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人王海:花巨款买假货1年赚400万
本篇文章5229字,读完约13分钟
20年来,出现在媒体镜头前的王海总是戴着墨镜
王海打算让自己离开打假舞台的中心。“保持一点神秘感是好的。”
2005年2月28日,王海戴着一副标志性的墨镜出现在Xi的一家酒店举行新闻发布会。
王海,42岁,来自山东青岛。1995年3月,王海在北京龙符大厦买了两对索尼耳机。他意识到它们可能是假货,于是买了10双。他根据《消法》第49条提出了双倍赔偿的要求,被称为打假第一人。现任和谐社区发展中心主任、王海热线消费者权益保护项目负责人、北京大海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5年,王海戴着墨镜出现在媒体镜头前。直到今天,他仍然站在捍卫权利和打假的第一线。在过去的20年里,王海本人和中国的打假维权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争议和尴尬,许多人固有印象中的黑白背景被去除了。我们努力为您还原一个真实的王海和专业的造假者。
他不再站在舞台中央。
造假者王海的光环被一群人取代了。
这是一个没有门槛的行业。“好人和坏人是混在一起的”,王海说,任何人都可以加入黑社会,大学生,律师等等。
然而,王海觉得这是他的典范意义,为这个行业树立了一个标杆。
二十年过去了,他需要面对这个群体的低价竞争。它还需要适应这个时代带来的变化。
他厌倦了别人给他戴的各种各样的帽子。
王海更喜欢用交易和成本理论来描述他的打假生涯。
最大的造假赚了数百万,这是一笔好交易。
摆脱假冒企业的光环是有利可图、有趣的,也是可以肯定的。划算。
他给自己设定了30万元的起拍价。为什么不呢?他说公司的成本很高。
王海说,造假与正义无关,赚钱可以更高尚。
“王老板”用巨款买假货
王海没有看中央电视台3.15晚会。
3月15日晚9点,在北京南站候车室,他正准备登上开往天津的子弹头列车。他需要负责天津防伪分公司和物业公司的业务。
如今,王海不再是个人格斗中的“假英雄”,很多人都喜欢叫他王老板。
王老板在北京、天津、南京和深圳有四家专业的防伪公司。
该公司专门从事三种业务,以帮助消费者捍卫自己的权利和打击假货;知假买假;受雇于企业,为企业打假。第三,它是他的业务重点,占整个业务的三分之一以上。
他的打假团队有30多人,去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王海说,销毁了1100多个案件(假冒伪劣商品案件)。根据这一计算,平均每人每月将销毁3箱。
王海没有说这个数字是怎么达到的。他拿出手机,给记者看了一张银行卡的交易记录。"这张卡是专门用来买假货的."
手机显示,去年共购买了1444件假货,消费金额为2025199.85元。“我买了202万件假货,赚了400多万。”
他通过索赔赚钱,但以上数字还不够。最近,他曾向媒体透露,“去年的造假成本约为400万英镑,理论上索赔总额应该是1000万英镑。”
一些钱仍在支付途中。王海说,去年他在长春购买了40多万“问题(进口)牛肉”,并计划索赔400万。
"我计划今年再买1000万件假货。"去年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后,向消费者支付的赔偿金额有所增加,王海计划增加投资。
老板王不再需要冲到打假的第一线。“我去了现场,没有戏。当我拿出身份证的时候,人们看着王海,没有露出馅来?”
但在个别情况下,他会亲自干预。
几天前,王海去江苏一个著名的村庄调查。"这个村庄在这个国家既有名又有代表性,必须去."
"玩大老虎是顺应时代的."
