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
本篇文章7553字,读完约19分钟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1914年7月28日到1918年11月11日在欧洲最初发生的,但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当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战争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资本主义世界向帝国主义时代过渡、新旧殖民主义矛盾加剧、各帝国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为了重新分割世界爆发了帝国主义战争。 约6500万人参战,约1000万人死亡,约2000万人受伤。 战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预计损失约1700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概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是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期间,欧洲最先发生的,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当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这场战争被称为“世界大战”。 因为第一战场在欧洲,20世纪初的中文经常被称为“欧洲战”。
15世纪以来,多名塞尔维亚人居住的波斯尼亚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土,但1878年已经被世界列强的奥地利匈牙利帝国单方面合并,引起了塞尔维亚人的强烈憎恶。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学生普林西普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向奥地利-匈牙利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开枪。 普林西普是黑手党的成员,目标是南斯拉夫的统一和摆脱奥地利-匈牙利帝国的统治。 萨拉热窝暗杀事件引起了一系列强烈的反应,终于发展成了全面战争。 奥地利匈牙利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了要求行动处罚肇事者的通牒,当奥地利匈牙利帝国判断塞尔维亚做不到时,向塞尔维亚宣战。 由于各种集体协定防御条约和许多复杂的国际同盟关系,几周内主要的欧洲列强卷入了战争。
战争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节。 奥地利匈牙利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视察萨拉热窝时,被参加塞尔维亚恐怖组织“黑手党”的波斯尼亚青年加布里奥·普林西普(波斯尼亚学生)枪杀。 奥地利匈牙利帝国以此为借口得到德国的支持后,于1914年7月28日出兵塞尔维亚。 这件事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后来,普林西普承认自己的罪行,并于1914年10月被判处20年徒刑。 普林西普实际上不是警察,成为暗杀费迪南德的塞尔维亚民族英雄是偶然的事。
大战爆发。
1914年7月28日,奥地利匈牙利向塞尔维亚宣战。 7月30日,俄罗斯开始总动员,派遣军队援助塞尔维亚。 八月一日。 德国向俄罗斯宣战,然后向法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在独俄战争时保持中立,但法国拒绝,进入总动员。 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 8月4日,德国入侵立国时保持永久中立的比利时。 当天,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国土安全的重要性,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和维持1839年签订的伦敦条约,向德国宣战。 8月6日,奥地利匈牙利缓缓向俄罗斯宣战。 8月12日,英国向奥地利匈牙利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经济:大战中,英、法、德等交战国对中国商品的出口大幅下降,商品的诉求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工业市场的压力。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迅速发展。
在思想文化上,“一战”爆发了俄罗斯10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递,一些知识分子在“一战”中反思了西方文化。
内部原因
在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向德国宣战的问题上,北洋军阀政府的内部意见不同,斗争激烈。 为了达到主战的目的,段祺瑞向黎元洪施加了压力,但没有成功。 后来段祺瑞又在德宣战书上写道要求总统盖章,黎元洪为了平息风波,才在文件上盖了章。 最终在段祺瑞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在英法支持下,参加了同盟国,向同盟国宣战。 但是,一个士兵也没有被派遣。
黎元洪( 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中国同盟会会长,北洋政府总统。 武昌起义时,就任革命军湖北军政府都督。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当选副总统。 袁世凯死后,接替总统。 黎元洪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都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个总统和三个副总统的人。
