴市场国家释放了要求结束美元霸权地位的政策信号。 一位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决定向imf捐赠400亿美元,符合中国“散光除夕,做某事”的外交大体。 另一方面,中国的资金提供额小于美欧日的3大经济体(均为1000亿美元左右),表明中国的目的是切实谨慎地提高imf中的话语权,比较有效地平衡国际和国内的期待和压力。 另一方面,中国向imf提供资金也表明了与国际社会一起处理金融危机的决心。 另外,其他新兴国家提出的改革需求也集中在扩大自己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话语权。
从各方面的救济和改革方案可以看出,美、欧和新兴国家在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方面发挥了角力。 大家都知道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不是纯粹的经济事务而是政治游戏,但经济实力对这个政治游戏是否有用,在多大程度上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政经力的转换性
关于不同类型的实力之间是否有转换性,国际关系学者们经常纠缠在一起。
国际现实的一个例子似乎表明经济力量很难向政治力量转换。 比如,日本的经济实力现在是世界第二,但我极不喜欢前几天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尽管投入数百亿美元“买”选票,很多国家还是不买账。
政治力量也很难转化为经济力量,但可以比较有效地阻止经济力量向政治力量的转变。 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日本构想了“亚洲货币基金组织”,与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告别行礼,但意外的是刚在imf香港年会上明确,毫不客气地回到了当时的美国财长鲁宾。 “你们到底必须做什么? 一个imf已经起作用了,为什么要建立另一个国际金融机构? 完全不需要”
当时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外汇储备国,在财力上支持“亚洲货币基金”是绰绰有余的,但美国对金融资产来说只是“负翁”。 为什么“负翁”能轻描淡写“富翁”的提案呢?
这样,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能走多远是可以想象的。 美国的底线有两点。 一是任何国家都不能削弱美国对imf和世界银行的控制权。 二是任何改革提案都不能动摇美元的支柱地位。
现在imf和世界银行通过重大政策提案必须得到股票总额的85%的支持。
标题:【国际】解读IMF和世界银行投票权:政治经济实力可转换——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zh/20992.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