经过20年的打假,王海变得越来越精明了。
他把公司的业务重点放在打击大企业上,“打大老虎,这是与时俱进的。”
他曾发布文件质疑耐克的双重标准,一个月后,北京工商局对耐克的“双重标准”罚款487万元。
他们会入乡随俗。王海认为,大企业的欺诈行为反映了消费者的弱势地位。
但是“打虎”行动并不总是成功的。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从1996年到2011年,仅媒体发布的信息,王海就输了11起案件。其中,有许多企业如中国移动、可口可乐和广州宝洁。
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改变了他的防伪生态。近年来,王海公司逐步加大了电子商务平台的打假比重。去年打击的假冒和涉嫌欺诈案件中,有三分之一来自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他也喜欢调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
他擅长用数据进行筛选和定位。
比如口罩,王海要求工作人员先在网上选择口罩。通过数据对比,年销售额低于3000万的将被淘汰。其余的,数一数你是否在电视或互联网上做了十次以上的广告,以及你是否有足够的补偿能力。锁定后,集中精力打击。
“说谎越来越容易。”现在,通过朋友和qq群,诈骗者可以迅速收回成本。
王海的造假也是在衡量成本和收益。
他逐渐变得温和,更愿意与政府合作。专业造假者王全忠表示,他觉得王海与众不同,愿意参与政府活动和研讨会。
脾气不好的前王海是他的“假想敌人”,不仅是假冒伪劣产品和假冒企业,还有一些政府部门。
有一次在成都,王海举报了一种假药,但是SFDA的工作人员无论如何都拒绝接受。
王海指着人家的鼻子骂,而且还开始打架。
当时,他想要的是“行使公民的批评权”和“给我你的行动的基础。”如果你不采取行动,你必须给我一个基础。”
"后来,领袖陷入困境,这在当时被接受了."说到这,王海也强调当时他们不知道我是谁,我也没有依靠我王海的名声。
他把这些称为过去:“过去一直是这样的人。”要有信心。
吴光福认识王海已经17年了。作为深圳《法制报》的记者,他见证了王海的青春活力。在聊天时,王海总是蹦出“我们的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建设”这样的字眼。
现在王海,如果你问他关于造假的问题,他会回答,而不是在侃侃说。在聚会上,喝232白酒,然后停止喝。“低调、谦虚、谨慎。”
3月11日,王海在谈到自己目前对政府部门的看法时,放慢了讲话的速度:“从对抗到合作,他从来没有学会理解,从来没有支持过支持。”
前年,他关闭了投资了12年的防伪网站。
这个网站是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名字后面加上了“007”,带有侦探的味道。
“网站浏览量低,空消耗人力和财力。”王海计算了成本。
剩下的是传统的热线模式。北京大海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去年有8名员工接到了1200个咨询电话和线索。
王海强调,打假的线索并不都是来自热线,而是更多地依赖于行业内的其他资源,顾客传递顾客。
离开舞台中央
近年来,专业造假者已经成为一个行业。与20年前不同,王海是假冒的代名词。
“当我想到王海现象的时候,简直不可思议。”吴回忆道。
原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吴。20年前,当王海作为“打假第一人”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时,当时全国有3000多家报纸,没有一家报纸或电视台没有参与报道。"那一年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是几十年来罕见的。"
吴特别邀请王海到中国消费者协会集体讨论“王海现象”。
一位参与王海打假报道的记者回忆说,当王海刚去打假现场时,立即有二三十家媒体蜂拥而至。
“现在,王海一点儿也不能排名。”吴说,去年,北京朝阳法院受理了数百起消费者纠纷,其中只有一起由律师提起诉讼,其余由专业造假者提起诉讼,其中有92起是由一名专业造假者提起的上诉。"和这个人相比,王海早就死了."
王海把自己定位为伪造者的老师。但他的权威也受到了许多专业造假者的挑战。
北京的专业造假者刘勇(化名)已经和王海打过几次交道。“他只是一个时代的幸运儿。若不见,必是李海、张海也。”刘勇说道。
刘伟查阅了王海的一些打假案件。“我发现他的打假努力还不够,有时是时候停下来了。”
"你敢说第一个著名的一定是最好的吗?"刘勇问道。
王海也清楚地感觉到,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他的“第一人称”、“斗士”、“英雄”的标签都被丢掉和分解了。
他坚持在微博和博客上发布一些打假案例和打假流程。截至3月16日19: 40,他的微博粉丝总数达到64,051人,连“钟五”都难以计数;3月12日,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了4条关于“制造商生产不合格汽车并申请召回”的信息,时间长达48小时,累计评论数为“1”。
七年前,王海自筹资金,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讲授消费者权益法。令他失望的是,“许多法学院的学生根本不重视他的讲座,而是更关心去上市公司赚钱。”
《新京报》记者随机问了14个“80后和90后”,只有两个人认识王海;“王海007”的热线电话也从以前每天十几个减少到现在每天三五个。
他的注意力减少了,王海觉得很正常。“如果造假者被正常化,他们将不再是新闻,公众将产生审美疲劳。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有更多的权利保护渠道,他们的主动性比以前强得多。”
王海故意让自己离开舞台中央。“我对成为核心人物不感兴趣。保持一点神秘感很好。”
他总是拒绝说出他公司的位置。即使《新京报》记者找到了王海的公司,公司里训练有素的员工也会下逐客令,“没有王海的同意,我们不能去采访。”
专业造假者王全忠表示,王海对待朋友非常谨慎,从不带朋友回家。"它似乎总是被包裹在硬壳里."
然而,王全忠记得王海曾向他们表达过自己的感受。"朋友遍布世界各地,有多少知己?"