段祺瑞(段祺瑞,1865年3月6日1936年11月2日)是中华民国政治家皖系军阀的领袖。 曾经就任过三次国务总理。 强烈主张参加一战。 从1916年到1920年是北洋政府的实际当权者。 1919年7月19日,直皖战争结束,段祺瑞辞职。 从1924年到1926年是中华民国的临时政权。
北洋军阀政府( 1912年1928年)中华民国建国初期以北京为首都、以天津为中心的中央政府。 北洋在这期间在中华民国政府的权力结构中占有特征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加入同盟国,对同盟国作战。 但是,首先向欧洲派遣工人和后勤人员。
日本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打败中国和俄罗斯以来,想让中国受益越来越多。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投入协定国,向同盟国宣战,为了获得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权益,于1914年8月23日向德国宣战,发动青岛之战,11月攻占青岛。
开战后不久的8月21日派遣“伊吹”号战列巡洋舰、“筑摩”号轻巡洋舰、10月1日派遣“日进”号重巡洋舰组成特别南遣队,负责追踪德国“埃姆登”号通商破坏舰。
同年9月,组织了第1、第2南遣支队,10月19日占领了赤道以北德属南洋群岛,还负责保护南洋方面和澳大利亚航线等海上交通。 11月19日组成遣美支队。
不久,德国潜艇加强了对协定国船只的袭击,1917年2月宣布了无限制潜艇战。 应英国的请求,当月7日,日本组织了第1、第2特务舰队,派遣到地中海、印度洋、南部非洲方面,负责保护协定国船队。 4月组织第三特务舰队,派遣到澳大利亚方面。 这期间一艘驱逐舰被击沉,日本舰队的活跃受到了各方的称赞和感谢。
战后,日本负责南洋群岛的委任统治。 继承了德国在山东省的权益,但在华盛顿会议上日本在山东省的特权又被取消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增强了日本的经济实力,日本进入了暂时的“大正民主”时期。
明治天皇于1912年驾崩,儿子嘉仁继承家业,改元为大正时代。 大正元年,陆军倒阁发起了第一次护宪运动,政党政治开始出现。
大正时代前期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力最高峰的盛世,但1921年,大正天皇因病由太子裕仁摄政,1923年发生了关东大地震,战后在国际和平会议上后退,日本变得越来越困难。
当权者和政党持续抗争,发生了第二次护宪运动,实施了全民选举( 1925年)。 唯一的元老西园寺公望推荐首相,提倡“宪政的常规”。
1914年7月28日,奥地利匈牙利与塞尔维亚断交,宣战。 俄罗斯宣布全国总动员支持塞尔维亚和奥地利匈牙利的战斗,引起了德国的不满。 8月1日,德国以俄罗斯拒绝停止全国总动员为借口向俄罗斯宣战,在西线入侵比利时。 8月6日,奥地利匈牙利向俄罗斯宣战。
独俄交战
1914年8月下旬,俄军进入东普鲁士,被逼入德国心脏地带,德军被迫从西线派遣部队。 德国援军在科摩辛森林附近消灭了数万俄罗斯军队,德军控制了东线战局。 9月11日,俄罗斯第一集团军再次战败,德军进军俄罗斯境内,俄军损失共计25万多人。
1915年5月,德奥联军分两路进攻俄军,从里加湾撤退到德涅斯特河一线,俄军共计损失了170多万人。 德军大胜,但俄军主力没有消灭。 尼古拉二世亲自兼任俄军总司令官亲征。
1916年春天,俄罗斯聚集了三个方面军,共计200万人反击德奥盟军,激战后,双方各失去了一百万人的兵力,但俄军兵力很多,这就迫使德奥盟军撤退,乘胜入侵加利西亚东部地区 罗马尼亚也于同年8月向同盟国宣战。 因此,德军决定攻占罗马尼亚,夺取石油和粮食的补给。 结果,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迅速沦陷,德军占领了罗马尼亚的大部分国土。
俄罗斯自己是农奴制的经济体系,经过东线持续的战争,其国内经济崩溃,工厂倒闭,失业率激增,武器补给极为困难,士兵极度排斥。 1916年冬天,俄罗斯内部矛盾加剧,莫斯科罢工人数达到100万人以上,结果1917年3月8日俄罗斯2月革命爆发,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 亚历山大·克伦斯基领导的临时政府依然继续战争,但又被德军打败了。 结果俄罗斯工人和农民受不了,1917年11月(儒略历10月)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列宁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与苏联政府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列宁随后与德国签署了《布里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的俄罗斯革命是1917年在俄罗斯发生的一系列革命运动的总称,这些运动最终推翻了俄罗斯帝国,建立了苏联。 在1917年3月(农历2月)的第一次革命中,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临时政府掌握了权力。 在同年11月(农历10月)的第二次革命中临时政府被推翻,被布尔什维克(共产)政府取代。
俄罗斯的二月革命( 1917年3月)在圣彼得堡爆发,是自然普及的革命。 混乱,杜马(俄罗斯帝国议会)的成员获得了国家的控制权,成立了俄罗斯临时政府。 国军领导人认为他们控制不住革命浪潮,俄罗斯最后皇帝尼古拉二世的退位,正式赋予了临时政府的权力。 更激进的社会主义政党领导的苏联(工人会议),最初同意由临时政府统治,但坚决要求影响政府,拥有支配很多国民军的特权。 二月革命的背景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俄罗斯军事严重挫折时,国内充斥着军队和叛乱。
因此,两权鼎立的时代得以确立,其中临时政府掌握着国权,社会主义者领导的国民组织苏联有下层社会的平民和左派的拥戴。 在这种暴动和罢工频繁的混乱时期,临时政府的决议将继续未完成的战斗,相反布尔什维克和其他社会主义派决定放弃以前投入战争的心血。 布尔什维克把工人民兵部队组织成红卫兵(后红军),进行了有力的管理。