造假的起价是30万元
王海在微博上写了他的自我介绍:一个清道夫,目的是赚钱和造假。
许多人质疑单词是否颠倒了。现在王海应该是“以打假为手段,以赚钱为目的。”
王海承认他会向假冒企业索赔。他说,造假与正义无关,但它实际上是一种商业交易,一种公平交易。
在王海看来,人类社会以交易为生。同样,庭外和解也是一种交易。
去年,新的消费者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可以因假冒获得三倍的赔偿。然而,王海的商业运作有时可以索赔1万次。
索赔过程是一种心理战。
王海说,由(假冒)企业生产的商品售价为10元。掌握证据后,他们还可以索赔10万元。“如果你想通过造假赚更多的钱,你必须拿出事实、数据和案例,让对方认为这种交易是划算的。”
前提是有足够的信息和证据。他举了一些例子,比如改变牛奶的日期。那个工人(卧底)已经在你们的生产线上工作了。为什么要改变,怎么做,收集的证据非常详细,所有这些信息都掌握了。
“如果在同一个行业,甲公司出钱让你扮演乙公司,你愿意充当这个枪手吗?”
"当然,这是行业自律,只要它(这件事)是正当的."王海说道。
但是合法性并不意味着正义。王海说假冒与正义无关。“这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不要宣传你是多么高尚和公正。这是一个谎言。”
王海每天都在考虑捍卫自己的权利,他为公司设定了30万元的“打假起价”。他觉得他的公司很贵,“与警方有很多合作。”
王海对不赚钱的工作不感兴趣。"没有必要为了几十万美元而提起诉讼。"
在获得高额赔偿后,王海承认,利益受损的企业可能会加大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但“我没有义务继续经营。”
"当我得到赔偿时,我纵容了假货?"
“我可以告诉其他专业造假者继续战斗,利润分成一半。”王。
“我不赚钱,哪来的钱来造假?与我们的专业造假者相比,假货和欺诈对消费者的危害更大。”王海说道。
死亡后的风险管理
经过20年的造假,王海非常小心。
他说他从未被打过。有些人和企业讨厌它,但他有自己的风险管理系统。
一次死亡事件使王海经常口头上提到规避风险的话。
死者是律师黄黎蓉。据媒体报道,他受雇于一家商业咨询公司,该公司也是一家假冒公司。
2003年12月13日下午,黄黎蓉坐在车里,用双筒望远镜和照相机拍摄了宜光紫禁城的照片,被对方发现。几个人冲上去捡起钢管、扫帚和木板,狠狠地打了黄黎蓉一顿。
十根肋骨骨折,肝脏破裂。黄黎蓉被裹在白布里,由一辆没有牌照的黑色凯美瑞轿车运载,被遗弃在北京医院附近的街道上。
黄黎蓉是北京第一个死于枪击的平民调查员。
王海回忆说,在那之前,黄黎蓉去他的公司申请,但是没有被录用。碰巧在公司里,一位顾客让王海去调查一家医疗企业。王海没有接手。”黄黎蓉在他旁边听到了。他悄悄地追了出去,拿走了箱子。”
“如果你因为造假而失去生命,那么你的职业生涯就没有价值了。”王海说当时公司有200多名调查人员。那次事件后,他将调查人员减少到30多人,并将调查人员分成几组,每组5到8人。
许多调查人员都是律师。招聘时,不要英俊或丑陋,而要平庸。如果你看起来太有个性,你就不能做卧底,而公众人物可以“扮成猪吃老虎”。外表憨厚,内心聪明是首选。
他还制定了执行任务的清单和风险预防清单,要求调查人员保持沟通畅通。"如果你被发现是卧底,你必须学会如何规避风险。"
有时秘密调查,就像电影里的那些一样,“调查人员彼此不认识,各司其职。”执行相同的案例时,不容易暴露。”
伪造时,他会看对方的气势。在深圳,他曾经帮助别人建立行业委员会,每次去那里,他都带着几名海军陆战队队员。“这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
他也保护自己。太阳镜是陪伴他20年的“护身符”。
当中央电视台前台长知望主持《面对面》时,他被要求摘掉它,但他没有。“这就是风险管理。”
3月11日,面对记者的镜头,王海条件反射地摘下了他的日常近视眼镜,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副金边的圆眼镜。金色的镜片完全遮住了王海的眼睛,清晰地映出了他面前的人的样子。
标题:职业打假人王海:花巨款买假货1年赚400万
地址:http://www.iqulvyou.com/mqhy/6952.html
免责声明:全球名企网是集资讯和商务为一体的食品行业实用型资讯媒体,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名企网编辑将予以删除。