在10月革命(公历9月)中,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和工人苏联推翻了彼得格勒的临时政府。 布尔什维克自命为各政府部门的领导人,剥夺了农村的支配权,成立了捷克镇压异分子。 结束战争,1918年3月,布尔什维克领导人与德国签订了布雷斯特里托夫斯克条约。
赤派(布尔什维克分子)和白派(非布尔什维克分子)发生了内战。 战火持续了几年,布尔什维克终于夺冠了。 为革命苏联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多个有名的历史事件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相继上演,国内各城市、少数民族之间,农村也在盛行各种运动。 在乡下郊外,由农民接手,重新分配当地领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918年8月至9月,德军又损失了15万人,大炮2000多门,机枪13000多挺。 接连不断的军事失败的消息加剧了德国国内的矛盾。 9月,兴登堡元帅在德国议会上提议“结束战争”。 但是德军最高司令部没有放弃,意图用剩余的海军舰和英国海军进行最后的决战。 结果,德国水兵不想死,因此基尔港发生叛乱,迅速蔓延到海军和全国。 11月9日,德国首都柏林也发生了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逃往荷兰。 11月11日,德军合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各国力量的应对。 德国战败,割让土地赔偿。 奥地利匈牙利帝国彻底崩溃的英法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精神大受伤害,削弱了。 美国在战争中牟取暴利,一跃成为经济强国。
战后帝国主义战败国和剥削弱小国家的《凡尔赛条约》等赃物分割条约,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战争没有处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引起了革命。 1917年,俄罗斯发动了10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建立巴黎和凡尔赛体制
1919年1月,胜利的协定国集团为了处理战争带来的问题,构筑战后的和平,与巴黎举行了会议。 缔结了处理战败国德国的凡尔赛条约和其他一系列条约。 这些条约和凡尔赛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制,确立了战后由美国、英国、法国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 会议通过领土分配和赔偿金等措施重建现实政治结构,抑制德国和苏联等战败国和共产国,与此同时通过召集国际联盟来建立理想的国际外交规范。
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和中国九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的国际会议。 议程上有两个项目。 一是海军军备限制。 二是处理美国、英国、日本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这次会议的第一成果包括四国条约、海军军备限制条约和九国条约三项重要条约。 这三项条约统称为《华盛顿条约》。
1921年12月13日美国、英国、日本和法国在华盛顿签订的《太平洋群岛属地和领土条约》简称四国条约。 根据该条约,签订合同的四国中任一国因太平洋地区的任何问题发生争端的,签字国全体必须进行共同会议的协商处理。 根据条约附件,签署国互相尊重其他签署国在太平洋群岛和委任统治地区的权利。 另一个附件规定了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领土疆域。 四国条约措辞太模糊,没有法律约束力。 该条约的首要意义是中止1902年以来的英日同盟,结束日本和英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合作状态。
1922年2月6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在华盛顿签订的限制海军主力舰吨位的华盛顿海军条约。 条约规定各签署国战舰、战列巡洋舰的总吨位比率为10:10:6:3.5:3.5。 然后,对主力舰的建设、轮换、吨位和武器施加了严格的限制。 条约还规定各签署国在西太平洋群岛防御区和海军基地维持现状。 这五个国家还与潜水艇签订了规定采用毒气的条约。
1922年2月6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中国签署了《关于中国应适用各大体和政策的条约》,简称九国条约。 这个条约尊重中国的主权和独立、领土和行政的完善,确立各国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的大致内容。 为了保证第1条的实施,在第2条的规定中,缔约国不得单独或共同与任何一个国家或多个国家缔结条约或协定或谅解,侵犯或阻碍第1条所述各项。 第三条规定进一步贯彻“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本国人民不得企图或赞助“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获得商业或经济快速发展的通常优越权”和“任何专利或优越权” 所有国家和中国的贸易机会均等。 根据条文的规定,九国成立国际委员会,专门研究中国的关税政策。
战后,通过巴黎和平会议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系统”,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的系统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第一位是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建立的新的国际关系制度。 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调整了战后列强关系和重新定位了世界秩序,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这个系统实质上是战后世界格局的重新定位,是战败国遗产的重新分配赃物,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重新奴役。 在世界现代史上,这种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联合倾向会表现得更多吧。 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环境下,这种资本主义联盟才刚刚开始,不成熟,极其不稳定。
凡尔赛-华盛顿系统基本上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依然有资本主义列强剥削和压迫许多落后国家和地区。 因此,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斗争更加成熟,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之初,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已经开始冲击这种资本主义的新秩序。 被资本主义包围的苏联,可以打破外来干涉和渴望,也证明了社会主义所具有的生命力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不稳定性。
凡尔赛-华盛顿系统最大的问题是不仅没有消除大国之间的矛盾,而且埋下了更大的冲突种子。 特别引起德国人的复仇心,30年代法西斯分子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得到了统治和对外扩张。 在战胜国,势力范围的重新分配也带来了各大国之间的严重矛盾。 这从一开始就引起了资本主义的新秩序的各种不满,20年代这个新秩序逐渐崩溃,30年代被新的国际危机取代了。 就像法军元帅福煦预言的那样“这不是和平,是20年的停战”。
二十年危机的爆发
1929年的经济危机是20年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面对危机,各国作出了不同的反应。 美国想采取罗斯福的新政,通过改革、救济来复兴经济。 英国一再重复代议制和民主,取消自由贸易,英镑贬值和建立英联邦内部的帝国优惠制度处理危机。 法国由于政局不稳定,受经济危机影响比英美大。 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德国纳粹党崛起,意大利墨索尼登场,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成长起来。 苏联计划经济的优势逐渐显现,政治上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的影响扩大了。
帝国主义国家扩大了殖民地的争夺,加深了大国之间的矛盾。 具体来说,在西亚北非地区,独意和英法之争。 亚洲、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威胁着美英等国的利益。
民族解放运动之所以发展得更快,是为了帝国主义转嫁危机的影响。 英法德意第一争夺地中海、巴尔干和中东地区。
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外展开了激烈的贸易战、货币战和资源战。 对外贸易中又实施了国家管制和干涉,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
德国:从压力人到希特勒,用武力而不是和平手段改变欧洲的政治秩序。 压力人的基本方针是与西方强国特别是法国和解,目的是利用英法和英苏的矛盾,以谈判为手段,达到恢复德国战前地位的目的。
日本:不满足于分享均衡,用武力推翻现存秩序,在远东和太平洋建立霸权。
意大利:对巴黎和会议的失望结合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与德国联合破坏欧洲的政治秩序。
维持现存秩序的国家:
英国:回到平均外交的老路上,到1933年为止扶德抑制法复苏,1933年以后德绥靖、扶法抑制了德反苏。
法国:在规则危机之前,彻底削弱德国。 危机过后,外交政策依靠英国、绥靖德国。
美国:回归孤立主义。
国际秩序以外的国家:苏联寻求集体安全的失败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然袭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充分验证了上述说法的正确性。 凡尔赛的华盛顿系统完全崩溃了。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美国总统。 任内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4月2日,他发表了宣战演说。 1918年1月8日,几乎发表了十四点和平,首次讨论了国际联盟的成立。
大卫工会乔治是英国自由党的政治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军需大臣、陆军大臣等。 1916年12月7日就任首相。 1919年他出席并驾驶巴黎和谈会议,是巴黎和谈会议“三巨头”之一。
雷蒙·普利,法国政治家。 我担任过法国第三共和国总统。 一战期间,动员各方力量,坚决把战争进行到最后。 为了全国各政治派别团结一致对付敌人,蓬加雷实施过“神圣同盟政策”。
尼古拉二世,俄罗斯帝国皇帝。 1914年,签署了战争动员令,俄罗斯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5年担任俄罗斯军队的最高司令官。 战况不利,粮食困难等原因,引起了人民的不满。
标题:【国际】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zh/20787.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国际】半岛电视台英语频道11月开播 要与BBC及CNN竞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